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武當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

武當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

武當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

武當山的道教,敬奉的是“玄天真武上帝”。據說,武當山就是因“非真武不能當之”而得名。在道教信眾的心目中,武當山就是神山。漢時,武當山便有道人結廬而居。魏晉南北朝,武當道教得到了發展。唐貞

武當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

觀年間,武當節度使奉旨祈雨而應,唐太宗敕建五龍祠。宋元時,皇帝把真武神推崇為“社稷家神”,武當山成為皇帝“告天祝禱”的重要場所。明代,武當山被皇家封為“治世玄嶽”,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宮觀,遂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顯赫地位,成為道教第一名山。

元末,武當山宮觀大多毀於兵禍。明成祖朱棣兵變奪位後,為鞏固政權,安撫民心,自稱是武當真武神保佑他們父子取得天下,以示“君權神授”。永樂十年(1412年),朱棣下令重修武當宮觀。“北建京城,南修

武當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

武當”,耗資以數百萬計,歷時十四年,建成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十二亭。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採用皇家建築規制,統一佈局,玄妙超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的“仙山瓊閣”意境。

紫霄宮在展旗峰下,是現存最完整的明代宮殿之一,宮內的紫霄大殿是武當山唯一倖存下來的明代重簷歇山式木結構殿宇。宮殿倚山借勢,次

武當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

第而上,飛簷疊閣,氣宇軒然。紫霄殿內供奉著明代銅鑄鎏金真武坐像四尊,一尊為武身,三尊分別為老中青時的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何方神聖?真武,本名玄武,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總名。其形象是龜蛇合體,與青龍、白虎、朱雀一起,分別為四方護衛神。宋真宗時,為避聖主趙玄朗名諱,改玄武為真武。由於宋、元、明三朝皆視玄武為王朝保護神,因而玄武神的地位不斷提高,逐漸成為鎮守北方,法力無邊的真武大帝。按道書記載,其身世

武當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

為:昔大羅境上無慾天宮,淨樂國皇后,夢中吞日,便覺懷孕。十四個月後,生下王子。王子長大,辭別父母,入武當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昇天。玉皇封為太玄,鎮守北方,為真武大帝。故武當山上的太子坡、太子巖、太子洞都成為王子修道時的遺蹟。

相傳王子修煉之初,意志不堅,欲下山還俗。走到山下,見一老嫗,在溪邊磨一粗大鐵杵。王子便上前詢問,磨杵何意?嫗言,欲磨鏽花針。王子大驚,何日能成?嫗言,功到自然成。這便是紫虛元君的化身用“鐵

武當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

杵磨針”來點化真武修道的故事。如此,便有了王子醒悟返山,在復真觀(太子坡),太子洞重新苦修,得道成仙的仙蹟。

太子坡的九曲黃河牆,一柱十二梁;太子洞的懸巖孤洞都是武當勝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太子洞遇到一位鶴髮童顏、笑容可掬的守洞老道。問其高壽幾何?答曰:不知道,我是老小孩。那模樣,還真像參透玄機的得道真人或金庸小說中的老頑童。如今,武當山道教屬全真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