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太行萬仞,浩蕩千里。太行山每一處都銘刻著紅色的春秋,紀念著無數的革命英烈,也鼓舞著無數的中華兒女。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太行山屹立在晉冀交界處,也是山西和河北兩省的分界線。武鄉,坐落於太行山西麓,綿亙於太行和太嶽兩山之間,山高林密是這裡的特點。在武鄉,到處都有屬於這裡的紅色記憶。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義門村座落在四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山上林木茂盛,松柏樹四季常青,各種奇珍異果漫山遍溝,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傑地靈、地肥水美之地。近年來,村經濟持續發展,種植業、畜牧業和100多畝核桃經濟林成為村民的主要收入。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據考證和村中老人講述,當年八路軍總部駐紮在義門村西巖底一個四合小院(現李樹鵬居住,座西向東,土木結構,佔地約300平方米),該四合院建於1910年前後(1980年8月被縣委、縣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時,司令部設在主房西樓,三間約50平方米(彭總及夫人居所),北房三間約30平米為通訊組,東房四間約50平米為警衛連和司令部灶房,南房三間約30平米為房東居住(現已不存在),大門朝向東北,有門衛兩人24小時值守。此院雖年久失修,但目前大部分保存完整。

義門村僅僅只是在1938年4月14日至20日當過6天的八路軍總部。朱德、彭德懷等八路軍首長也居住、工作在義門村。在這短短的6天中,八路軍指揮了長樂村戰鬥,此次戰鬥也是八路軍消滅日軍最多的一次戰鬥。在八路軍總部撤離後,這裡也就成為八路軍14團和部分後勤部門的駐地。來到義門村,映入眼簾的不是磚壁、王家峪那樣的宣傳牆,而是破舊不堪的村社。在村委李主任和三位精準扶貧的同志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義門村。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作為曾經的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現在的義門常住人口也就百餘人,大多都在外地工作,而村中所能見到的多為老人。聊天中得知村中唯一的古廟也在抗日戰爭時期拆掉作為給八路軍戰士取暖的柴火。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八路軍指揮部

進入村中,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夾雜著玉米穗的雜草叢,李主任介紹說此地為當時長樂村戰鬥的戰前動員所在地,但由於雜草叢生,已經無法想象到當時的景象,是否有高臺;是否有院落,等等。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在蜿蜒的村中小路上緩緩前行,不久便能看到一座保存相對完好的門樓,上面的彩繪依然鮮豔亮麗。走進院內,能看到經過一定的現代化改造的痕跡,但舊式民居的格局保存的還是很完好的;門窗下的石質浮雕雖為砂岩,但也是清晰可見;屋內還保留有以前用以儲量的地窖。經李主任介紹,才瞭解到該民宅是1938年間彭德懷同志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繼續前行,便看到了一座破舊的民居,兩層,門口有網攔截,院內養有雞等家禽,房屋左右和後方都有雜草,看似很長時間未經清理。據李主任介紹,這處民居在抗日戰爭時期為朱德的居住地。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朱德居住地

萋萋荒草下,有當年朱德、彭德懷等留下的腳印;密密深山中,有無數八路軍戰士艱難前行的足音。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義門在八路軍總部轉移後成為14團的駐地,並且還有一些八路軍後勤部門的工廠在這裡進行相關的生產任務。其中八路軍更換的統一服裝便是在義門生產的。當時的被服廠現在已經殘破,僅僅能看到少許的房屋和院牆。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八路軍被服廠舊址

紅色遊記——武鄉義門村

在走訪中,筆者還遇到了年過九旬的老人。李主任介紹其在抗日戰爭期間為八路軍在荊棘中運送過糧食等物資,也是一位明大義的老太太。老太太今年九十有三,身體健朗,院中還種有黃瓜、豆角、西紅柿等蔬菜。

今天我們重溫和緬懷我黨我軍這段光輝歷史,就是要永遠銘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全體將士的豐功偉績,繼承和發揚老八路光榮傳統,大力弘揚太行精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而努力奮鬥!

歷經風雨91年,太行山仍以彌久恆新的紅色底蘊,搏動著新中國不竭的生命熱源,蓬勃著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來源:山西省古建築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