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时德国原子弹为何没有研制成功?

生活360x


早在1939年二战爆发前夕,纳粹德国就开始寻求研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于是组织了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包括海森堡这位量子物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还有一支由庞大的诺贝尔奖得主组成的专家团队开始研制原子弹。而美国1942年6月才开始启动曼哈顿计划,研究团队阵容十分强大。而德国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世界级的优秀物理学家,同样也是阵容强大,但是最终结果却是大相径庭:1945年美国就研制出并试爆成功了原子弹,而德国直到投降都没能成功。很多人都说是德国没钱,没资源。虽然美国研制原子弹花费巨资2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5000亿美元的购买了,可以说是用钱砸出来的。但是,当时德国的原子弹经费投入并不比美国少,德国当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而且还侵占了除英国外的几乎整个欧洲,通过掠夺也聚集了巨大的财富。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其实这主要还是海森堡的原因,这位量子物理学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由于在计算原子弹相关成分时,不慎居然将关键因素的铀235的重量算错。而当时海森堡团队的计算结果是,一颗原子弹铀235至少好几吨,按照当时世界范围內的工业技术,无论如何不能生产几吨的铀235,也就是说,这个原子弹因为铀235的难以提炼而无法造成。因此,海森堡在1942年6月专门写了一个报告给德国纳粹领导层,说明了这个情况。并且下了结论,说这个无论原子弹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而且当时纳粹德国已经开始焦头烂额,没有时间也没有财力去支持一个看不到希望的计划。因此开始直接放弃原子弹研究,转而研究其他的杀伤性武器。最后,德国政府给了海森堡35万马克,让他对核物理学理论继续研究下去。而当1945年,美国试爆成功第一颗原子弹时,海森堡等人直接傻眼了:在他们看来,似乎可望而不可及的原子弹竟然在美国人手里成功了,再看下原子弹成分,才知道铀235只需要几公斤,看到此,再重新计算一遍自己的公式,发现原来是自己算错了。也是得益于这位大科学家计算错误,否则真的是人类浩劫啊!而导致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破产的原因,其实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忽略的真实的历史故事。据一九六五年英国拍摄的二战影片《雪地英雄》,这部记述二战后期的一九四四年二月,盟军突击队与挪威反纳粹抵抗力量联手合作,一举摧毁纳粹德国设在挪威的重水工厂的历史故事。


二战爆发后不久,纳粹德国的原子弹计划便正式启动。1942年9月,纳粹德国的著名科学家韦尔纳-海森堡在莱比锡收到了从挪威维莫克化工厂运来的重水。负责美国原子弹研究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很快就得到这一信息,并通过艾森豪威尔将军将此信息转报给了英国。英国方面获知后遂决定迅速摧毁这些重水储藏罐,但由于该重水工厂位于山区,无法实施有效的飞机轰炸,所以决定组建一支由挪威籍英国人组成的突击队,由他们负责直接炸毁重水储藏罐。虽然几度遇险,但是突击队最终还是成功炸毁了重水储藏罐,摧毁了德军的450公斤重水。但是令英国吃惊的是,德军在短短几个月内即修复了工厂设施,并重新开始了重水的生产。在英国数次轰炸的威胁下,德军决定把剩余重水运回国内安全区域,加速生产原子弹。为了不让德军转移重水的计划得逞,留在挪威的5名突击队员再次担任起了破坏并切断德军重水供应的使命,艾因纳尔接到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命令后,也立即投入行动。经过多渠道的打探,他了解到有一批相当于6个月产量的重水将于1944年2月从维莫克化工厂运到德国。他立即电告伦敦,请求借此机会袭击德国的重水运输线,而不必再进行破坏工厂的行动。 艾因纳尔的请求很快便得到了宾格斯的批准,宾格斯还下令由艾因纳尔负责具体筹划。艾因纳尔与潜伏下来的一名叫本泽的突击队员取得了联系,在仔细研究了袭击方案后,他们二人开始了炸船的准备工作。本泽利用伪造的证件,冒充维莫克化工厂的雇员,乘坐用于装载运输重水的“海多罗”号渡轮在廷斯贾克湖上走了一次。“海多罗”号是一艘用螺旋桨推动的老式轮船,开船后大约30分钟就进入了深水区。因此,本泽决定在渡轮离岸45分钟之后,用TNT炸药把船底炸穿。1944年2月19日23时左右,重水开始从化工厂往火车上搬运装车,“海多罗”号上的水手己靠岸过夜,德军卫兵此时还未到达,船上只有挪威方面的守卫人员。本泽和艾因纳尔偷偷钻到了“海多罗”号的底舱,本泽让艾因纳尔留在舱口担任警戒,自己则沿着底舱向船头摸去。很快,本泽就把炸药和电雷管设置安装完毕,并调整设定好引爆装置的起爆时间,随后便与艾因纳尔一起离开了渡轮。20日10点整,满载重水暨纳粹德国希望的“海多罗”号船收缆起锚开始起航。10时45分,引爆装置按预设时间准时引爆炸药。仅仅几分钟的时间,纳粹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连同制造设备,以及希特勒妄图毁灭人类的罪恶企图一起,永远的沉入了挪威的廷斯贾克湖湖底。


东骧神骏


美国队长不是虚拟,而是真实,只不过当时冰冻的不是美国人而是德国人,德国人研究生化基因工程,在全球寻找原始科技,在西藏,在南极,这些都是表层的,最终他们在义乌找到了,小商品市场有太多惊喜。他们的科学家获得灵感,研发塑料原子弹和生化武器。

在1944年,研究出现了问题,主要负责的科学家阿道夫阿童木,突然失踪,带走了原子弹和生化人的机密,德国无法研究下去。

他去了美国,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给了阿童木大力支持,并派卓别林作为特别顾问,要特斯拉做助手,并积极启动外星人沟通计划,和外星球来的科学家咸蛋超人一起,解决了研发过程中最严重的关卡–外壳漏水,眼发出原子弹。

德国人失去资源,只好败北。


愚人书房


因为当时德国核弹工程“铀计划”总负责人――海森堡,他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海森堡的参数计算错误才是主要原因。

当时,德国如果专心去做的话,肯定能够把核弹做出来的。 战争爆发开始前,德国就已经展开了原子弹的研究计划。

1939 年,全世界只有德国一家在进行这样一个原子能的军事应用项目。



德国占领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在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工业,虽然由于反犹政策,导致知识分子大量流失,但他们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原子的裂变现象就是两个德国人——奥托•哈恩和弗里兹•斯特拉斯曼在前一年发现的,这两人都还在德国,哈恩后来还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还不止这两人,德国还有劳尔、波特、盖革、魏扎克、巴格等等⋯……

当然,他们还有定海神针海森堡,这位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所有的这些科学家都参与了XTL的原子弹计划,成为“铀俱乐部”的成员之一,海森堡是这个计划的总负责人。 问题是,海森堡非常错误地估计了工程量,为了维持原子弹的链式反应,必须要有一个最小量的铀235 才行,这个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而海森堡——直到1942 年仍然认为,至少需要几吨的铀235 才能造出原子弹!

事实上,只要几十千克就可以了。

很自然,要分离出几吨的铀235在那个时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而更加坑爹的是,由于海森堡当时的崇高地位,居然没有一个人敢于提出质疑。

1942 年6月,海森堡向军备部长斯佩尔报告说,铀计划因为技术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如愿,几乎无法在战争期间造出原子弹。



但他同时也使斯佩尔相信,德国的研究仍处在领先的地位。斯佩尔将这一情况报告了XTL。

由于整个战场情况的紧迫,当时的德国的研究计划采取的是一种比较急功近利的方式,凡是六周内无法见效的计划都被暂时搁置。XTL和斯佩尔达成一致意见:对原子弹不必再花太大力气了,不过既然在这方面仍然“领先”,也不妨继续拨款慢慢研究下去。

而当时海森堡申请附加的预算只有35万马克,这点点钱几乎毫无作用。

于是,这个计划就被高层束之高阁。

终于到1944 年,这个计划才又被希姆莱注意到。他下令拨款推动原子弹计划,还新建了几个铀厂。



不过到了那时,全德国的工业早已被盟军的轰炸破坏得体无完肤,很难再支撑下去,而且为时也太晚了。

而不久以后,德国就投降了。


馋嘴肥猫铲史官


德国当时为什么没能造出原子弹呢,这事儿说起来,还有点黑色幽默,原因就是当时世界物理学界的权威——海森堡,算错了一个数学公式,错误的得出造一颗原子弹要好几吨铀235的结论。以当时世界的工业水平,是怎么着也提炼不出这么多铀235的,所以德军就直接放弃造原子弹了,真是令人唏嘘。

二战期间,德国四处出击,把整个欧洲拖入战火。在德国的闪电战攻击下,捷克、波兰、法国等等欧洲国家相继沦陷,整个欧洲岌岌可危。但东进的德国在俄国那里遭受了挫折,战况开始陷入僵局。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领导层更加努力地寻求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改变这个窘迫的情况。其中,核武器被视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方向。而此时,德国国内也是人才济济,大佬级别的物理学家,一双手都数不过来,海森堡、劳尔、波特、盖革……

一个研制原子弹的专家团队很快就建立起来了,团队领导人就是号称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的海森堡。

▲ 海森堡

海森堡团队迅速投入研发工作,几个月后,他们给出报告:现阶段,要制造原子弹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计算结果,制造一枚原子弹,需要几吨铀235,但根据当时世界上的工业提炼水平,是不可能提炼出几吨铀235的。既然原料都不能足量制造出来,那么造成品就是天方夜谭。

海森堡团队将这个报告,递交给了纳粹德国军方,军方看过报告之后,也认为制造原子弹不可能,就转身把精力投入到了其他武器制造方向。但是军方,还是给了一点点钱给海森堡团队,让他们继续研究,万一有一天,工业提炼水平上去了,可以合成几吨铀235了,那这原子弹不就造成了嘛。

▲ 铀矿石

我们知道,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是美国研制出来的。德国是从1939年开始着手研发原子弹的,美国在1942年6月份的时候,也推出了一个曼哈顿计划,开始组织人手研制原子弹。没想到3年不到的时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就在美国成功爆炸。

这一炸,把海森堡也给炸得目瞪口呆了,这美国佬是如何把原子弹给弄出来的呢?海森堡开始自查,自己到底是哪里没做好,这不查不知道,一查他吓一跳。原来就是当年一个数学公式算错了,导致铀235的计量出现了错误。造一颗原子弹,根本用不着几吨铀235,有几公斤就够了。

海森堡是当时物理学界的权威,他给出那个结论的时候,也没人质疑。包括海森堡自己,对这个计算结果也是深信不疑,却没想到自己给德军挖了个大坑。

▲ 原子弹内部结构

不过,很多人认为,还好海森堡这道数学题算错了,如果算对了,以当时德国的工业水平和人才力量,是绝对造得出原子弹的,那么整个二战的局面,则将是另外一番局面,太可怕了。

也有一些人觉得,这是海森堡故意算错的,为的就是让德军不能拥有原子弹,不然又不知道多少生灵要涂炭。


海佑讲史


是没有研制出来,原因是被误导了。

物理和化学可是德国统一以后,一直排在世界前列的学科。1939年前的第三帝国,核技术是领先的。核物理学家好多是犹太人,当然其它行业也有不少精英是犹太人。这些精英被迫害就要逃亡。而欧洲战火纷飞,亚洲打得稀巴烂,哪里最安全,能够保护他们?美国。是外来户的技术再加上自我的工业实力和钱,使得美国超车成功。

&




但德国依然还有一批一流的物理学家,如冯.卡门,只是钱不是太多。英美先后破坏了德国在挪威的重水工厂。德国空间有限,难以在没有干扰下进行核计划。最关键的是没有在1942年前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搞定原子弹。固然是希特勒没有尽全力给经费,给予支持,盟军的破坏行动,但究其初始原因是海森堡误导了希特勒。

海森堡在计算物理公式时把需要的十来公斤铀235算成了几吨。在当时的工业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元首看了他的报告,衡量衡量自己的家底,当然信心受挫,不会拼全力了。战后海森堡解释是故意算错的,为了避免德国先造出原子弹。可物理界普遍对他的学术水平产生了怀疑。希特勒即使活着,知道了这事,不管是海森堡能力不行算错还是故意给个山东路,都得气死啊。把一路领先转换成不可能,海式幽默!



白马啸长安


1939年的某一天,希特勒看到一份资料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够把原子弹应用到战场上,那我岂不是?能够更快的实现自己的伟大军事计划。于是他下令,让各部门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人员去把核弹研制出来。

本来就处于备战状态的纳粹德国,经济和资源都是非常紧缺的。所以在经济上,更多的资金是投入到了潜艇、舰艇、飞机、坦克的建造和研发上。希特勒确实有想法,但是没钱给手下买材料怎么研究?



我们再对比一下美国在这方面的耗资。铀235都提炼难度和耗费就非常的大,当年的美国人像拼了命的一样,为了提炼出合格的铀235,还决心赌了一把,在核材料的提纯推出的三个方面里,分别建立了三个大型的提炼工厂。所以我说光原料和资金的投入方面来看。当时的纳粹德国是不可能提炼出铀235的。


我们再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纳粹德国都有很多科学家都是犹太人,而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所作所为,让那些犹太科学家们感到非常的失望。就连著名的爱因斯坦,最后也是不是逃到了美国?再说了纳粹德国后期在盟军的猛烈进攻下也撑不到制造出原子弹的那一天了。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悦读038


早在1939年以前,希特勒就下令尽快造出原子弹。为此,德国成立了专门的“铀俱乐部”,指定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沃纳·海森堡,担任俱乐部负责人之一,专攻原子弹。

海森堡是地道的日耳曼人,但一直同情犹太人,坚持学术和教育对任何人都应该公平,不应掺杂政治和种族因素。1935年,他的博士生导师、慕尼黑大学物理系主任阿诺德·佐默费尔德退休时,谁来接任他,学校和德国教育部之间的争执持续了几年。

阿诺德和学校的选择是海森堡,但教育部认为他有严重的亲犹太倾向而拒绝。德国物理学界一些重量级科学家、报纸杂志也对他口诛笔伐,称他为“隐藏在雅利安人中的犹太人”、“白色犹太人”,这便是二战前德国科学界著名的“海森堡事件”。

1938年,海森堡的母亲找了希姆莱的母亲,最后希姆莱分别给教育部、党卫队全国总队长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写了信,此一事件才算平息。海森堡的外祖父和希姆莱的父亲是好朋友,俩人都是巴伐利亚徒步俱乐部的成员,两个家庭经常在一起聚会。

二战爆发后,德国和占领国的许多科学家,纷纷逃到美国、英国和瑞士。比如他的老朋友塞缪尔·古德斯米特,此时已移民美国。海森堡到美国讲学时看望了古德斯米特,接到移民美国的邀请,但他拒绝了,说他至死也不会放弃德国国籍。

但海森堡及其团队对原子弹的研究却毫无进展。1942年,关于原子弹,海森堡向希特勒和斯佩尔作了专题汇报,称造一颗原子弹,需要数吨铀235,德国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远远不能支撑这样的研究与生产。希特勒一听,决定放弃原子弹,研究重点改为核能源。

造原子弹,德国的人力财力都不济是事实。比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投入资金数十亿,参与的科学家超过1.5万人。而德国,海森堡领导的专职科学家只有70多名,另有40多名兼职研究者,总数不超过120人。帝国为这一项目的拨款,不过200多万马克。

但海森堡计算出造一颗原子弹需要几吨铀,却是大错而特错。后来,他自己和他的支持者称,他是故意计算错误,以夸大困难,让德国造不成原子弹。他认为,无论为什么样的政权使用,原子弹都是邪恶的,不应该出现在人类世界。

对他们的说法,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海森堡在计算时犯了低级错误,并不是有意为之。至今,原因究竟为何,依然是一件无头公案。


世界真的很大


有人说,原子弹在二战中起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但如果在二战初期人类就掌握了核能——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历史都将被改写。作为本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曾遥遥领先,首先在实验室里分离出铀-235,首先发现核裂变的德国,是有足够的理由先于其他国家生产出这种“超级武器”的,但历史是一成不变的,貌似强大的德国并没有生产出来。那么,为什么又与其无缘呢?今天在这里讲一个物理科学家出逃的故事。

一、“书呆子”十足的核专家,一心只做研究。

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教授,一贯认为科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事业,科学家就应该潜心研究,不应该为科学以外的事情分心。因此,在一次和朋友一起看著名女歌唱家嘎尔波演出的歌剧《茶花女》时,听到朋友告诉他,嘎尔波非常讨厌XTL,骂他是“歇斯底里的精神病患者”,科学家不以为然地说:“她该好好演戏,管XTL干吗?”

就在他潜心研究原子能的时候,在XTL的逼迫下,丹麦放弃抵抗,德军开进了丹麦。尽管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原子能研究,但是,对祖国的那股热爱之心还是很强烈的,他对祖国的消亡倍感痛心。占领丹麦后,德国人对他很宽容,不但没有为难他,反而让他继续从事原子能的研究和原子弹的制造工作。

此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军也在对核能进行着秘密的研究工作。盟军认为,如果XTL率先掌握了这个杀伤力极强大的武器,那么人类不知要遭到什么样的浩劫,为了阻止XTL的“超级武器”梦,必须想方设法把他拉到反法西斯的阵营中来。怎样做他的工作呢?从哪里突破呢?

二、解救核专家,女歌唱家加入反战同盟。

盟军情报部门得知,他十分喜欢看嘎尔波演出,而巧合的是嘎尔波有一种强烈的反法西斯思想,她反对纳粹那种种族歧视和肆无忌惮的侵略行径。同时,嘎尔波是一位待人热情、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女人,她拥有众多的狂热崇拜者。因出演出演《茶花女》里的马格丽特和《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卡列尼娜而蜚声欧洲。虽然已经40出头,但仍然风韵犹存,仪态万千。

盟军情报部门请她参加解救核物理专家的工作,嘎尔波欣然同意了。嘎尔波在盟军情报部门的指导下,凭着自己与生俱来的本领和人脉关系,迅速在德军占领下的挪威和丹麦建立了密如蜘蛛网一样的地下交通联络线,准备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并帮助他逃出丹麦。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美国核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得威克所写的《纳粹拥有原子弹之恐怖》呼吁书。

读后,大为震惊,原来只想自己一心研究科学。以为自己的研究是为人类服务,没想其他事情,并没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战争联系起来。传递信件的人还提醒他:原子弹这种武器如果落到战争狂人手里,人类将遭到一场浩劫。他陷入深思,渐渐地领悟到自己为XTL制造“超级武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甚至是一种犯罪的行为。他表示愿意脱离控制,不能将自己的研发成果交给一个战争狂人手里。

三、营救计划完美,女扮男装顺利出逃。

按照美国情报部门的安排,他一面照常在实验室继续工作,一面精心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和筛选,准备带走。与此同时,出逃的时间定在嘎尔波演出的告别晚会上。夜幕降临,斯德哥尔摩大剧院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沉寂,这里依然是人声鼎沸。兴奋异常的影迷们争相拥入剧院,一睹明星的风采。

深蓝色的丝绒帷幕徐徐开启,身着夜礼服的嘎尔波站在舞台的中央,光彩夺目,冷艳动人。她带有磁性的低音和冷峻的美貌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时,他静悄悄地来到预留下的包厢里,由于紧张,他拿着装有资料的小皮箱的手不住地颤抖。晚会进行到即将结束的高潮,一位侍者轻轻走进包厢。

弯腰说道:“玻尔先生,请您到后台来一下,有人找您。”

“可我并不认识您。”他谨慎地抬眼看着他。

侍者微笑道:“请相信我,趁着现在离开这里,我们将帮助您。请相信我,快点,跟我来。”

他将信将疑的跟着侍者来到后台。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前来迎接他的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自己崇拜的女明星嘎尔波。他紧紧地握住嘎尔波的手说:“我认识你,我非常喜欢看你的演出。”嘎尔波端庄地一笑,道:“欢迎你,玻尔教授!我也认识你,你是一位大科学家。你曾经让我只管好好演戏。”玻尔教授回忆起来,当时的他曾经不让嘎尔波管XTL的事,此时此地,他的脸不由得红了起来……

观众的激情并没有因帷幕的落下而减弱,他们太喜欢自己崇拜的偶像了。一些意犹未尽的观众,跑向后台,他们真的想多看两眼这位“神秘女神”的芳容。人们看到从化妆室出来的嘎尔波身穿大披风,漂亮的大檐帽下一个特大号的墨镜遮住了她的大半个脸。人们真想拥到她的身边和她进行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但是,嘎尔波在身后两位侍者陪同下,快步走向自己的汽车,没等追星族们到车子跟前,汽车已经风驰电掣般地消失在夜幕中了。

车内,他将披风和墨镜还给嘎尔波,他看到,嘎尔波的脸上始终带着一种自信的微笑,优雅迷人。在秘密组织的协助下,他终于成功地逃了出来。

结语

柏林政府损失的核物理专家很多,玻尔教授只是其中之一。他的出逃,对XTL的核计划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他参与了“曼哈顿计划”的研究和制造工作,嘎尔波同他也成了终生的好友。可以说,二战中没有首先造出原子弹,对德国科学界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对世界来说,却是一件万分幸运的事。

我喜欢历史,更喜欢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讨论历史。


白杨树下谈历史


德国在二战时期掌握了许多先进的科技,不但在纸上以及构想中发明了各类黑科技武器,在实战中,使用了最早的巡航导弹以及弹道导弹,V-1以及V-2,唯独没有当时最先进的原子弹,对于原子弹这种武器,纳粹当然感兴趣,在二战中德国也投入过人力物力去研究这种武器,而德国差点就造出来了原子弹,然而最终因为海森堡的预估错误,德国最终没有研发出原子弹而导致整个计划失败并被取消,而正因为德国没有原子弹,反法西斯阵线才能赢得最终胜利,并把这一武器投到法西斯日本的头上。

许多人以为美国是最先开始原子弹研究的,然而在美国之前,德国早就开始了研究,早在二战刚刚爆反的1939年,德国就开始了核计划,当时德国还占据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位于捷克斯洛伐克,为了这一计划,德国许多学界泰斗级的科学家都参与了研发,但是由于反犹主义,导致一些精英科学家流失,比如爱因斯坦。但是这一项目仍然有许多物理学界以及化学界的名人,而这一项目的总负责人则是大名鼎鼎的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海森堡。

在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起初进行的还算顺利,并且凭借这个势头,只要德国专心全力去做,最后是能够把核弹给做出来的,但是,德国的科学家却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海森堡,在当时,海森堡非常错误估计了工程量,他认为为了维持原子弹的链式反应,需要至少几吨的铀235才能够制造原子弹,然而曼哈顿计划表面只需要几十千克就行,就算分离几十千克也是非常困难的,美国动用了15000人以及20亿美元的投资才完成了计划,而德国想提取几吨的铀235是不可能的,但是海森堡的地位使得众人不敢反驳,而由于计划受阻,看不到想要的结果,这一计划就被下放了,虽然后面又重新捡了回来,可是已经处于战争末期,德国的工业已经被炸的体无完肤,再也没有能力支撑原子弹开发了。


霹雳火防务


二战中,德国和美国都投入了物力和财力研发原子弹,作为制胜的最终法宝。但是直到纳粹德国灭亡,原子弹在德国还没制造出来,美国只得把它用在了日本。

据说战后人们找到了纳粹德国研究原子弹的图纸,发现德国离做出原子弹只差一步之遥,不由地感慨:真是悬啊,如果让德国先做出原子弹,历史就要改写了。

实际上这种说法有夸大之处,德国虽然投入对原子弹的研究,但是离做出来还比较远,即便是做出来了,一颗两颗也左右不了战局,如何把原子弹投放到美国是一个大问题。

德国之所以做不出原子弹,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纳粹德国太不得人心。由于纳粹德国疯狂迫害犹太人,使得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一大批犹太裔的科学家逃到了美国,在人力资源上,德国的研发团队就先天不足。

另外,留在德国的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弹方面也并不卖力,他们早就对希特勒的暴政不满,知道一旦德国研究出了原子弹对世界将是灾难,因此工作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例如,有德国科学家在战后曾说过:德国没有制成原子弹,不是搞不出,而是大部分人不想搞……如果我们希望德国胜利的话,几年前就可以做出来了。

还有,希特勒对原子弹的研究并不是很上心,因为他觉得研究原子弹是一个很长时间的事。希特勒迷信闪电战,喜欢的是立竿见影的研究,能够尽快用在战争上。例如希特勒投入了5亿马克研究V2火箭,使德国在火箭的研究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在研究原子弹方面仅仅投入了100多万马克。

最后,德国研究原子弹时太高调了,以至于消息走漏,研发的地点也被盟军间谍揭露出来,导致这些地方成为盟军集中攻击对象,研究总是受到干扰,断断续续。例如,在挪威有一个生产重水的工厂多次遭到英国的攻击,希特勒不得不将重水和设备迁回德国,结果在运往德国途中的汀恩湖上,船只又被英国特工炸毁。

反观美国,为了研制原子弹,美国投入了200名科学家,2000多人以及100亿美元。同时,美国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好,研究团队中只有5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样,美国可以说是闷葫芦干大事, 直到1945年两颗原子弹先后在日本爆炸,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