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有人控制飲食血糖就正常,有人服了降糖藥血糖還是高,問題在哪?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有人控制飲食血糖就正常,有人服了降糖藥血糖還是高,問題在哪?

“我從查出糖尿病,就開始注意飲食,每頓飯不多吃,也沒對什麼食物忌口,每天堅持快走至少一個小時,現在好幾年了,空腹血糖都在6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一般都不超過8,管住嘴邁開腿確實管用。”

“我的三頓飯都用固定的碗,就怕自己吃多了,好幾年的都不敢吃水果,以前打過胰島素,現在每天還吃著降糖藥,就這血糖還總是高,稍不注意餐後2小時血糖就上10了,空腹血糖不是7就是8,前段時間還查出得了冠心病,糖尿病弄得我焦頭爛額,連死的心都有了。”

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卻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兩類患者。同樣是糖尿病,為啥有相差如此之大的結果,如果單從控制血糖的角度來說,問題的癥結出在了患者自身的胰島功能的狀態上。

糖尿病是由於自身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使血糖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導致血糖升高的一種疾病。為什麼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會不足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有人控制飲食血糖就正常,有人服了降糖藥血糖還是高,問題在哪?

胰島細胞功能受限:比如說要蓋一棟高樓,需要100個工人在一年內完成。現在突然需要在不增加工人數的情況下在8個月內完成,唯一的辦法就是加斑加點,短時間內加大工作負荷的工人尚可承受,時間長了一定會因過度疲勞而使工作效率下降,蓋樓的速度反而會越來越慢。

胰島細胞就好比是蓋樓的工人,血糖就象是突然增大的工作量。此時如果通過恢復原有的完工計劃,工人就不會過度勞累而恢復原有的工作效率。同樣的道理,糖尿病患者通過飲食控制減少血糖的攝入,再通過運動加強血糖的消耗,胰島細胞就不需要超負荷分泌胰島素,血糖得以良好的控制。

胰島細胞不斷凋亡:如上所述,如果工期更加提前到6個月必須完成,這100個工人就需要承擔雙倍的工作量,不僅工作效率大幅下降,而且還可能發生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工人人數的不斷減少更加降低了工作效率,工程更加難以完成。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就是胰島細胞不斷凋亡,胰島素分泌越來越少,即便少吃多動也趕不上胰島素凋亡的速度,血糖便越來越難以控制。

由此可見,血糖控制的難易程度決定於患者自身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能力的強弱,這種能力越強血糖控制越容易,往往只需要通過飲食加運動即可達到,相反如果胰島細胞的分泌能力很差,單靠飲食和運動不足以把血糖降下來,有時即便服用了降糖藥也難以改變這種狀況,極大地增加了血糖控制的難度。

有人控制飲食血糖就正常,有人服了降糖藥血糖還是高,問題在哪?

那麼,對於血糖難以控制的患者該怎麼辦呢?除了堅持合理的飲食運動之外,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注射胰島素直接補充足量的胰島素,這樣做其實有兩重作用,一是滿足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把血糖儘快降下來,二是減輕胰島細胞的負荷,對殘存的胰島細胞起到保護作用,避免病情的繼續發展。所以,糖尿病人定期使用胰島素治療是有益處的,患者不應排斥胰島素的使用。

另外,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當血糖異常時,往往會伴隨血脂的異常,造成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從而引起血壓的升高,這些因素加起來形成了心腦血管發生的病理基礎,促進了多種併發症的發生。所以,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各種併發症往往會提前發生,而且進展程度也更快更嚴重。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的治療結果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區別看待,通過飲食加運動就把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在為自身胰島細胞分泌功能尚可高興的同時,不要放鬆對已經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的要求;對於病情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胰島功能下降較多的患者也不要灰心,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一套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樣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

再有就是,糖尿病治療的目的不僅僅是控制血糖,阻止與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才是最終目標,如果能讓併發症發生的晚一點,比如說到七八十歲再發生,也是可以接受的結果,話雖然不好聽,但卻是現實,就象人人都希望長生不老,但這只是一個夢想一樣,儘自己所能做好能做的事就沒有遺憾。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恔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