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明代大學士丘濬寫詩說:岳飛死張俊喜,秦檜連夜向金兀朮“報喜”

我聞嶽王之墳西湖上,至今樹枝尚南向。草木猶知表藎臣,君王乃爾崇奸相。青衣行酒誰家親,十年血戰為誰人。忠勳翻見遭殺戮,胡兒未必能亡秦。嗚呼!臣飛死,臣俊喜,臣浚無言世忠靡,檜書夜報四太子,臣構再拜從此始。

這首詩叫《題嶽王墳詩》,作者叫丘濬(很多史料寫做邱濬、丘浚,估計是輸入法的問題,讀音一致),我們不要懷疑這位作者的史學的史學淵博,他看的史料可能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歷史學家都多,那些只看過幾篇標新立異網文的噴子連跟他對話的資格都沒有。

明代大學士丘濬寫詩說:岳飛死張俊喜,秦檜連夜向金兀朮“報喜”

丘濬被史學界譽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身歷景泰(朱祁鈺)、天順(復辟的朱祁鎮)、成化(朱見深)、弘治(朱祐樘,弘治中興締造者)四朝,時任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的丘濬對開創弘治中興居功至偉。丘濬考中過鄉試第一名(解元),進士及第後進入翰林院當庶吉士,這讓從小“家貧無書,嘗走數百里借書,必得乃已”的丘濬有了接觸歷代史料典籍的機會。《國朝內閣名臣事略》稱丘濬“舉凡六經諸史、古今詩文、以至醫卜老釋之說,無不深究”。

明代大學士丘濬寫詩說:岳飛死張俊喜,秦檜連夜向金兀朮“報喜”

而且丘濬為官極其清廉:“所居邸第極湫隘,四十年不易。”政見也極其高明,當時又是天災又是地震,丘濬淡定地上書弘治皇帝朱祐樘:“正身清心以立本而應務。謹好尚不惑於異端,節財用不至於耗國,公任使不失於偏聽。禁私謁,明義理,慎儉德,勤政務,則承風希寵、左道亂政之徒自不敢肆其奸,而天災弭矣。”

明代大學士丘濬寫詩說:岳飛死張俊喜,秦檜連夜向金兀朮“報喜”

丘濬公務之餘寫下了這首《題嶽王墳詩》。這首詩可謂入木三分鞭辟入裡:岳飛被害,最高興的是參與陷害岳飛張俊(兼併土地百萬畝,房租年收入七億三千萬文錢,《宋史》記載其“既不能守越,又棄四明,負亦不少。矧其附檜主和,謀殺岳飛,保全富貴,取媚人主,其負戾又如何哉?),而另一位抗金名將張浚(主戰派名將名相,諡號忠獻)只能無語凝噎,而跟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就此心灰意冷,到西湖邊上閉門謝客,以萎靡不振不圖進取來消災避禍。關鍵在於“檜書夜報四太子,臣構再拜從此始”說到了點子上:秦檜連夜寫信給金兀朮(完顏宗弼,完顏阿骨打第四子)“報喜”表功,而宋高宗趙構也通過以臣子之禮磕頭如搗蒜換來了一隅偏安。

明代大學士丘濬寫詩說:岳飛死張俊喜,秦檜連夜向金兀朮“報喜”

筆者曾引用《金史》中金人朝會記錄證明秦檜就是金國派回南宋的臥底,結果被“秦檜的後人”罵了一頓:元朝人修的史書還能信?可是“秦檜的後人”不知道,歷代修史是為了以史為鑑,其主要史料來源前朝各種實錄檔案。如果史書都不可靠,那麼你又怎麼能證明自己是“秦檜後人”呢?之所掌握的“真實歷史”又是從何而來呢?

明代大學士丘濬寫詩說:岳飛死張俊喜,秦檜連夜向金兀朮“報喜”

氣話不說了,還是回到正題,《金史》記載金國朝會討論:“(南宋)既不可以威服,復構怨之已深,勢難先屈,欲誘以從,陰縱秦檜以歸,一如忠獻王之所料。” “我喜其人(秦檜),置之軍中,若縱之歸國,彼處喜慷慨說事,必是得志,惟此人可濟吾事,更須恩結其心。” “順昌之戰,劉錡欲徑進,而召劉錡。商虢之戰,岳飛欲徑進,而召岳飛。終於殺岳飛、廢韓世忠、張浚,貶趙鼎,而南北之勢定。”

明代大學士丘濬寫詩說:岳飛死張俊喜,秦檜連夜向金兀朮“報喜”

現在很多人要為秦檜翻案,但是明代史學家一語揭穿秦檜真面目:臣飛死……檜書夜報四太子!秦檜要不是奸細,幹嘛要連夜寫信給金兀朮報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