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排名第十的:战略石油储备工程——耗资1000亿元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所谓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大规模减少或中断)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本身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断供给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

战略储备的主要经济作用是通过向市场释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油价的上涨。此外,战略石油储备还有以下作用:

一、可以给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能源消费方式争取时间。

二、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会受到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

从1996年起,我国就已经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净进口国。当前,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进口已占全部供应量的1/3。国家信息中心2008年9月22日发表了题为《2000年以来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国内石油消费量到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加到4.25亿吨和5.72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55%和66%。

排名第九的:武广高速铁路——耗资1166亿元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武广客运专线,简称武广高铁是京广客运专线、武深高铁、京港客运专线的南段(武汉——广州段),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的其中第一个开通的时速350KM/每小时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全长1069公里,投资总额1166亿元。

2009年12月9日试运行成功,于本月26日正式运营。最高试验速度达到394公里/小时,在试验期间武汉到广州最短用时2小时46分钟便可到达。武汉至广州间旅行时间由原来的约11小时缩短到3小时,武汉到长沙直达约1小时,长沙到广州直达仅需2小时。武广高铁成为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密度最大的高速铁路,而且还是继京津城际之后,中国第一条真正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目前已经盈利。

武广高铁称为我国各大高铁京广高铁与京沪高铁、京九高铁、武杭高铁、汉十高铁、武青高铁、武贵高铁、武厦高铁、沿江高铁、武九高铁、西武高铁等构成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密集的高速铁路网,完善武汉至周边中心城市的放射状、大能力、高标准通路,推动武汉高铁网形成“米”字形状。

重点推进武汉-十堰-西安、武汉-黄冈-杭州、武汉-南昌-福州、武汉-南京-上海、武汉-济南-青岛、武汉-张家界-贵阳、武汉-重庆-成都、武汉-长沙-南宁、武汉-长沙-广州、武汉-郑州-北京 等10个方向的高铁建设。

排名第八的:沪蓉高速公路——耗资1700亿元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又称沪蓉高速公路,简称沪蓉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G42。

沪蓉高速横贯中国东西,东起上海市,西达四川省成都市,自东向西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6省市,全长1966公里,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路线由原国道主干线沪蓉线上海-安徽合肥段、支线重庆万州-四川成都段,国家重点公路上海至武威线合肥-六安段,支线安徽六安-湖北武汉段,杭州至兰州线湖北武汉-重庆万州段组成。

由于途经众多长江沿线城市,沪蓉高速将对发展水陆联运,带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产生积极性影响。G42沪蓉高速将成为一条新的生态旅游“黄金通道”,串起重庆垫江牡丹园、重庆梁平双桂堂、重庆万州青龙湖瀑布、重庆云阳张飞庙、重庆奉节白帝城和天坑地缝、小三峡风景区、大昌古镇风景区、神女峰景区、神农架景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和三峡大坝旅游区等旅游景区。

排名第七的:京沪高速铁路——耗资2200亿元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京沪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又名京沪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是2016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截至2008年4月,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中国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

京沪高速铁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千米,设24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80千米/小时。截至2017年9月,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已开通运营7周年,共发送旅客8.25亿人次。

沪高速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基础设施状态良好,运量快速增长,运营安全有序可控,至2015年底累计运送旅客突破4亿人次,实现了让旅客 “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京沪高速铁路构建了中国高铁标准体系与技术体系,支撑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打造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中国高铁品牌。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代表的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和开通运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管理,工程技术、质量和管理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排名第六的:南水北调工程——耗资5000亿元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截至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排名第五的:西电东送工程——耗资5265亿元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西电东送工程直接带动了西部地区电力发展,形成了一批大型水电基地和火电基地,对全国电力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08年底,西电东送的配套电源中,水电规模1858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规模的10.8%;火电规模为4460万千瓦,其中绝大部分为单机60万千瓦高效发电机组,对改善当地电力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西电东送的水电电能也相应提高了受端地区电力消费中清洁电能的比重。

排名第四的:西部大开发——耗资8500亿元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排名第三的:乡村“村村通”工程——耗资1万亿元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村村通”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 2004年1月16日,信息产业部下发了《关于在部分省区开展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出台了《农村通信普遍服务——村通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村通工程方案),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解决方案。

排名第二的:四川灾后重建——耗资1.2万亿元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是当时重大的工程项目,总工投资1.2万亿元,四川灾区重建还是很成功的,各省均为四川灾区重建付出了许多财力人力资源,重建后的灾区终于恢复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排名第一的:中国十二大水电基地发展规划——耗资2万亿元以上

盘点10大耗资最多的超级工程!各个耗资都在千亿以上!

《中国十二大水电基地发展规划》是指从我国能源构成的战略出发,为了加快水电建设,逐步改变水电比重偏低的局面,原电力工业部在70年代未设想在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和缺煤、缺电的地区建立一批水电基地,并提出了做好十大水电基地规划的要求。对黄河上游、南盘江、红水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长江上游(包括清江)、澜沧江中游,湘西和闽、浙、赣等10个大型水电基地进行了规划布局,总装机容量达1.7亿kW。

工程总投资:2万亿元以上工程期限:1989年——2050年

中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万亿千瓦时,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装机容量为1.3亿千瓦,年发电量为5259亿千瓦时。为了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在原电力工业部主持下,经过数次规划,于1989年形成了现在的十二大水电基地。这些基地的形成,既是我国水能资源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又体现了国家发展水电的战略决策。十二大水电基地就是我国水电未来发展的一张蓝图。依据这张蓝图,按照国家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分阶段、有目标、有重点地去发展水电。

从我国能源构成的战略出发,为了加快水电建设,逐步改变水电比重偏低的局面,原电力工业部在70年代未设想在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和缺煤、缺电的地区建立一批水电基地,并提出了做好十大水电基地规划的要求。据此原电力工业部计划司组织全国水电勘测设计和有关单位编写了《十大水电基地开发设想》,对黄河上游、南盘江、红水河、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乌江、长江上游(包括清江)、澜沧江中游,湘西和闽、浙、赣等10个大型水电基地进行了规划布局,总装机容量达1.7亿kW。

1989年10月,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各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已有资料,又编制了《十二大水电基地》的规划性文件。这个新编制的文件除对原拟订的十大水电基地作了修改增订外,还增加了东北及黄河中游北干流两个水电基地。这12个水电基地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21047.25万kW,年发电量为9945.06亿kW·h,其中已建和在建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3083.59万kW,年发电量为1308.75亿kW·h,分别占各基地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的14.65%和13.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