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認為康熙帝是中國唯二的兩位千古一帝之一,你認同嗎?

第一秘史


康熙無尺寸之功。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大都白手起家,或者戰功卓著。如秦皇光武,漢高祖,明太祖。

清朝大部分疆域是清朝前期幾代人打下的,順治時南方基本平定!相反,康熙和沙俄議和,喪失大片領土,也為幾百年沙俄入侵,屠殺打下了基礎。至於臺灣,葛爾丹,勢力弱小,形同大人打小孩,不能算功績。

相反,康熙可以說是清朝僅次於乾隆的最著名的暴君。激起三藩之亂,生靈塗炭!南征軍隊無惡不作。這事在聊齋裡有記載。

康熙治下的滿清貴族跑馬圈地,制訂逃人法,殘酷剝削下層民眾。

康熙朝貪汙成風,虧空嚴重,若非雍正鐵腕治貪,估計撐不了多久。

康熙在清朝首次興起文字獄,明史案,南山集殺人無數,也為後來的乾隆所效仿。

康熙還抓捕了早已流落民間,教書數十載的朱三太子,將他和兒子凌遲處死。其殘暴不仁,千古少有。


秦嶺夜譚工作室


康麻子?

這個蟎蟲....自然有孝子賢孫來大肆吹捧。


四川達州


康熙的皇帝生涯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說他是千古一帝明顯是誇張了,我個人是不認同的。

要是說乾隆,我也就捏著鼻子認了。雖然好大喜功,喜愛奢侈,至少他在位的時候,文治武功民生數據上都還說的過去。再不濟往前點的雍正也足以擔當此重任,憑著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這兩點足以傲視其他帝王。

這怎麼排,也排不到康熙呀。康熙所能拿得出手的,無非就是“武功”。

可仔細看看,康熙的“武功”注水真的是相當多。比如說一開始的三藩之亂,康熙被描述的扶大廈之將傾。

可實際上,吳三桂等叛亂的三藩實力和清朝差距太大了吧。就和鄭成功一樣,看著打到南京了勢不可擋,實際上碰到清軍主力根本就打不過。說實話,我至今不知道三藩之亂是怎麼失敗的,哪裡是轉折點,打著打著莫名其妙就沒了。

明朝在的時候集結了全部精銳的松錦之戰都打不過,更何況這些殘餘的大貓小貓三兩隻呢?

後面打準噶爾,打鄭氏,打雅克薩了實際上也都是如此,優勢太明顯了。清軍的火槍落後的比較多,可火炮厲害啊。以全國擊一隅,人數武器上都有優勢,基本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我們也要承認,萬事開頭難。康熙在位時期是清朝入關後統治之初,局勢動盪。能夠穩住,就是最大的功勞。

僅僅憑著這些,想成為千古一帝是不夠的。如果皇太極不是入關前的皇帝,那完完全全可以把康熙徹底取代,也更符合千古一帝的標準。

大部分人喜歡清朝,喜歡的是中間的那段休養生息,銳意改善民生的時期,而絕不是開國時期的“赫赫戰功”,這點一定要劃分開了,和遺老遺少劃清界限。

我們今天說的千古一帝,無非就三個人。

一個秦始皇,確確實實是千古第一個皇帝,沒啥好說的。另外就是漢武,唐宗。這可不是主觀評價,而是有根據的。這兩位都是萬世不祧之君,不但在自己的朝代內宗廟祭祀可以永久保留,換了一個朝代還是要供著。

唐宗不去多說,由於他的傳奇性,題目也將他列為了千古一帝。漢武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地理和文化統一的皇帝,意義非凡。

說實話,現在的歷史有一種攀比性。看到彼得大帝,好端端的康熙帝就變成了康熙大帝。看到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馬上就搗鼓出了個踏北極天賜英雄努爾哈赤。而且有些專家確實比較過分,除了拼命鼓吹自己所研究的歷史階段外,還要去貶低其他朝代。

歡迎下方討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喜歡就關注唄。。。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看不見的角落


就功過是非而言,能夠比肩康熙的帝王,還真不少。這個說法著實有些誇大。

歷來平定內亂的皇帝還真不少。或者說,只要在位時間一長,就沒有國內沒叛亂的。而開疆擴土驅逐外敵的也有不少。比如漢朝西域開疆、唐太宗兼任遊牧民族天可汗,北宋還有個熙寧開邊、明朝還有朱棣的鼎盛時期。大體施政上,也沒有什麼超越秦始皇以外所有皇帝的地方,除了對西藏、臺灣統治的加深,很多政治手段都是過去的延續。

雖然少部分稱康熙為“千古一帝”,但是康熙的“盛世聖君”形象多是後人構建和美化的,雖然綜合水平算是歷代帝王中最好的,但是也存在不少瑕疵,在貢獻上,難以匹配“千古一帝”的威名。

從很多細節就可以瑕疵,比如清朝的文字獄,康熙時期就有13起,不過對於其他,就不顯眼了。【有記載的約180起,順治6起,康熙13起,雍正20起,乾隆約140起,嘉慶、光緒各1起。甚至連滿人都不放過。這麼多文字獄案,完全可以掩蓋很多東西。】

【至於尼布楚條約,劃定的地區多是後金、蒙古活動的最遠區域,從來沒有正式納入統治過。】


黑眼歷史觀


我不認同!

一、千古一帝的標準是什麼?沒有具體的標準,就不能說他是兩位千古一帝之一,否則,就會否定其他帝王的功績。當然,也不能說他不是兩位千古帝王之一,否則,就會否定康熙帝的功績。把幾個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是很不科學的。因此,肯定和否定康熙帝是兩位千古一帝之一都是錯誤的,都是對歷史、歷史人物不負責任的行為。



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作為的古代帝王有很多,例如,遠古時期的盤古、三皇五帝,特別是炎黃二帝;上古時期的夏啟、商湯、周文王、周武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中古時期著名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漢景帝,"孝宣中興"的漢宣帝,"光武中興"的劉秀,"明章之治"的漢明帝、漢章帝"等,開創“鹹平之治"的北宋真宗和"仁宗盛世"的北宋仁宗等,開創"洪武之治"的明太祖朱元璋、"永樂盛世"的明成祖朱棣等,開創"康乾盛世"的清康熙、乾隆,等等。這些帝王在治國理政方面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卓越貢獻,成就非凡,有的甚至是文治武功全俱備。當然,由於歷史的侷限性,他們在不同的時間上和空間中,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瑕不掩瑜。他們的治國方略已經根植於中華大地,融入民族優秀文化之中,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瑰寶。



三、閻祟年說:無論就中國歷史作縱向比較,或就世界歷史作橫向比較,都可以說康熙大帝是中國皇朝史上的千年一帝,也是世界史上的千年名君。我認為這種說法有失偏頗,特別是作為一個歷史學家,甚至冠以著名的歷史學家的頭銜,屬於德不配位的言論,因為他是專門研究清史的,所以拔高清史中某些人物的地位,譁眾取寵,以博眼球,為自己獲取更大的利益。好在人們現在不迷信類似這樣的專家的言論了,都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和主見。


至善成仁


他研究的就是清史,算是半個清史專家了,非常推崇清朝,當然這樣說了,他要研究其他朝代的歷史,比如明朝,他會認為朱棣、嘉靖是千古一帝的,他要研究漢書,他又會認為劉邦是千古一帝的,你要當真了,那就是笑話。

閻崇年如果活在康熙的年代,只會有兩種結果,要麼閉嘴,要麼殺頭,他要是舔康熙,一個沒舔好,拍馬屁拍馬蹄子上了,還是會被砍頭,弄不好族滅的。

看看明清皇帝怎麼對待文人的?

明朝文人敢罵皇帝,敢批評皇帝、政治,可以罵皇帝罵到在朝當官,比如東林黨人。

清朝文人罵皇帝試試看,清風不識字都可以被族滅。

康熙能執政六十年,不是他能力多高,而是他活得久罷了,跟執政能力無關。

宋明清時代,已經是成熟的官僚政治了,皇權達到頂峰,皇帝面對朝臣,有著先天優勢,一個平庸的皇帝,都能坐穩皇位,都能有實權。

而宋朝以前呢,皇帝想獲取權力,得玩著危險的政治平衡,一個不好久摔下來了。

這並不是皇帝能力的問題,而是政治環境不同了。

拿削番來說,劉邦是上智者無赫赫之功,康熙是平庸者反而成了英明神武。

劉邦時代,劉邦的地盤是原秦國的地盤,原六國地盤又恢復成戰國時代,

就是說,劉邦用七年時間完成了秦始皇六代人的功業,削番成功,當然,劉邦時代環境比秦朝環境好,這點不否認,

但是,如果英布、彭越等人聯合起來,劉邦是會死的很難看,

所以,劉邦想削番,其實很困難的。

在看康熙,他的地盤的人口、賦稅、兵力遠大於三番,可以說有先天優勢,他要削番是很容易的。

但是,他居然三藩並削,而且公開削番,這不是找死是什麼?如果劉邦這樣做,早就死了。

結果差點被打回東北了,只是康熙的優勢太大了,吳三桂又太老。

劉邦這樣的智者,削番的手段又高明,到了最後,居然成了殺功臣。

而康熙這樣的削三番,居然成了他最大的功績。

至於說,智擒鰲拜,一個皇帝殺臣子,不是手到擒來?鰲拜又不是權臣,只是個跋扈將軍罷了,有什麼困難的?

但是在御用文人眼裡,那就是少年天才,成了千古一帝。

別說百 家 講 壇多麼高大上,袁 騰 飛都可以講,能多高大上?

也不要把所謂的大家看成了神,他們通常是章口就來,不用負責任的,只要書賣的好就行,

也沒人敢反駁他,如果敢反駁,馬上就有人說,有能耐你也上電視去試試啊!

歷史上最優秀的皇帝,應該是劉邦無疑了,

除開劉邦,優秀的就很多了,康熙是排不上號的,他不過中等之資罷了,只是御用文人掌握話語權,謊言百遍就成真。


南朝居士


江河倒流的時候,往往會散發臭味,這是因為沉在河底的渣滓泛起來了。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有幾個小混混穿著日本軍服招搖過市,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gaotzy


康熙也配千古一帝?那在華夏曆史上千古一帝可達數十位之多。平三藩就是莽撞之舉,七年時間浪費多少民力物力?耐心熬死他們後,一計可平。戰準噶爾三徵而不能徹底平,留後患於子孫。戰沙俄,不敗而敗,籤尼布楚條約,喪失近千萬平方公里土地,雖然是廢地,但都是少數民族祖居之所,漢唐元明固有。民族政策何來公平?滿漢藏蒙諸族可能自由通婚?雖非全庸,也難稱明主,更別說千古一帝。.


102292333208


不管怎說,過去,在山西陽泉、平定州,留傳下康熙帝的不少傳說;什麼康熙爺私訪井徑煤礦。什麼康熙爺私訪五臺山,尋其父順治。什麼康熙爺路過山西平定陽泉,住在平坦街村牛家等等。過去,老年人,崇拜康熙爺。


郗金民新號


不認同!理由:閆老師對康熙帝之評價帶有文化傾向色彩。置疑其人與旗人存有某種程度上的文化聯繫。康熙帝的最大貢獻是:尊重漢文化的先進性,執政期間確立漢文化為國家主流文化地位。繼承漢文化傳統,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民族大融合和宗教信仰事業的發展。至於平三藩收臺灣統一國家之作為,那本來屬執政者的正常國務,無所謂特殊貢獻,構不成千古一帝盛譽之君的重要依據條件。千古一帝不知是何人所提,也不知千古一帝產生的標準由誰確立及依據是什麼?閆老師的觀點不具有公信力,不代表社會認同。對待歷代皇帝政績的認定一事,我們並非見證人沒必要一定要如此美化誰。但有一點勿庸置疑,那就是皇帝是貴族首腦,認何一帝都代表著貴族階層的集體利益。他們的所作所為大致相同,壓迫剝削人民才是統治者的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