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舌尖上的“水八仙”

水八仙其實是指八種水生植物,分別是蓮藕、雞頭米、蓴菜、水芹、茭白、慈姑、荸薺、菱角。由於在江南水鄉一帶種植歷史久遠,品種種類多、質量上乘、栽培精細。一度形成了鮮明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故美其名日“水八仙”。

舌尖上的“水八仙”

荸薺

舌尖上的“水八仙”

荸薺是日常生活經常見到的食物,因為它的形狀比較像馬蹄,所以被稱為馬蹄。另外,荸薺也被稱為地慄,這是因為荸薺長得像栗子,味道以及功效都跟栗子相似。

舌尖上的“水八仙”

荸薺喜歡在池沼中或水田裡成長,長得有些像蔥。每年夏季時分開始育苗,一年只能種一季。

舌尖上的“水八仙”

舌尖上的“水八仙”

12月下旬,經過幾遍霜打,這時荸薺已經成熟,是收挖的最好季節。收成時田裡的水要先放幹,等待地面開始龜裂,農民們用鋤頭將土塊一小塊一小塊翻起,然後用撬棍慢慢撬開各個土塊,滿滿當當的荸薺等待著你去採摘,不到一會兒功夫,袋子已經裝滿。

舌尖上的“水八仙”

在荸薺上市的江南街頭,常會見到有串成串或者用碗裝的去皮荸薺出售,另外還可以剁碎和碎肉香菇做成餡包餃子。另外,熟制的吃法還有煲湯、做甜品、馬蹄炒蝦仁、馬蹄炒雙果、馬蹄炒肉、剁碎蒸肉餅都是很好吃的。 馬蹄因為自身味道較輕,作小菜解膩還是很棒的。

茨菇

舌尖上的“水八仙”

水八仙中,最容易被大家混為一談的大概就是慈姑了。茨菇也是水中植物,可炒可煮可蒸,不能生吃。

舌尖上的“水八仙”

茨菇花也是很可愛的,假如種在花盆裡完全可以作為觀賞性植物。

舌尖上的“水八仙”

茨菇生長於淺湖、池塘和溪流。茨菇每年處暑開始種植,元旦春節期間收穫上市,茨菇在江南的超市、菜場、街頭小攤上隨處可見,是冬季江南最常見的蔬菜。

舌尖上的“水八仙”

茨菇本身有一種淡淡的苦和麻,只有和油脂在一起同燒,才能中和其中的苦澀。如果只和素菜一起做,茨菇會吸收其他蔬菜自帶的菜味和苦味,而變得更苦。

茨菰燒肉是蘇州家常中的經典菜。用茨菰打成片後,做成油氽茨菰片,既當零食,又可當下酒菜,金黃松脆,妙不可言。

芡實

”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憶江南

芡實是睡蓮科的植物,它的葉片就像是佈滿尖刺的睡蓮葉片,就連伸出水面的藍色花朵,都跟睡蓮有點像。開敗之後就會長出果球,沒有脫落的花萼變成堅硬的雞啄的形狀,也就是雞嘴巴的樣子,像極了雞頭。果球裡住著幾十顆長有黃色硬殼的果實,剝掉硬殼,一粒粒珍珠一樣的芡實就出來了,這就是雞頭米這個名字的來由。

舌尖上的“水八仙”

在蘇州的葑門橫街,陽曆九月前後雞頭米上市,許多婦女一字排開,在街上一邊剝一邊賣雞頭米,成為了蘇州老街的一道獨特風景。

舌尖上的“水八仙”

“斛”是古人稱重量的單位,就好比說現在的斤、公斤。如果你從沒見過雞頭米,看到它們被泡在水中晶瑩潤澤的樣子,還真可能懷疑是一斛斛珍珠呢。

舌尖上的“水八仙”

剝雞頭米是個辛苦活,更是個技術活。女人們先將雞頭扒開,把一粒粒的果實拿出來,洗掉滑溜溜的薄膜,手指帶上銅或鐵的指甲,拿起一粒,輕輕剝開硬殼,一粒光澤晶瑩,珠圓玉潤的雞頭米就算剝好了,把它放在清水裡存著,再剝第二粒。十斤雞頭,也只能剝出不到兩斤雞頭米,力氣掌握不好,還會剝破掉,那就可惜了。

舌尖上的“水八仙”

這麼新奇的東西,買回家怎麼吃呢?蘇州人講究吃新鮮原味,清水煮開,雞頭米撒一小把進去略煮二三分鐘,起鍋撒點糖桂花,清香宜人的桂花雞頭米就好了。滿滿地盛上一碗,那牛奶般的顏色,撲鼻的清香,柔滑勁道的口感,美味就這樣從碗裡溢了出來。

舌尖上的“水八仙”

蓮藕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蘇軾

蓮藕屬蓮科植物。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

舌尖上的“水八仙”

初夏的蓮葉從水面逐日升起,宛如一把把撐開的綠傘,將水面遮得嚴嚴實實。蓮葉與蓮葉之間矗立著一朵朵蓮花,白色的,或粉紅的,當這些蓮花一層層打開綻放後,盛夏就到了。

舌尖上的“水八仙”

挖蓮藕是有技巧的,最招搖顯擺的大荷葉下一般都沒有蓮藕,不起眼的、葉子較小的荷葉下才可能有蓮藕;並且蓮藕生長的方向和荷葉生長的方向是一致的,選準了目標荷葉,然後順著荷葉的方向,用腳在荷葉下的水中摸索、踩踏,就可以輕易地把蓮藕挖出來了。

舌尖上的“水八仙”

蓮藕的吃法也是各式各樣,生吃熟食都可以,涼拌清炒還是燉湯,做法不盡其數。

舌尖上的“水八仙”

依照民間的說法,人吃了多孔的蓮藕,似乎腦袋就會開竅,變得聰明許多。在我眼裡,荷定然也是一種聰明的植物,在水面上,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風姿和優雅;在水下,她也沒有忘記結出豐碩的果實。

菱角

江南有俚語,“鮮菱宿藕”。蓮藕買回家後三、五天不吃沒關係,宿藕更甜,但菱角就不同,越新鮮越好,尤其是水紅菱。剛剛從水裡採摘上來的紅菱就可以簡單清洗後生食,那滋味又嫩又脆又甜,令人回味無窮。蘇州出名的是水紅菱,水紅菱是生食,無錫出名的則是餛飩菱,餛飩菱則熟食。還有一種老烏菱,只有彎彎兩隻角,越老越好,菱殼微微有點臭哄哄,裡面的菱肉糯中帶粉。

舌尖上的“水八仙”

江南的菱塘是散漫的,遠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畫,零零散散地蟄臥於村邊地頭.大的有幾十畝,小的僅半畝多.每年初春,熬過了一冬的菱塘便漸漸有了生機,起初稀稀落落的,細小的菱葉漂浮於碧水間,一過“黃梅”,菱葉們便爭先恐後地漲滿菱塘,把整個水面擠得密密匝匝。心急的孩子時常在放學後奔到菱塘邊,折一根樹枝,撥來兩三塊菱盤翻起,看看結了菱角沒有。

舌尖上的“水八仙”

舌尖上的“水八仙”

臨近中秋節,故鄉人便開始採“頭朝菱”了。

舌尖上的“水八仙”

每當這個時節,撲鼻的菱香,和著夜霧,瀰漫在整個村莊.家家灶上煮著菱角,大人小孩剝著菱角.第二天一早就能看到街頭,攤攤擔擔的,那一堆堆飄著馨香的菱角。

水芹

北方雖然也有水芹分佈,但少有食用水芹的傳統,而水芹卻在南方飲食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水芹也被江蘇一帶人民稱作"路路通",通常在春節期間被作為一道必不可少的佳餚端上餐桌,被寄予了人們美好的心願和祝福。

舌尖上的“水八仙”

俗話說:家廚眼中無廢料。很多人只吃芹菜杆,其實芹菜葉的降壓效果很好。

芹菜營養成分很高,而且滋味爽口。挑選芹菜時,掐一下芹菜的杆部,易折斷的為嫩芹菜,不易折的為老芹菜;擇下的芹菜葉可以涼拌,增加個下酒小菜。芹菜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比莖多,因此吃時不要把能吃的嫩葉扔掉。

清炒水芹

舌尖上的“水八仙”

茭白

茭白的植株模樣挺俊,長長的葉子,似水裡伸出的箭。我們吃到的茭白是植物的心,白白的,嫩嫩的,象一支燭臺,記得“燭臺”就是茭白的一個品種。茭白有很多品種,因此上市期也拉得很長,從初夏一直到冬。茭白是用來做菜的,江南人喜歡炒炒爆爆,喜歡肉絲肉片,茭白絲、茭白片便是最好的伴。

舌尖上的“水八仙”

種植茭白是辛苦活,要在泥水裡深一腳淺一腳地照料。南方地區雙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種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遲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畢。單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在秋季短日照孕茭,農曆8月採收。

舌尖上的“水八仙”

舌尖上的“水八仙”

茭白含有豐富的有解酒作用的維生素,有解酒醉的功用。嫩茭白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並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容易為人體所吸收。但由於茭白含有較多的草酸,其鈣質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舌尖上的“水八仙”

蓴菜

蓴菜是一種睡蓮科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素有“水中碧螺春”之美稱,江浙地區的太湖、西湖和湘湖流域均有種植。蓴菜營養豐富,鮮嫩可口,且可入藥。

舌尖上的“水八仙”

蓴菜生長在湖塘河灣裡,吃的是春天新長的嫩葉。蓴菜的嫩葉和莖上富含膠汁,黏黏地附著在莖葉上,半透明像魚凍,採摘的時候滑不留手,吃起來冷冷涼涼,滑膩清爽,入口即化,有“水晶羹”之美名。

從水裡剛採上來的蓴菜做成湯,或者生吃,其鮮嫩肥美處,有魚腦蟹膏之風味,清盈飄逸處還有過之。它的味道,喜歡的會說是草木的清香,不喜歡的嫌棄有青草氣。

舌尖上的“水八仙”

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沒有一種蔬菜的名氣能與蓴菜匹敵,除《詩經》外,晉代陸機、唐代杜甫、白居易、賀知章、張志和,宋代蘇軾、梅堯臣、司馬光、陸游、楊萬里、辛棄疾、張孝祥,明代高濂,清代康熙、曾國藩、俞曲園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都留下了與蓴菜相關的詩詞題詠或趣聞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