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帝为什么把寝宫搬到了养心殿?

我是景大王


朱元璋一直想迁都,不但没迁成,反倒是朱棣迁了,理由是“天子守国门”。于是仿照南京故宫,修建起紫禁城。从明朝一直到康熙时,皇帝一直居住在乾清宫。



而养心殿则是用来临时休息的地方,从雍正皇帝起,之后的清朝皇帝一直便居住在养心殿。

前面的皇帝一直都在乾清宫居住,为什么雍正偏偏居住养心殿呢?明面上的理由是雍正为表孝道,还有就是睹物思人。也有人说雍正皇帝得位不正,毕竟帝国的权力中心在乾清宫,而养心殿却在西侧。


雍正皇帝不只做这一件反常规的事,他的陵墓还没有建造在清东陵呢,反而重新选址,建立清西陵,难受死后来的乾隆。我们还知道:孝庄太后死后迟迟不下葬,最后雍正解决了。我们还知道:雍正上台后作阶级的叛徒,大力改革。等等。



雍正皇帝一生都在反常规,他也不差这一件,要说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

第一,秘密立储制。雍正吸取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教训,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元年时,便把“传位弘历的诏书”放进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为此会不会跟这有关?毕竟乾清宫人的流量有点大。

第二,方便。通过下图的查看可以知道,这是离前朝乾清宫有多近?又是御膳房,南库有多近?为此还把军机处设在了这里,军国大事近在咫尺啊。

另外养心殿结构很紧凑,对于工作强度高的雍正来说,处理问题很高效。朝会在明间,休息在东暖阁,讨论和决策在勤政亲贤,收藏的玩意在三希堂(类似收藏室),佛堂在长春书屋。这是前殿,后殿可以睡觉。非常方便嘛,跟现在一个中产阶级的房子类似,紧凑。而乾清宫则是一个很大的空间,然后走很远的距离,跟很多房间发生“关系”。

紧凑的地方,安保工作也好做点。总之,乾清宫很形式主义,养心殿很实用主义。




综合雍正皇帝的表现来看,我认为以上两种原因都有,最主要的还是第二个原因,毕竟一个一年只在生日时休息、从来不运动的宅男,他会在形式主义上浪费时间吗?


三叔小记


明朝以及清朝初期,皇帝办公都在乾清宫内。所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紫禁城内建设了皇帝的寝宫乾清宫,皇后的寝宫坤宁宫。然而雍正帝开始,皇帝移驾养心殿,而皇后也不再居住于坤宁宫。

雍正帝胤禛离开乾清宫而选择移驾养心殿办公起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康熙帝玄烨在乾清宫停灵,胤禛守孝三年,害怕睹物思人不愿在乾清宫;第二,养心殿布局紧凑功能齐全,而且建设有地龙,更加方便办公。


养心殿位于乾清宫的西部,原本只是一处偏殿,甚至明朝时期有太监在这里办事。直到雍正帝时代,当时因为康熙帝玄烨驾崩,停灵乾清宫内。

原本皇帝为先帝守孝七天就可以了,然而胤禛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孝,仍旧坚持守孝三年。乾清宫内设立灵位,于是胤禛就翻新了旁边的养心殿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

而三年之后,胤禛也就不愿意离开了。养心殿虽然规模没有乾清宫那么大,但也不算小。更何况相对于乾清宫,养心殿布局紧凑,不必要频繁走来走去浪费时间,也利于提升办公效率。雍正帝胤禛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工作狂,养心殿或许也更加适合他。

同时,如今发现养心殿的室内铺设了地龙,也就是所谓的地暖设施。封建社会室内冬天取暖,一般靠的是烧炭,但是很危险而且不利于健康,地暖更加有效果也更加舒适。

雍正帝登基时已经是个中年人,身体已经不太好,养心殿也更加合适。雍正帝夏天常年在圆明园办公,冬天在紫禁城养心殿办公,十余年寒暑,终究收拾了康熙朝的烂摊子,给儿子乾隆帝留下了富裕强大的江山。


澹奕


第一个把养心殿开发为商住两用住房的是雍正皇帝。明朝这里只是调理御膳的厨房,清顺治在这里居住并去世。雍正开始成为皇帝起居办公的生活场所。

雍正皇帝是很有决断并敢于担当的的人。比如,如何安葬孝庄太后,他爸康熙一辈子都没解决,他说葬也就葬了;清西陵说建也就建了;从皇帝专有住房乾清宫搬到养心殿,说搬也就搬了。

康熙帝驾崩后,雍正继位。他先以乾清宫东房为守丧的地方,后来又决定到养心殿为其父亲守丧。雍正表示,不忍心住父亲当年住过的乾清宫。在守丧期满后,就以养心殿为寝宫了。

帝王心术一般人不会懂。但他肯定发现了其中好处。

养心殿与乾清宫比起来格局上有先天的不足,毕竟这里原计划也不是给最高领导用的。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封闭就比较好保安,小就不会太空旷,日子过的就会像过日子的日子。不说别的,就是冬季取暖,想来也比四面冷山的乾清宫要容易。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7月3日,故宫养心殿首次走出紫禁城,“摆驾”山东博物馆,将在省博进行为期3个月的展出。让人兴奋的是,山东的小伙伴们不用走出家门就能一饱眼福了。答主为了多长点知识,也去凑了个热闹。

养心,取意于《孟子·尽心篇》:“养心莫善于寡欲。”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提醒着皇帝,要善于控制自身的欲望,滋养好的心性品德。事实证明,“勤政亲民”的雍正皇帝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小伙伴们知道吗,从顺治皇帝入关开始,清朝皇帝办公和寝宫主要都是在紫禁城的乾清宫,那么雍正帝为什么会把寝宫搬进了养心殿呢?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调制皇帝御膳的地方,也是嘉靖皇帝炼丹的地方。之后,清朝的顺治皇帝曾经两次住进养心殿:一次是在顺治刚入紫禁城的时候,因乾清宫被烧没办法而移居养心殿的;另一次则是在顺治患天花的时候,为防止传染入住了养心殿直至去世。到了康熙时期,康熙自然是要入住乾清宫的,这时的养心殿就成了造办处。所为造办处,就是负责造办各种御用物品的,而工匠们就住在主殿明间旁边的东暖阁,也就是后来慈禧“垂帘听政”27年的地方。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逝。按照大清的规制,为大行皇帝治丧的27天内,嗣皇帝在倚庐身穿丧服居住,之后才能正式入住寝宫。但是,守孝期满后,雍正坚持继续素服持斋,在养心殿守孝27个月。之后,雍正正式移居养心殿。

那么,关于雍正帝移居养心殿的原因,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雍正的父亲康熙在乾清宫住了大半辈子(六十多年),雍正怕住在乾清宫触景生情常常想起父亲,睹物思人于心不忍,所以移居了养心殿。第二种说法是:康熙皇帝子嗣众多,后期对于皇位的争夺十分激烈,雍正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入住了建筑格局更严谨的养心殿;第三种说法是:大家都知道雍正建立了军机处,而移居养心殿是为了在军机处处理政务更加方便一些。

自雍正皇帝开始,养心殿正式成为皇帝寝宫,也取代乾清宫成为皇帝日常政务活动的中心。一直到清末,这里都是政务决策处之一,所有关乎举国大事的决策几乎都是从此处产生冰昭告天下的。


济南时报


根据畅读文研院发现,从明成祖开始,明朝皇帝一直将乾清宫作为自己的寝宫,顺治、康熙也遵循明制。而雍正即位后,将寝宫搬到养心殿,至于原因,民间传言是雍正皇位不正,惧怕康熙索命,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雍正搬到养心殿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

康熙驾崩后,雍正将养心殿作为服丧的倚庐,在27日守丧期结束后,雍正并未搬离养心殿,仍旧留居此处。原话如下:

朕持服二十七日后,应居乾清宫。朕思乾清宫乃皇考六十余年所御,朕即居住,心实不忍。朕意欲居于月华门外养心殿,著将殿内略为葺理,务令素朴。朕居养心殿内,守孝二十七月,以尽朕心。

首先,皇帝居住乾清宫并非祖制,因此,雍正移居养心殿没有违背祖制一说。其次,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雍正即位是康熙的选择,雍正并非弑君篡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相比乾清宫,养心殿非常方便,位于大内的心脏,安全静谧,交通便利,最关键的是,军机处近在咫尺,众所周知,军机处从雍正一朝开始,就是大清帝国的政治决策中心,雍正作为清朝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自然把养心殿作为处理政务做合适的居住场所。而且早在明朝,养心殿就曾是皇帝起居听政之所。

另外,养心殿也是清宫造办处的所在地,雍正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和把玩造办处的“新”东西,比如眼镜,雍正很早就近视,造办处制造的眼镜甚的雍正喜欢,有玉石的,珐琅的,水晶的等等,雍正还把它们作为礼物,赏赐给大臣。

由此可见,养心殿得天独厚的办公与享乐两不误的场所,自然令雍正乐居其中。


五味社


康熙驾崩之后,雍正在月华门外的养心殿守孝二十七个月 (他又额外素服持斋三年),孝满本应回乾清宫居住,但他表示那是“皇考六十年所御”、“心实不忍”。


他执掌帝位之后,为表达对父亲的哀思敬重,不住乾清宫,移居当时陈设简单的养心殿,意在勤俭,为天下人表率。此后,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


养心殿在乾清门西侧,是连接前三殿 (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和后三殿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重要枢纽。 养心殿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初顺治帝病逝于此,后乾隆、 同治亦逝于此。

康熙年间,养心殿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居住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逐渐迁出,至乾隆年间加以改造、添建,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并成为皇帝召见群臣、处理政务、读书、学习、日常起居的核心之地。


他赋予了养心殿全新的政治价值。直到逊帝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养心殿的殿名出自孟子:“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意谓涵养天性。皇帝在繁乱的政事当中,更要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心地明澈,方能方寸不乱,处事分明。


“东暖阁”面西设着两个宝座,悬挂黄纱帘。这里曾经是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处,现陈设仍保持当年原貌。

“西暖阁”被分割成几个小间,其中稍大一间悬着雍正所书 “勤政亲贤” 匾,是皇帝批阅奏折,以及同军机大臣商议军政的地点。


安意如


在我们印象中,明朝的大多数皇帝以及康熙皇帝的寝宫都是设在乾清宫的。毕竟那儿宽敞明亮,器宇轩昂,更具有皇家典范。


但雍正帝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据说康熙帝去世后,雍正帝没有继承父亲在乾清宫起居的传统,而是将自己的寝宫搬到了位于乾清宫西侧的小宫殿——养心殿。同时,他也把养心殿改造成了自己的办公室,成为了现代SOHO的先声。

雍正皇帝为什么对养心殿情有独钟呢?有书君认为,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为了彰显皇帝的孝道。

据说,雍正为康熙皇帝守孝27天后,有很多大臣都劝他住在乾清宫,但他执意要把寝宫搬去养心殿。

虽说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多给人留下了冷酷寡情的印象,但他的这个决定却主要是出于情感因素,并给人以父子情深之感。

毕竟康熙皇帝在乾清宫居住、理政,生活了六十多年,对于一个儿子来说,乾清宫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场所,一踏进去,就会想起父亲在这里忙碌的身影、对他的谆谆教诲。这是令人伤感的。

相比之下,养心殿里的氛围则好很多,由于康熙皇帝没有把它当成一个政务中心或者长期所,对于雍正皇帝来说,悲伤的回忆相对就少一些。


而且,养心殿只是乾清宫西侧的一个小小院落,这让对父皇始终怀着一种仰望尊崇心理的雍正住起来更觉安心。

某种程度上这或许也是政治操作,是政治需要,雍正皇帝的即位合法性曾遭受挑战,皇帝有必要彰显自己的孝道。

二、为了居住更有安全感。

皇帝的寝宫本质上并无异于普通人的卧室。应该首先是一个供人休息、睡觉的地方,要让人感觉私密、安全。在这点上考虑,养心殿显然是最理想的所在。

据说当年明朝的嘉靖帝因为怕有人行刺,曾在乾清宫里摆了27张床,每个寝室三张,每天在不同的床上睡觉。可见这乾清宫面积有多大!乾清宫有九间屋子可以用作寝室,给人感觉非常空旷,很没有安全感。

而且,乾清宫的暖阁,也就是皇帝就寝的地方,与用来议事的房间只隔着一堵墙。古代的建筑虽是高大宽敞,隔音密封都不太好,私密性当然好不到哪里去。


假设皇帝早晨起床,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咳嗽一声,一门之隔的外间等待议事的王公大臣们都听的真真儿的,想想也是够尴尬的。

如果要是皇帝想把哪位亲信大臣拉到自己房间里说几句悄悄话,别人一听墙角就全听去了。

养心殿就不一样了。它分为前殿和后殿,中间通过一条短短的走廊连接。前殿用来办公,后殿用来休息。

每天早上起来,皇帝可以在小走廊里调整一下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办公的时候如果累了,可以随时到后殿去休息。另外,如果有特别机密的事情,也要到后殿去商量,外人很难偷听到。

三、为了办公更便捷。

养心殿的位置在乾清宫的西侧,是个独立的院落,从建筑等级来看不算高,但是很宜居。

养心殿结构非常紧凑,是四合院的格局。办公、居住足够用,叫个人也听得见。办公效率无形中提高很多。不像宽阔高大的乾清宫,大得叫个人恨不得用手机才行。

院子前面就是军机处,旁边就是可进出紫禁城的隆宗门,君臣议事也非常方便。这对于以勤政为毕生追求的雍正皇帝来说,无疑是最佳办公地点。

据说,雍正皇帝当时把寝宫搬去养心殿还有个原因是,养心殿内陈设简朴。简单的陈设更有助于专心致志的工作。而经过重重阻挠登上帝位的雍正皇帝事事处心积虑,还要为天下人做勤勉简朴的表率。

雍正时期的养心殿内,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也不摆放大量名贵珍玩。除了堆积如山的奏折和储备充足的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之外,还随处可见雍正帝亲笔书写的励志语:“中正仁和”“勤政亲贤”的匾额,“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的对联……

这些亲笔写下的话语,是雍正帝最好的鸡汤。在身为大清皇帝的岁月里,他干劲十足,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十多个小时。真正当得起皇帝中的勤政模范。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乾清宫可以说是故宫中最重要的宫殿之一,是内廷正殿。这里曾经是明朝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的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公元1669年康熙擒拿鳌拜也是在乾清宫,可以说乾清宫非常具有象征意义。但是雍正登基后却搬到了养心殿居住,这是为什么呢?

养心殿建造于明朝出名的道君皇帝嘉靖时期,是作为皇帝临时休息的地方存在的;清朝建立后,养心殿是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的作坊,可以说非常不起眼。但是从1722年雍正皇帝搬到此处居住后,养心殿就成为了清朝皇帝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地方。对于雍正放弃乾清宫,搬到养心殿的原因史书上说了两点,一是康熙皇帝死后,雍正为了表示孝道不占用父亲的住处;二是雍正登基时清朝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搬到陈设朴素的养心殿是为了给天下人做一个节俭的表率。但我觉得雍正搬家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公私分开,给自己留下一些私密空间。

乾清宫建筑规模是内廷之首,面积够大,因此很多公开大型活动都是在此进行,比如大规模朝会、接见外国使节;清朝皇帝死后,乾清宫还是停放灵枢的地方,供朝臣凭吊;逢年过节、皇帝生日,要在乾清宫举办宴会,宴请文武群臣、皇子、宗室诸王等等。我想没有任何人喜欢住在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一点隐私都没有。而且从雍正开始实行秘密建储制,将写有继承人名字的密封锦匣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雍正搬出乾清宫也是要减少这里的人流量,避免泄密的可能。

相对于近乎开放式的乾清宫,养心殿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院落,把门一关没人知道皇帝在里面做什么。因此雍正搬到养心殿开始,这里成为皇帝单独接见亲信大臣、处理机密、宠幸妃子、参禅礼佛的私密场所,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场所也是养心殿。可以说能够出入养心殿是臣子和皇帝亲密关系的标志之一,清朝中后期的大事基本上都是在养心殿做出决策,在乾清宫走个过场,养心殿成为清朝政治中心。


当狗容易做人难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们都知道,顺治、康熙两代帝王都是居住在乾清宫,以此宫为寝宫的。而且按照“天子居中、前朝廷后寝宫”的说法,乾清宫位于中轴线以北,确是皇帝的最佳居所。那为何雍正要多此一举把寝宫改迁至养心殿呢?

因为迁往养心殿好处更大,以下列举三点

一:康熙皇帝驾崩在乾清宫,位处乾清宫西边的养心殿更加方便守孝。按例天子守孝“以日代月”只要守孝27天,不过雍正为了彰显自己的孝义之道,决心效法百姓守孝3年。这样三年内都不方便更换寝宫,而三年下来,习惯了居住在养心殿的雍正又不太愿意住回乾清宫了。



二:养心殿面积小,布局紧凑,办事更有效率。养心殿相比乾清宫规模实在小太多了,不过这样正可以让雍正不用花费很多时间走动就可以批阅奏折、接见大臣,这对于“朝乾夕惕”的雍正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三:雍正皇帝提倡节俭,身体力行做示范当然宣传效果更好。雍正皇帝不仅仅大搞“新政”同时也是一位克勤克俭的帝王,开源又节流,这样才给乾隆留下了存银六千万两白银的国库。不过没有想到儿子乾隆败家更有一手,六下江南、大修园林,没过多久银子就花的差不多了。



雍正确实有一手,不过可惜他没把他的节俭之道教给乾隆,你们说呢?


晓史才能明事


对雍正,历来褒贬不一。联系前后历史,他应该是一个比较正的皇帝。因此,移居养心殿也必有其正当原因,而非轻易措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