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逾期後,收到催收發來的律師函是真是假?真的會坐牢嗎?

有老哥在後臺留言說,逾期後,收到了來自某某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函,甚至有收到法院的傳票,名頭是“詐騙罪”。心裡很慌,不知道會不會真的被告,自己是不是要坐牢了?

事實上,在網貸(或者說網絡現金貸)領域,尚無因為借款用戶被起訴,最終以“詐騙”而定罪的先例。這是因為:

一、網貸平臺基本不會主動起訴用戶“詐騙”一是根據網貸管理相關辦法,網貸平臺只能做借貸的撮合服務,本身不能對外借款。但在業內,很多平臺屬於“歸集資金”再放款,借款人有虛構之嫌,借貸業務的合法性存疑。一旦鬧到了法院,這不是不打自招嗎?

二是網貸平臺的綜合利率,算上砍頭息、手續費、服務費等等,大多遠高於24%的紅線。根據“最高法”對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定,超過24%以上的,法院不予以支持

三是涉及到異地訴訟,成本很高。比如,你是重慶的,借了上海一家網貸的錢,他們要起訴你,得去重慶的法院走程序,你覺得為了萬八千的借款本金,他們會這麼做嗎?所以,如果催收說要“起訴”你,你可以選擇直接無視。

二、借款用戶一般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詐騙”

法律上定義的借貸詐騙,需要借款人提供虛假的個人信息、虛假的擔保文件與證明文件等等;而市面上的網貸都是無擔保抵押、無使用場景、純信用貸款,網貸平臺審核的都是你的個人信息,而且放款時需要至少三要素或四要素鑑權。

換句話說,你只有給到平臺你本人正確的信息,造假反而貸不出錢,除非你搞到別人的一整套信息,包括銀行卡及密碼才可能構成“騙貸”這種詐騙行為,但訴訟主體就變成他人而非網貸平臺了。

因此,正常的借款用戶一般構成不了法律意義上的詐騙罪。有些平臺催收為了嚇唬你,讓你還錢,會出具所謂的“律師函”或者法院開庭短信,告你詐騙,但這基本都是假的,不理會就是了。

逾期後,收到催收發來的律師函是真是假?真的會坐牢嗎?

如果是真的律師函,一般都是數額較大的。幾千塊,一般是不可能請律師的,不值得,都不夠律師費的。還是不放心?不如學習下辨別真偽:

方法一:通過律師協會網站核實正規律師函會有律師的簽名和電話,通過律師協會網站可以查詢到該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是否存在。

之後,通過給律師事務所打電話就可以判斷律師函的真假。如果律師函是真的,建議大家儘快還款。因為打官司是要花錢的,一旦法院證實有能力卻拒不還款,那就會上法院黑名單,影響正常生活。

方法二:法院傳票&律師函首發都是紙質版法院通常是會採取使用紙質版的律師函或傳票,並在快遞收件時讓當事人簽收。

所以通常電子版傳票或律師函都是假的。

特殊情況:當借款人居住地改變或者故意躲避傳票的時候,法院會再發一遍電子傳票,保證通知到達借款人手裡。

欠網貸的錢不還,只有一種情況會“坐牢”這裡有一個原則,只要不是刑事案件,就不會坐牢。網絡借貸糾紛屬於“民事糾紛”,不上升到刑事範疇就不涉及坐牢。

借錢不還只有一種情形有可能坐牢,就是出借人,也就是你的真正債主向法院起訴,你被判還款,在有能力償還的情況下,你拒不償還,那有可能會以“拒不執行判決或裁定罪”,面臨牢獄之災。

逾期後,收到催收發來的律師函是真是假?真的會坐牢嗎?

注意,你的真正債主絕不是網貸平臺,而是具體的人。根據規定,網貸平臺只能提供借貸撮合的中介服務,不可能成為借貸的主體。

當然,前面也說了,由於網貸平臺不太可能直接起訴你。而且作為網貸借款人,你根本不知道你的真正債主是誰,你向網貸平臺申請借款後,得到的只是一個“合同編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