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如何走出迷茫?這三點可能會救你

點擊上方藍字把我設為星標吧

如何走出迷茫?这三点可能会救你

關於成長,關於職場,還有心理學

你想要的乾貨在這裡~

如何走出迷茫?这三点可能会救你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來自作者老李校長。

老李先後供職於三家500強企業,擔任聯想大客戶銷售經理,知乎銷售類答題第一人,現為一家高端極限旅遊公司和一家新媒體公司的創始人。

10多年的職場經驗和創業經歷,幫你在職場晉升和實現階層跨越的道路上更進一步。老李幫你一鍵get職場、創業、經商、人際關係的江湖秘籍,成為賺多數人錢的少數人。

1

我不知道你們在混的不如意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自殺,2013年是我人生最黑暗的一年。

上半年我帶著全部積蓄家當跑到廣州跟一個十月番茄的哥們一起搞一個不靠譜男裝生意的,賠錢賠了時間不說,還打擊了我的自信。

2013年下半年賠了錢的我,為了生存找到了三星的大客戶經理崗位,三星的大客戶業務管理很有問題,每天干的也是生不如死,知道自己這麼幹下去也幹不久。

2013年的我回首往事感覺自己怎麼這麼失敗,混的這麼差,無一技之長,再看未來,不知道自己後半生何去何從,每天陷入深度的焦慮:未來到底何去何從,靠什麼吃飯。

深度的焦慮是一種什麼狀態?就是醒來你就非常痛苦,每天最盼望的就是睡覺,因為睡著了你就啥都不用想了。那種腦子裡總是迴盪一個念頭,與其這麼痛苦,不如死了算了。

現在是2017年,現在的我生意上了軌道,鬥志昂揚,現在回想起2013年那時候的我,我都會為當時的我感到一聲嘆息。

2013年的那時候的痛苦總結為兩個字就是:迷茫。

迷茫的背後就是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對自己沒有信心,也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位置在哪裡?

今天我們的這個溝通會《如何發現自己擅長領域並且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吸引了這麼多同學過來聽,我非常能理解大家的感受和心情。

我今天把自己從迷茫中走過來的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共有3點。

1 高成就動機者與身俱來的焦慮

2 發現自己擅長的領域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3 做擅長自己事情的時機

2

1高成就動機者與身俱來的焦慮

我來自於西部一個小的工業城市,這個城市的經濟是由一個大型的國有工業企業在支撐。

在我們那個年代我們除了上大學還有一個出路,就是初中畢業考中專,中專畢業了就可以去這個國有企業上班當工人。我初中班上有些同學選擇了考中專,早早的進工廠接班。

他們不知道上大學的好處麼?他們知道。但是他們認為他們自己考不上,但是他們也接納了自己。

按照我的觀察歸納,他們屬於一種低成就動機的人群,就對對自己的成就動機不高,小富即安,其實這種人在社會上佔大多數,比如快手上的人群基本上也是如此,具體的原因跟家庭教育,家庭環境,天賦,等等都有關係。

與低成就動機相反的高成就動機的人,對自己期望高,對自己的要求也高。

我的一個發小就是一個高成就動機的人,他初中的時候就給我說,現在多做一道題,將來碗裡多塊魚,我也被這個傢伙影響的很深,覺得要努力學習,考大學才有出路。

這個傢伙一直都是班裡第一,全年級前三,高考的目標是奔著清華去的,但是沒能如願進了西安交大。

這個人後來進了外企,後來又進入了一家投資公司,前兩年考進了清華MBA,但是他過的並不好,這麼折騰錢也沒賺幾個,我知道他這麼多年來很焦慮,跟我一樣不止一次想過自殺。

物以類聚,你們能被我吸引,來聽我的課,說明大家大部分都是積極向上,高成就動機的人。

今天各位的年齡估計大部分比較小,現在的新聞媒體,公眾號,每天都製造一種焦慮。

感覺這個時代成功很容易,動不動白手起家億萬富翁,一個ppt獲得A輪融資了,30歲以前成為人生贏家了這些發財新聞。對了,我那個發小就愛看這些新聞,朋友圈也愛轉這些,我也不知道這些新聞給他帶來了希望還是焦慮。

我們人類有一種心理,叫易得性直覺,易得性直覺是指人們通常會根據一些容易想起來的事情來判斷一種類別出現的頻次或者事件發生的概率。

它可以簡化人們的決策過程。但是大部分時候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最容易被提取的事情,並不一定是發生的最多的事情(比如被媒體曝光多了就產生這個事經常發生的錯覺)。

這種易得性直覺會給我們一個錯覺,就是總覺成功人士好像做對了什麼事,因為這些成功人士總是喜歡說自己因為發現了自己喜愛的事情,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並且他們喜歡推銷這種觀念。

受他們影響,我們不想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害怕浪費時間,我們一定要儘早的找出或者培養出自己所擅長的事情,結果我們焦慮了。

焦慮也許就是高成就動機者特質,是與身俱來的。

成功人士說的也沒錯,至少我現在生意做的還可以,就是因為做了自己相對擅長的事情,問題是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我花了10年時間才找到。下面進入第二個話題。

2 發現自己擅長的領域是一個漫長學習的過程

在我的知識星球的課程裡,有一節講命的課程,我好像說過這麼一句話,就是出身普通的平民的孩子,有點出息可能就是30多歲以後了,因為原生家庭提供不了太多的指導,很多事情只有你自己不斷試錯,找出一條路,摸清社會的規律,以及發現你自己,這個需要很長的時間,搞明白後,有點成績基本上30多歲了

我們很容易的犯的錯誤是,我們在學校裡,或者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對自己的瞭解,對社會的瞭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比如有些人看了幾部電影,網上能寫點影評,就覺得自己適合乾電影行業。

有些人在校學生會里當過幹部,比較外向,就覺得自己適合搞銷售。

我以前大二時候聽說當海員工資高,還琢磨考個海員證書,大三時候跑去看普華永道的校園招聘,那是第一次看到外企招聘被震撼了,還想考cpa。

現在看來?你看到自己的這點小聰明,這些真的就是你將來安身立命的東西?

急著入行的人,只因為懂的太少。

另外社會發展太快,我小時候出租車司機是一個吃香的職業,現在是標準的藍領職業。以前還有一種職業叫打字員,現在也沒有了。

不要指望太年輕時候做的規劃能在5年10年後派上用場,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下崗。

我拿我現在做的旅遊生意和新媒體生意為例,這些事並不是我多少年前規劃出來的,但是我能把這幾個事情做好,聽過我分答小講的人都知道,我用了不少,我這麼多年積累的大客戶銷售人際關係的技能。如果沒有以前的基本功積累,這些個生意我肯定做不起來。

我對未來社會局勢發展的判斷,中國現在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並且屬於互聯網信息時代和美國一樣的領頭國家,工作崗位迭代,知識迭代,模式迭代是未來的家常便飯,也是我們的彎道超車的機會,抓住這些彎道超車的機會,得有深厚的積累。

就是所謂能賺這份錢,是因為你德配位了,抓不住的機會,也是因為你德不配位,這個德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我看終身學習這件事肯定是免不了的了。

我發現所以擅長的領域的構成有可能不是一個單一的專業技能,而是一個雜家,可能需要你即懂專業行業,又需要懂人性,懂溝通,懂管理,一個複合型的人更容易生存。

怎麼說呢,就拿我們做新媒體來說,雖然內容重要,但是如果你跟平臺關係好,叫平臺給你多曝光,你的內容可以叫更多的人看到,那麼與平臺工作人員溝通交流的人際關係的能力,我就用上了。

另外我還有內容能力,兩個能力在一起混搭,我的生存能力就比只會一樣的人要強。

這些知識和認知都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總結,需要花大量時間刻苦學習付出,這個過程就是練功的過程,也算一次磨練自己的心性,從幼稚不成熟容易衝動不自信向成熟從容進化的過程。

發現自己擅長的領域是一個漫長學習的過程,任何人都不能迴避這個過程。

3做擅長自己事情的時機

上面說了,發現自己擅長的事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那麼什麼時候開始真正做自己擅長的事呢,答案是晚點無妨。

不過我還需要說一些參考指標,如果這些指標出現了,你也可以馬上去做。

你做起來是否比別人輕鬆,產出更高

比如我現在做新媒體出內容,雖然跟很多大號不能比,但是我做起來也不吃力了,可能因為我經過1萬小時的刻意練習寫和思考,有了足夠的功力的積累。這個事對我來說就值得做,這個就是我擅長的。而不是苦哈哈的憋稿子。

當你從事的事情,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比如輕鬆駕馭,乾的比別人好,這個就可能是你擅長的事。

這件事對你個人來說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東西

我還是用我做新媒體舉例,我喜馬拉雅的人脈課程,表面上講人脈,其實本質是因為我通過每天的閱讀思考和寫作,慢慢建立對人性和人際交往的思維的體系和框架,本質是我建立起了自己的思維框架。

這種分析問題的能力才是我做生意,創業,與人交往的基礎。哪怕我不創業了,我現在去打工也能用這套思維體系把工作做好。

能提高你思維格局,提升你的適應能力兼容性的事出現了,別猶豫,這個可能就是值得去做的擅長的事。

如何走出迷茫?这三点可能会救你

精華閱讀

這篇文章是不是很接地氣,更多精彩,掃以下二維碼,關注老李校長就可以獲得老李精心準備的,收穫好評無數的,關於社會,關於人性,關於職場,你不得不知道的江湖秘籍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