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日報】“扶貧羊”讓老張摘窮帽

《長治日報》4月9日2版刊發

【長治日報】“扶貧羊”讓老張摘窮帽

“扶貧羊”讓老張摘窮帽

“咩咩咩……”聽著羊倌的聲聲叫喚,一隻只通體雪白的羔羊從圈內魚貫而出;“啪啪啪……”伴隨著聲聲清脆的鞭響,羊群瞬時化作一支“整齊”的隊伍走上出村的道路。

羊倌名叫張玉勤,今年60歲,是武鄉縣洪水鎮熬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多年前,好學肯幹的張玉勤買了5輛大車跑運輸,他很快掌握了訣竅,年底的時候掙了不少錢,日子過得很是紅火。好景不長,由於車況的問題,張玉勤把掙的錢全賠進去了,這一賠,他一直沒有翻過身來。想著兩個兒子將來還要成家,張玉勤東拼西湊地借了點錢在鎮裡開了個副食店,種了10畝玉米,勉強度日,但日子依然過得緊巴巴。好不容易把借的錢都還完了,妻子和大兒子卻接連得了腦梗,副食店沒人照看只能關門,家裡的地也荒了。為了給妻兒看病,張玉勤家人又返貧了,這次成了村裡典型的貧困戶。

熬堖村地處山區,山高坡陡,溝壑縱橫,耕地少,底子薄,自然條件差。這幾年,靠著整村推進項目,村裡通了水泥路,建了衛生所,修了文化大院。生活雖說方便了,但致富門路依然很窄。

“我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6戶75人,縣鄉村幹部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產業扶貧。”村黨支部書記張慶雲說,剛開始召集大家商量發展養殖業,貧困戶一致同意養羊,26戶貧困戶按人頭每人補1000元缺口資金。比如張玉勤家4口人就能補4000元,買10只羊需要6000元,他自己只用掏2000元。

熬堖村的貧困戶們很快就領到了260只“扶貧羊”。但養羊不僅是一個體力活,也是一個精細活。誰來管理成了大難題。“讓玉勤當羊倌吧,他本來就懂養殖技術,而且又認真,我信得過他。”人群中,不知誰說了一句,大家一呼而應。最終張玉勤當選了“扶貧羊倌”,成了貧困戶的“免費代言人”。由他負責欄圈建設,防疫消毒,解決了貧困戶們的後顧之憂。為了掌握更多養殖技術,張玉勤購買了有關書籍,開始學習養殖技術,並向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每天一大早,把家裡安頓好,他就打開羊圈帶著羊滿山跑。

“羊天生好動,吃草也是邊走邊吃,活動量很大,也很挑食,放在圈裡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產絨量低、產肉量少的後果。”張玉勤說,到了冬天,羊每天還要另外吃輔食,大家就商量用玉米、紅薯等飼養羊,26戶貧困戶每天按時按點把羊要吃的輔食送去羊圈。

不光養羊有了收入,地裡的莊稼也沒有耽擱。今年春天,張玉勤家的10只羊變成了20只羊。“好日子還長著哩!”張玉勤揚起的眉梢、眯著的眼睛、咧開的嘴角和愉悅的聲音,感染著周圍的人。(史 悅)


【長治日報】“扶貧羊”讓老張摘窮帽

【長治日報】“扶貧羊”讓老張摘窮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