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暖心……

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区民政局作为社会保障“兜底”部门,着眼于构建新型社会救助格局,创新农村居家养老,加快社会组织发展,全面提高服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能力。

困难群众救助更加精准

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暖心……

密云区有城乡低保8300多户、1.3万人,2017年低保金全额按月统发,全年发放1.5亿元。同时,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慈善救助等专项救助力度,全年救助约2万人,发放救助金近3000万元。在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密云区积极开展城乡困难家庭“一户一策一台账”,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救助”试点工作。成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指导中心,整合救助力量,统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统筹信息资源,搭建救助资源供给平台;实施监督管理,做好项目发布、评审、监管工作。对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失能、失智、失独、高龄老人,持证残疾人和北京市政府文件规定的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摸底,建立困难群众需求大数据库。引入社会组织对有需求的家庭开展个案服务,逐步实现救助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老伴去世后,我生活挺困难,自己也挺寂寞,他们来了教我手工编织,我挺上心,能增加我的收入,我也有事做了。”溪翁庄镇石马峪村54岁的任国明说,她指的“他们”就是对口帮扶的惠泽华龄社工事务所。目前,密云区已有23家这样的社会组织对20个镇街的9644户困难家庭开展精准帮扶工作。

为老服务更加深化

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暖心……

截至目前,密云区 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05万人。2015年起,针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农村空心化造成留守老人多且居住分散,以及农村养老不离乡土的传统观念等因素,坚持按需建设、本乡本土原则,密云区建立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推进,全区共建设“幸福晚年驿站”55家。

“我们在这住着,饭不用自己做、衣服不用自己洗,吃喝都挺好,比在家方便多了。”83岁的孙伯云这样评价她的驿站生活。在试点推广“幸福晚年驿站”居家养老模式的同时,针对那些居住分散、活动不便、身体失能、儿女常年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群体,探索建立“邻里互助”“老年扶助”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倡导鼓励有意愿的村民以自家为中心,主动为周边老人提供日间巡视探访、代买代缴、寻医送药、春种秋收等服务。目前,全区已有志愿服务队30余支。

此外,密云区还建立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互联网+养老”信息平台、区级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三个平台”,为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发展准备了充足条件。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医养有效融合,12家幸福晚年驿站与村级卫生室建设同考虑、同建设,实现医养结合;28家养老机构与本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一家养老机构医务室被确定为医保定点机构;在区医院和区中医院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建立就医绿色通道,方便老年人随时、快捷就医。

社会组织发展更加蓬勃

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暖心……

积极践行“小政府大社会”理念,以强化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民生和社会治理功能为重点,加快社会组织发展。密云区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成立登记社会组织达46家,通过链接各种社会资源,为社会组织开展政策咨询、产品融合、公益创投等服务,培育品牌社会组织23家,开展公益活动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300余次,受益人数达6万多人次。引导社会组织在助困、助老、助残等领域参与社会治理, 25家社会组织成功申报市区各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4个,项目支持资金800余万元。

经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孵化的“心飞扬”社工事务所负责人李飞说:“我们是今年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在成立之初空有一腔服务社会的热情,却不知道怎么干,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手把手地教我们撰写可行性报告,制定章程,搭建机构。此外,还帮我们组织申报了市民政局的‘三社联动’项目,对我们社会组织发展帮助特别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