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無聊的時光能讓孩子收穫什麼?

無聊的時光能讓孩子收穫什麼?

最近溜娃時總是聽到別的父母在說,小孩每天從幼兒園回來以後太閒,很無聊的樣子,準備給他安排點作業(比如畫張畫,做個手工)什麼的。也有的在討論該給孩子報些什麼興趣班的問題。

這讓我很感慨,好像我們都很害怕孩子無聊,就像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突然閒下來一樣。在如今快節奏的時代裡,無聊似乎就等於浪費時間,等於空虛寂寞冷,等於好可憐。

尤其是在大城市,三天不出門就發現又冒出一家新店,賦閒在家一個月感覺和世界都脫離了。我們成年很怕自己閒下來,因為閒下來就意味著滯後,然後恐慌就會緊跟著而來。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無所事事在那閒晃,就會想為他們找點事兒來做

然後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哎呀,寶寶這麼躺著好無聊啊,給他唱個歌吧。

寶寶一個人這麼待在床上好可憐啊,我來陪他做遊戲。

不知道寶寶每天都在想什麼,弄點早教圖片音樂給他感受一下。

但我一直覺得,孩子是需要無聊的時光能讓自己獨處一會兒的。而且這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無聊中的孩子是什麼狀態?

在我女兒不滿一歲的時候,我曾多次坐在床頭,看她獨自在床的另一頭,互不交流,她也能很好的獨自靜坐很久。當我好奇他為什麼這麼安靜時,我會慢慢從他身後觀察他在幹什麼。有時候發現他就只是盯著自己的手在看。

也有很多次晚上陪她睡覺,感覺她已經保持一個姿勢很久了,以為她睡著了,結果朝她臉看過去她就咯咯地笑起來,小傢伙,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所以我認為寶寶天生就有獨處的能力。

無聊的時光能讓孩子收穫什麼?

“無聊”能帶給孩子什麼?

  • 保護注意力

好幾次,我看到孩子自己獨坐在一角,就問:寶寶你在幹什麼呀?卻發現他會全身一抖,呈現出一種被嚇到的狀態。好像腦袋放空了,當他被我打斷後,就不會再進入到剛才那個狀態了。

有研究表明,大腦放空並不是在浪費時間!因為大腦中的“默認網絡”還在工作。而老年痴呆、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抑鬱症都很可能是由於“默認網絡”出問題了。

默認網絡的作用:

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可能正在為我們提供日常的種種記憶片段,並讓我們產生看似無意義的“白日夢”,再由默認網絡--包括內側前額葉(MPFC)、扣帶回後部(PCC)以及鄰近的楔前葉、前扣帶回腹側(vACC)的神經網絡--對這些記憶片段進行再整合,以便為未來的行為提供參考。

  • 滋生創造力

2015年發表在心理學界權威期刊《心理學家》上的一項研究表明:

對於創造力來說,無聊的環境比有趣的環境更有幫助。因為人們無聊時喜歡做白日夢,當思維不受限制、也沒有目的地流動時,創造力更容易萌發。

加拿大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當時正是電視迅猛發展的時代,研究人員選擇了三個社區——有四個電視頻道、有一個電視頻道和沒有電視。

他們在社區擁有電視之前、擁有電視兩年之後分別做了測試,結果發現,沒有電視的社區裡,孩子的創造力要遠遠好於另外兩個社區。而當這個社區也最終擁有了電視,孩子的創造力很快降低了。

無聊的時光能讓孩子收穫什麼?

這個研究讓我想到小時候,週末我們一群孩子在院子裡總是玩那幾個遊戲,有點膩了,大家就開始遊蕩。

後來我們看到了一些被廢棄的傢俱和木頭,就萌生了搭個房子的想法。然後我們開始分工,男孩子搬東西,女孩子採一些花找點水來把這些木頭傢俱擦一遍。

很快一個小房子就搭建起來了。裡面有沙發有茶几,四周插了些夜話,當我們圍坐在裡面的時候覺得很有成就感。原本無聊的一天變得特別有意義。

再大一點的時候,水果機(一種投幣類的賭博遊戲機)上市了,大家都跑去玩,才真的變得很無聊了。

所以,給孩子放空的時間,讓他們自由地安排思緒的流動,更有助於他們發展自己的創造力。

  • 試著自己安排時間,挖掘自己的興趣

很多時候,當我們聽到孩子說“媽媽,我現在有點無聊”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去給孩子找點什麼活動,或者和他做點遊戲來打發他的無聊。

但是其實我們不需要去承擔孩子的無聊,對嗎?

因為,這正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可以去安排自己的時間,想幹什麼幹什麼。或許我們不急於快速的回答他,而是反問一句:“那你覺得可以做點什麼呢?”大多數孩子都能很快就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去做。

不管那些事情在我們看來是否足夠有意義,但只要他們自己覺得不再無聊,就是他們的成功。

也許這聽起來和把控人生的意義相距甚遠,可孩子的信心就是從這樣的生活小細節中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每一次從無聊中走出來的經歷,都是一次他們和自己對話,一次對自己負責的練習。

清楚識別孩子的“無聊”才能幫助孩子與無聊共處

在這裡家長可能會看到一個障眼法,因為有時候,孩子的確會表現出“一個人沒什麼好玩”的狀態,會說:媽媽我好無聊啊。但很多情況下,孩子並不是不想自己一個人玩,而是想和爸爸媽媽待一會兒。

這個時候,我們就不需要為他提供一個打發無聊的活動,而是停下手中的事情,和孩子好好待五分鐘。在這期間不用刻意做什麼,就抱抱孩子,跟他隨意聊聊天。孩子只是想從父母身上獲得愛的充電,陪伴就足夠了。

無聊的時光能讓孩子收穫什麼?

等到孩子覺得心理充好電,上得到愛的滿足,很有可能就會走開,自己主動去尋找新的樂趣了。

當孩子真的需要幫助排解無聊時,提供有啟發性的活動

但如果孩子是真的不知道該做什麼,又真的在詢問家長的時候,最好能提供有啟發性的活動(任何沒有明確目標、有各種可能性、由孩子主導的活動)。

比如:

  • 戶外散步

  • 玩水、沙、泥、紙

  • 塗鴉(注意不要設定具體的臨摹對象)

  • 積木、樂高、磁力片(注意不要設定具體的搭建目標)

這些活動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的角色是提供充分的材料和空間,做好安全方面的監督,其餘的就都交給孩子。他們會在這些沒有規則的活動中,找到自己的目標,設定自己的思路,並逐步實現自己的想法。

作為父母,我們習慣了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希望他少走彎路,用寶貴的時間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所以我們視無聊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把孩子的無所事事當做浪費時間和孤單可憐。

但其實,無聊是生命存在的一個必然的狀態,孩子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中,完成生命給予的更高級別的任務——學會同自己相處。

記住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無聊,叫爸媽覺得你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