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太行万仞,浩荡千里。太行山每一处都铭刻着红色的春秋,纪念着无数的革命英烈,也鼓舞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太行山屹立在晋冀交界处,也是山西和河北两省的分界线。武乡,坐落于太行山西麓,绵亘于太行和太岳两山之间,山高林密是这里的特点。在武乡,到处都有属于这里的红色记忆。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义门村座落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山上林木茂盛,松柏树四季常青,各种奇珍异果漫山遍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地肥水美之地。近年来,村经济持续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100多亩核桃经济林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据考证和村中老人讲述,当年八路军总部驻扎在义门村西岩底一个四合小院(现李树鹏居住,座西向东,土木结构,占地约300平方米),该四合院建于1910年前后(1980年8月被县委、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司令部设在主房西楼,三间约50平方米(彭总及夫人居所),北房三间约30平米为通讯组,东房四间约50平米为警卫连和司令部灶房,南房三间约30平米为房东居住(现已不存在),大门朝向东北,有门卫两人24小时值守。此院虽年久失修,但目前大部分保存完整。

义门村仅仅只是在1938年4月14日至20日当过6天的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等八路军首长也居住、工作在义门村。在这短短的6天中,八路军指挥了长乐村战斗,此次战斗也是八路军消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在八路军总部撤离后,这里也就成为八路军14团和部分后勤部门的驻地。来到义门村,映入眼帘的不是砖壁、王家峪那样的宣传墙,而是破旧不堪的村社。在村委李主任和三位精准扶贫的同志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义门村。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作为曾经的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现在的义门常住人口也就百余人,大多都在外地工作,而村中所能见到的多为老人。聊天中得知村中唯一的古庙也在抗日战争时期拆掉作为给八路军战士取暖的柴火。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八路军指挥部

进入村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夹杂着玉米穗的杂草丛,李主任介绍说此地为当时长乐村战斗的战前动员所在地,但由于杂草丛生,已经无法想象到当时的景象,是否有高台;是否有院落,等等。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在蜿蜒的村中小路上缓缓前行,不久便能看到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门楼,上面的彩绘依然鲜艳亮丽。走进院内,能看到经过一定的现代化改造的痕迹,但旧式民居的格局保存的还是很完好的;门窗下的石质浮雕虽为砂岩,但也是清晰可见;屋内还保留有以前用以储量的地窖。经李主任介绍,才了解到该民宅是1938年间彭德怀同志曾经居住过的房子。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继续前行,便看到了一座破旧的民居,两层,门口有网拦截,院内养有鸡等家禽,房屋左右和后方都有杂草,看似很长时间未经清理。据李主任介绍,这处民居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朱德的居住地。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朱德居住地

萋萋荒草下,有当年朱德、彭德怀等留下的脚印;密密深山中,有无数八路军战士艰难前行的足音。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义门在八路军总部转移后成为14团的驻地,并且还有一些八路军后勤部门的工厂在这里进行相关的生产任务。其中八路军更换的统一服装便是在义门生产的。当时的被服厂现在已经残破,仅仅能看到少许的房屋和院墙。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八路军被服厂旧址

红色游记——武乡义门村

在走访中,笔者还遇到了年过九旬的老人。李主任介绍其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八路军在荆棘中运送过粮食等物资,也是一位明大义的老太太。老太太今年九十有三,身体健朗,院中还种有黄瓜、豆角、西红柿等蔬菜。

今天我们重温和缅怀我党我军这段光辉历史,就是要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全体将士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老八路光荣传统,大力弘扬太行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努力奋斗!

历经风雨91年,太行山仍以弥久恒新的红色底蕴,搏动着新中国不竭的生命热源,蓬勃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来源:山西省古建筑集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