居住在江西省南昌市經濟開發區的萬根煌為申請社保補貼,到戶口所在地的永修縣勞動就業服務局開具證明後,不被南昌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處承認。南昌方面給出的理由是:永修縣勞動就業服務局在《就業和失業登記證》上加蓋的並非20mm×8mm方形專用公章,而是38mm的圓形公章,不符合規定不予辦理。(《新法制報》6月21日)
一枚公章的形狀,難倒了辦事群眾。南昌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處工作人員的回應則是言之鑿鑿: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該處拿出的規定對公章的字體、形狀、大小作出了具體要求。但永修縣方面表示:“我們這根本沒有方形公章,這不是為難申請人嗎?”
“規定如此”,這樣的說辭是如此熟悉!除非是經手公章事務的工作人員,普通人恐怕都不清楚這公章的規格還有講究。在政府機關眼中,區分公章規格是出於嚴謹;但對於辦事群眾,公章就可能成為阻攔正當權益訴求實現的枷鎖。
“市裡只認方章,縣裡只有圓章”,看似是兩個層級的職能部門未做好協調,實質上是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於僵化。這番場景,讓人遙遙聯想到“你媽是你媽”的奇葩證明。區別在於,奇葩證明如果求爺爺告奶奶,終究還有開具出來的希望,而公章規格差異問題卻似乎成了無解的僵局。
政府職能部門的公章,跟人們常說的“紅頭文件”一樣,象徵著政府部門的權威,是正當行使權力的符號。茲事體大,平心而論,對公章規格作出規定,確實是權力規範自身運作的必要舉措。現實中,偽造政府公章等違法犯罪現象時常發生。加強對公章真偽的鑑別,能夠防止某些人鑽空子,侵奪公共資產。
問題在於,限定公章規格,目的在於防止權力被濫用,而不能讓規格本身促成權力的臃腫。在新聞中,無論是南昌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處,還是永修縣勞動就業服務局,都心知肚明證明所用公章的真實性。不管是圓形公章,還是方形公章,都能夠代表相關職能部門的權威,完全不存在仿冒等鑽空子的風險。
一些部門之所以推出外界看來不近人情的制度,也許跟在一些歷史時期,利用假證明、假公章等權力符號鑽空子的現象過多有關。一方面,為了堵住漏洞,有關部門不斷出臺嚴苛的規章;另一方面,某些寄生於權力內部的蛀蟲未能清除,規章於他們而言就是隔靴搔癢。限制越來越多,群眾辦事越來越難辦,漏洞卻不見得被堵上,一些規章條文在無形間成了形式主義。
社保補貼關係到低收入人員切身利益,也是公共資源分配的敏感點。新聞中的萬根煌如果辦下補貼,原本一年要繳6000元,優惠後只要2000元,確實是不小的實惠。當然,恰恰是這種面向社會底層的福利,常常出現“有資格享用的人享用不到,沒資格佔有的肆意侵奪”的問題。但話說白了,公共資源的流失,又豈是區區一枚公章所造成的?
具備現代治理能力的政府,應當與它所服務的群眾保持高度信任。政府履職的嚴謹不光體現在條文上,更體現在行動和實效上。讓老百姓跑來跑去,為一件形式上的規定折騰人,只會讓人感受到權力的傲慢。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門要端正作風,絕不能讓普通人承擔信任缺失的代價,更不能把監督權力的責任,轉嫁成老百姓辦事的麻煩。
閱讀更多 中青評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