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有待第488次非遺名錄編輯,白族扎染,由拾遺小棧提供

曾看過一則紀錄片,名為《消失的扎染》。

一群志願者扛著相機,不慕青山,不戀綠水,只為大理周城的白族扎染而來。走街串巷,去傾聽一段又一段關於扎染的往事。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大理多居白族,所以這裡的扎染又被稱之為白族扎染,古稱“扎纈”、“絞纈”,民間叫“印花布”、“扎白布”或“疙瘩染”,是大理州的一種傳統民間染制工藝,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白族扎染成品多為青(藍)底白花圖案,清新素雅,猶如一幅清白畫卷,蘊含清白之寓意,體現出了白族人淡泊、寬容的心態及對至善人生理想的追求。2006年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它是獨具匠心的,因為它利用了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巧妙原理。

它是變幻萬千的,因為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藝,各有特色。

如其中的“捲上絞”,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

紮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後卻不能有相同的出現。而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它是綠意盎然的,因為它使用的染料是板藍根。正是這些獨樹一幟的特色,使得他在百家齊鳴的傳統文化中脫穎而出,晉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扎染的布浸入染缸的那一剎那,一股藍就瞬間吞沒了它。他們合二為一,從此這塊布便昇華為一卷藍白相間的絕世名畫,散發著淡淡的古香。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扎染,這道來自民間的染色技藝,於歷史長河中綻放其獨特的韻律與美感。

扎染是線與布的糾葛,藍與白的交融,有紮結染色兩個步驟。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手工藝人利用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從而變化出各種美幻絕倫的圖案。

扎染的秘訣就在於一針一線的糾結纏繞中,一份新奇美麗的圖案能夠為作品增色不少,更是體現手工藝人幾十年編扎功力之所在。一位優秀的手工藝人,往往能掌握幾種乃至十幾種

獨家的圖案花紋,而紮結的數百種技法更是獨具特色,各有千秋。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扎染傳承千年,它的興衰榮辱,也印證著時代的變化萬千。一些傳承人已經放棄,但也有一部分人在負重前行。

但無論是放棄還是堅守,每位手藝人回憶裡都帶著些關於扎染的點滴,或許關於歷史,或許關於圖案背後的故事,也或許只是些期望……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白老闆 · 藍續作坊創始人

現存唯一隻用板藍根染色的工坊

如今,扎染行業早已不是原來的運作模式,可能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把扎染的圖案再活化起來,而不再僅僅限於一塊桌布。

白老闆希望她們現在做的扎染跟傳統的扎染,有所區別。除了桌布

,還可以將扎染運用到圍巾,服裝或者小的配飾上,把美學主義實用化,創新化。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大理扎染品種繁多,圖案豐富,多表現吉祥美好寓意,花草植物、鳥獸魚蟲、圖案圖形、自然景物、字體符號……超過1000多種紋樣圖,蘊含著白族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一如扎染上的蝴蝶圖案。

聞名遐邇的蝴蝶泉,就在距周城一里之遙的點蒼山東麓。那裡漫天飛舞的彩蝶是白族人民心中美麗吉祥的象徵。

所以,在白族傳統藝術紋樣中,蝴蝶紋是最常見的母題紋路之一,代表著白族人民心中對美的憧憬和嚮往。

扎染最終的呈現形式已不僅僅是一件扎染布料,儼然已經是承載了太多故事和文化的藝術品。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倪老闆 · 民間收藏家

在他小時候,很多田地都種著板藍根。而現在,板藍根基本都已經沒有了。

大多數人開始用化學試劑配比來染布料,速度又快,染出來的布料又不容易掉色。

但是化學試劑對人體的皮膚,有很大的損害性。而純板藍根染出的布料,就像以前吃的板藍根顆粒,是良血消炎的,對皮膚有止癢和消毒殺菌的作用。

他說,用板藍根發酵成藍靛再進行扎染的技術,現在幾乎沒有人掌握這個技術了。整個村子裡,只有老一輩的兩三個人還知曉一些。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當地博物館藝術總監

這位藝術總監的話,句句在理,句句扎心:

應該是在兩漢時期就有這門技藝了,從新疆的考古發掘中,就證實了扎染是兩漢時期就有了。

傳播到雲南大理的時候,實際是唐宋時期了。

宋代段氏大理國滅亡之後,扎染逐漸傳到民間來,就逐漸在民間興盛起來。

到民國末年,解放初期,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時候,扎染進入了低谷期。

到改革開放以後,扎染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發揚光大。

我們的祖先,用一兩千年的時間創造了這麼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要是我們這一代人把它丟掉了,可以說就是對不起祖先,更對不起後人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有一句話說:民族性就是世界性。

世界上可能有很多扎染,但是能夠保存我們這種傳統技藝的,我看不多了。這對我們的傳承和保護是一種挑戰,所以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

但是我們也遇到一些問題。現在很多傳承人,尤其是年輕人,他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聽扎花的經濟效益不太高了,就放棄了這門技藝,出外去打工。這對傳承這個文化遺產來說,是很令人擔憂的一個情況。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楊春燕 · 周城扎染的帶頭人

一心讓扎染走出大山

楊春燕是土生土長的周城人,從小就是看著扎染長大的。扎染的每種手法都早已熟記於心,信手捏來。

從小就看著老一輩的阿媽們,年輕的好時光基本都是在一針一線中度過的,眼睛累花了,脊背累彎了……最開始,對於扎染的傳承,她也很猶豫。

本打算著出去闖闖的她,最後還是幹起了扎染。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但一段時間過去,扎染工藝和扎染製品的發揚卻絲毫沒有一點起色。外面的很多人不瞭解做扎染複雜的工序,和堅持使用純天然植物染料的初心,甚至還有人會以為那些繁複的扎染圖案是人工畫上去的。

種種原因讓扎染製品異常廉價,一張複雜工序製出來的扎染製品,銷量不佳,售賣所得的報酬也遠不及阿媽們日夜的辛勞。

楊春燕知道,雖然周城的手工藝人精通扎染的技巧,善於靈活製作扎染製品,但因為傳統手藝沒有太多人關注,這也直接影響了鄉親們對繼續做扎染的興致。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通過長時間的堅持,楊春燕現在已是周城扎染的帶頭人,她在一些公益項目的支持下,帶著阿媽們繼續做扎染,讓周城扎染走出了大山,讓更多人真正瞭解了實打實的手工扎染究竟是什麼樣。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句話用來形容這些守藝人,再其當不過。他們耐著清寂,執著的堅守著那一抹藍,讓它載著手工的溫度穿越千年,溫潤人心。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自古以來,水墨在中國就備受推至。一滴墨溶入水中,便能幻化萬千姿態,水墨交融,仿若一副絕世名畫。

扎染,就是一門水墨暈染的藝術。

扎染的美帶有一定的隨意性。紮結技法不一、染料濃度不同,成品也就大不相同。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雖然今時不同往日,但現在,扎染在白族仍是一個支柱性行業,大街小巷都有它的蹤影。

來這裡的旅客,很多都為扎染而來,大多扎染工坊製作經銷各種扎染製品,比如服飾和手提包之類的,這一點可以看出扎染工坊的創新。

很多扎染工坊為了讓遊客更深刻直觀地瞭解扎染,也常年舉辦著一些參觀學習的活動。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扎染歷史源遠流長,技藝變化萬千。

在扎染每一步蛻變的印記裡,都有著一個影射

社會變遷的故事。

現代數碼技術和工業技藝為扎染藝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古老又神奇的手工扎染技術,讓每一份布料都擁有了獨特的溫度、情感和靈魂,卻是機器永遠替代不了的。

洗盡鉛華的玫瑰:扎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