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暖心……

近年來,北京市密雲區民政局作為社會保障“兜底”部門,著眼於構建新型社會救助格局,創新農村居家養老,加快社會組織發展,全面提高服務困難群眾、弱勢群體的能力。

困難群眾救助更加精準

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暖心……

密雲區有城鄉低保8300多戶、1.3萬人,2017年低保金全額按月統發,全年發放1.5億元。同時,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教育救助、慈善救助等專項救助力度,全年救助約2萬人,發放救助金近3000萬元。在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礎上,密雲區積極開展城鄉困難家庭“一戶一策一臺賬”,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救助”試點工作。成立困難群眾救助服務指導中心,整合救助力量,統籌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統籌信息資源,搭建救助資源供給平臺;實施監督管理,做好項目發佈、評審、監管工作。對60週歲以上經濟困難、失能、失智、失獨、高齡老人,持證殘疾人和北京市政府文件規定的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開展摸底,建立困難群眾需求大數據庫。引入社會組織對有需求的家庭開展個案服務,逐步實現救助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老伴去世後,我生活挺困難,自己也挺寂寞,他們來了教我手工編織,我挺上心,能增加我的收入,我也有事做了。”溪翁莊鎮石馬峪村54歲的任國明說,她指的“他們”就是對口幫扶的惠澤華齡社工事務所。目前,密雲區已有23家這樣的社會組織對20個鎮街的9644戶困難家庭開展精準幫扶工作。

為老服務更加深化

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暖心……

截至目前,密雲區 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9.05萬人。2015年起,針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短缺,農村空心化造成留守老人多且居住分散,以及農村養老不離鄉土的傳統觀念等因素,堅持按需建設、本鄉本土原則,密雲區建立農村“幸福晚年驛站”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經過兩年多的持續推進,全區共建設“幸福晚年驛站”55家。

“我們在這住著,飯不用自己做、衣服不用自己洗,吃喝都挺好,比在家方便多了。”83歲的孫伯雲這樣評價她的驛站生活。在試點推廣“幸福晚年驛站”居家養老模式的同時,針對那些居住分散、活動不便、身體失能、兒女常年不在身邊的老年人群體,探索建立“鄰里互助”“老年扶助”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倡導鼓勵有意願的村民以自家為中心,主動為周邊老人提供日間巡視探訪、代買代繳、尋醫送藥、春種秋收等服務。目前,全區已有志願服務隊30餘支。

此外,密雲區還建立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互聯網+養老”信息平臺、區級養老服務行業協會“三個平臺”,為加快推進智慧養老發展準備了充足條件。整合資源,積極推進醫養有效融合,12家幸福晚年驛站與村級衛生室建設同考慮、同建設,實現醫養結合;28家養老機構與本區域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醫療服務協議,定期為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一家養老機構醫務室被確定為醫保定點機構;在區醫院和區中醫院為養老機構老年人建立就醫綠色通道,方便老年人隨時、快捷就醫。

社會組織發展更加蓬勃

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暖心……

積極踐行“小政府大社會”理念,以強化社會組織參與服務民生和社會治理功能為重點,加快社會組織發展。密雲區建成面積1000平方米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成立登記社會組織達46家,通過鏈接各種社會資源,為社會組織開展政策諮詢、產品融合、公益創投等服務,培育品牌社會組織23家,開展公益活動進社區、進軍營、進校園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300餘次,受益人數達6萬多人次。引導社會組織在助困、助老、助殘等領域參與社會治理, 25家社會組織成功申報市區各類政府購買服務項目34個,項目支持資金800餘萬元。

經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孵化的“心飛揚”社工事務所負責人李飛說:“我們是今年新成立的社會組織,在成立之初空有一腔服務社會的熱情,卻不知道怎麼幹,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手把手地教我們撰寫可行性報告,制定章程,搭建機構。此外,還幫我們組織申報了市民政局的‘三社聯動’項目,對我們社會組織發展幫助特別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