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別再說“別人家的孩子”

別再說“別人家的孩子”

—01—

這兩天看到看到《少年說》節目中,一位初一女學生吐槽自己的媽媽,因為媽媽總喜歡說“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好怎麼好,卻從來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以他們為標準要求自己也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媽媽卻辯解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到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成績更進步。”最後孩子哭著說:“我不適應這種激將法。每次成績出來,媽媽只關注到成績,誰誰誰考得這麼好,讓我覺得自己很沒用,自信心受到很大打擊。你以後別說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好?”

沒有得到媽媽的回覆,她跑下了講臺。而她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她最好的同學兼閨蜜,一個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的優等生。見自己的好朋友難過,她暖心地安慰道:“別難過,你也是我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原來這位閨蜜雖然成績優秀,她媽媽覺得她不夠樂觀、運動不行等等。

—02—

別人家的孩子,我是深有體會,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節目,感慨萬千。

小時候在老家,隔壁鄰居有個男孩子和我同齡,只不過他在鎮上上小學,我在村裡上小學。男孩子比較愛玩,一放學就扔書包在家跑出去玩了先,而我則先認真做作業。他媽媽就朝著他大喊:“快回來做作業,就知道玩玩。你看看別人已經在寫字做題了,難怪人家成績那麼好,你總是不及格。快點給我回來,聽到沒。”

上初中,我們同校不同班,每晚8點多晚自習回到家,我學習到10點多,他是玩一下吃點東西洗洗睡了。由於房子隔音效果極差,一點動靜都能知道什麼事。她媽媽大概見著我房間亮著燈,還聽到偶有翻書或卷子的聲音,對男孩問道:“你作業都做完啦?不用再複習預習一下知識嗎?你看看人家還在學習呢,每門課不是不及格就是剛剛過及格線,就不能向別人學習學習,不懂的請教一下她。”

我成了別人家的孩子,但不知道會給男孩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直到高中起到現在,媽媽總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和我比較,我才有所深有體會。

—03—

別再說“別人家的孩子”

上學時,說“成績多少分,排名第幾,你看看那誰跟你同校的也是住在鎮上哪的,拿了幾等獎學金,成績前十,你怎麼差這麼多呢。”

工作了,問“一個月工資多少,那個誰做外貿的,一年光獎金就十幾萬,能力多好。你就這麼點,一個個大學白讀了。”

結婚時,問“有房有車沒,跟你是小學同學的那個誰,嫁了個辦廠老闆,住大房子開好車。人家大學都沒讀,弄得都比你好。”

聽了這些,我同節目中女孩子的感受是一樣的,非常難過,極度不自信,一度懷疑“難道我真有這麼差嗎?”,“我其實也在努力,為什麼看不到”。只不過結果沒達到預期,就被全盤否定了。在媽媽拿我同別人比較時,我曾生氣地說過:“有你這樣說自己的孩子的嗎?我是你的孩子還是她們是你的孩子。覺得她們優秀,讓她們當你的孩子好啦。”可她最氣人的來一句“她們就是比你強,我這麼說也是為你好”,一點都察覺不到這些言語對孩子帶來的內心傷害。

—04—

孩子最想得到的是來自於父母的表揚和鼓勵,一味的比較打壓只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自信。其實父母要做得事挺簡單:關注到孩子的努力進步,在多次失敗後幫助他們找原因,建議適當改變一下學習方法,使他們重拾信心,在多次獲勝後適當打擊一下,謹防驕傲自滿。該批評時就批評,該表揚時就表揚,要及時性,一碼事歸一碼事,切勿舊事重提,好幾碼事混為一談。

深受“別人家的孩子”的言語傷害,所以我在教育自己孩子時,從不拿他和別人比較。我對孩子說:“你是你,別人是別人,媽媽不會將你們比較。無論你是好還是不好都是媽媽的孩子。如果你認為哪個小朋友在某一方面比你強,你可以向他/她學習。如果你某一方面比人家強,不許笑話人家。只是別人專注學習的方向跟你不一樣,如果給他/她時間,在你這方面也會學得同你一樣好的。做好自己,謙虛低調,你努力的結果將有目共睹。

我很欣慰,孩子每天在進步一點,希望他如向日葵那般,一心向陽,積極向上。堅持做好自己認為對的事,不受他人言語動搖信念。就讓“別人家的孩子”在我們這一代父母口中終止,讓孩子 們在信任、鼓勵、樂觀的健康環境中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