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看待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的说法?

寰宇温情


关注将军财经社 带你看透大市玄机,吃透三千个股!

看来还是有明白人啊,经济增长三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来说:

1,出口,这个东西不可控,受外力影响很大(比如这次特靠谱发动的贸易战)只能尽力而为。

2,投资:改革开放几十年,投资拉动一直是我们的主要经济拉动方式,前期效果非常明显。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最近几年国家投的基建,民间投资生产,房地产,都是大量产能过剩,这两年为什么要主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不管什么投资,最终都要产出,比如建的高速路需要车开(带动汽车和燃油等相关消费),房子需要人去买,公司生产出的产品需要人去消费或者出口。但某些产品是(比如路和房子)是没法出口的只能靠国人消费。很难想象没有产出的投资带来的增长是可持续的。

真实情况现在修的好多公路基本没车开,房子就更不说了,这东西坑了国家也坑了老百姓。

所以现在的投资规模能维持就不错了,根本没法扩大。扩大只会带来更多的产能过剩。

3,最后说消费,除去两大块投资:基建和房地产,那就是商品的生产投资。商品生产出来要么被国人消费要么出口。出口已经说了,不可控。

所以唯一可以有操作空间的就是消费,消费扩大了,反过来又促进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现在问题是咋们财富过于集中,老百姓手里可支配收入少。这时候只能是学特靠谱,更大规模减税,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一句话让老百姓手里有钱消费,再配合相关的优惠政策把消费留在国内。这才是现在唯一的出路。其实他们知道,就是不这样做,因为会牺牲既得利益!

当然,如果这个林某人发明第四种经济增长方式,那也行!


用户100198019163


我们先来看看经典的消费驱动理念是如何拉动经济的:人们购买商品,企业就能够获得利润,同时可以继续生产来满足消费者,这样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生产----销售----获利----生产。

一个不断盈利的企业,可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提高员工待遇和福利,加强研发提高产品档次等,而员工有了钱,又会在市场里进行消费。如果这个局面在全国扩大了,那么就对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和美国相比我国内需程度低,潜力大,所以当外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扩大内需就会不同程度的被提出来,看似是一条包治百病的良药。

这个药方好开,但药却比较难抓,内需不是说扩大就扩大的。一个人是吃馒头包子咸菜还是海参鲍鱼燕窝不是说一句“你就不敢吃点好的吗?”就能解决的。

苹果手机刚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买不起,但是很多人都想拥有一部,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这个需求没有经过刺激,而是自发的。有的人用一个肾换了一个苹果,这就是消费过度,消费过度的结果是,苹果已经不再代表时尚,伤口及后遗症的调理还在继续。所以最好的经济拉动消费是自发的,即使刺激都不能超过人们可承受范围之内。


现实中很多人是不愿消费、不敢消费。房价之所以涨,不是因为有钱人买好几套,而是因为工薪阶层的刚性需求,消费的主力还是工薪阶层。目前工薪阶层是不敢消费的,没有买房的要攒钱买房,要不连媳妇都不好找,买了房的要专心致志还房贷,10000月薪8000月供,再怎么刺激都没用。

当然了房子只是一方面,其实缚住我们的东西很多,父母老了怎么办,自己生病了怎么办,行业萧条失业了怎么办,有了小孩怎么养,怎么教育?我身边就有一些人,为了首付攒了一些钱,可是偏偏不巧赶上了一场病,虽然可以报销一部分,但是短期内已经没有首付的能力了,如果房价再涨,估计这一错过就是一辈子。


还有些不想国内消费,即使是必需品,原因是国内产品不属于信得过产品。有一个很火的词叫“海淘”,澳洲买奶粉,欧洲买包包,韩国买胭脂,日本买马桶等。有时候千辛万苦海淘到国产货,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外销和内销品质是不一样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在国内企业盈利后大部分不会用来提高产品品质,也不会提高员工待遇。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得出我们的结论了,林毅夫说的对不对我不知道,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想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效果差还不具有可持续性。


徐徐成翔


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迫害幻想。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放到明面上的,怎么选择是你的权力,怎么说是别人的权力。

我国之所以能有近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的释放。而现在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经济的刺激边际效用越来越明显。我们不得不做出改变。

传统经济理论讲,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投资,贸易和消费。

消费是经济的体现,而不是手段和方法,这个要明白。消费的意愿从传统观念来看,还是主要源于财富的积累。这就是为啥,房地产经济能够成功的原因,因为掏空了长期积累的“六个钱包”。

从根本上来说,民间的主要财富,已经经历了几次的“被收割”。第一次被收割是房地产。造成所谓的刚需,从而掏空了,众多百姓的六个钱包。第二次被收割是股市,2015年以后的熊市,将能够有资本开“融资融券”的中产阶层收割了一把。第三次被收割是空气币,股市被伤的够惨的人,开始转向高科技的各种币,惨被收割。第四次被收割是P2P,觉得太高的收益不靠谱,那么稍低的可能会更靠谱吧。这就是P2P曾有媒体统计出的结果是数千亿的资金,各个平台暴雷。

经济发展靠的是充足的有效消费的能力。继续藏富于民,让老百姓富余起来,才是根本。否则,不管是消费还是投资,老百姓没钱,管你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都没用的。

谢谢,点赞关注!我独创三维分析体系,历经股市牛熊,已经改变了数以千计的股民命运,快来交流吧!


张贵杰


问题是,中国老百姓并非没有消费,恰恰相反,都是在畸形的,过度地消费了!

买房,不仅把购房者及其家庭大部份的积蓄投进去(占比极低的富豪除外),更是提前消费了未来,将未来若干年的预期收入都投了进去,没有合理预期收入的还不敢买房。

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从幼儿教育开始,在中国应试教育环境下,开始大笔的教育费用支出,还有额外的各种幼儿园外,学校外的素养班,兴趣班,补习班,等各种从起跑线到大学入校的终点线之间的各种高额的费用,政府义务教育所减免的费用,成了名副其实的象征。这项开支成了一个家庭的相当重要的一部份,推高了生育养教成本,成为社会性生育愿望低下的主因。更不用说为取得学位与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购买学区房,为伴读高价租取学区房等等额外的支出。

医疗保健支出。医保被高额的医疗费用冲抵后,病患自付部份,以及医保药物及诊疗清单之外的高额费用,成为事实上的高消费。对尚属健康的人,是潜在的,不能不警惕的高消费。

因为商品质量而进行选择性消费而付出的高额消费,这方面的例子太多,比如,进口奶粉,进口药,甚至国外马桶,还有所谓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等等。

好了,例子不再多举。

不知道消费一词该如何定义。笔者觉得,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捂不热,捂不久,恐怕不能叫没有消费了。只是这种消费够不够合理,够不够健康,是不是畸形,倒是值得深思的了。


禾莽


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例都非常高,有百分之七十,这充分说明了消费是一个国家的最大动力,难不成西方国家用这么大动静仅仅只是个阴谋?与之相反,苏联等计划经济国家投资率非常高,看似很上进,但是经济一直搞不好,人民困苦不堪,这背后有深刻的经济规律,

假设一个公式,a=b+c+d,如果b和c的上涨空间有限度,而d没有,那么想做大a的方法就是把重心放在增加d的数值上,这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如果对d视而不见去投资b和c是事倍功半,

这就是支出法gdp计算公式,gdp=投资+消费+净出口,投资和净出口的增加是有限度的,投资有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一条河上架桥,如果桥的数量超过使用量,再投资就是浪费了,净出口受制于国际关系,国际贸易你不可能赚太多,别的国家不乐意,而局民消费理论上没有限度,因为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买车买房之后还需要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旅游,保健,接受再教育提高素质等等,可以说没有止境,因此要做大gdp必须要做大居民消费,

消费的背后是居民收入,欧美国家消费的比例非常高必然对应的是居民收入占gdp比例非常高,人民富裕才能让国家真正的强大,因为局民收入高会提高人口素质,增加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欧美国家庞大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美国是移民国家,凝聚力不输单一民族国家,为何?还不是政府为人民服务,不与民争利,国家财富大部分属于人民?这样的国家凭啥不强大?

中国居民的消费和收入分别占据gdp的百分之四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居民收入和消费提升的过程必然是gdp总量的膨胀,反之,如果不去提高人民收入,却刻意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只会吃力不讨好,经济总量上涨动力不足,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繁华和苏联人民的永远在排队就是最好的答案,




万事皆空70


我觉得林毅夫先生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的说法,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西方宣称的消费拉动经济,其本质就是要促进大家消费,从而可以促进生产,进而能够提升就业率,最终形成一个闭环。但是,实际上人的消费其弹性非常大,如果一味的刺激消费,就是美国模式的结果。美国以只占世界3/70的人口,消耗了世界上1/6的能源。可见,其他国家无法采用消费拉动经济的做法。否则,子孙后代还有什么资源!

因此世界其他各国都应该节能减排、勤俭节约。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只要够用就可以了。没必要无休止的追求所谓品牌。同时,日常饮食也要注意节约,注意不要过度饮食,否则还得去减肥。而经济的发展,应该从解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人的生活水平的不均衡和发展不平衡为基础出发。通过针对性的投资和针对性的提高消费水平来拉动经济!


地震博士


林毅夫是否讲过“消费拉动”是西方阴谋论?在公开的媒体上没见过,是否要去抱根问底,没什么必要。O8年全球全融危机后,长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出口、投资这两驾马车明显失速,但中国国内消费有较快增长,支撑了国内GDP增长至少在3O%以上,就这点看,消费拉动经济在中国经济大幅下滑中发挥了较大支撑作用。

从长期看,一个国家经济要保持持续长期稳定增长,仅靠传统的“三驾马车”或仅靠消费来发力是难以持续的,根本一条,还是要靠“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发力,当下的中国已进入了这条可持续的轨道,我们完全可以期待。


沈启群337


  林毅夫说没说过这话?我想以林毅夫的经济学造诣,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相信至少原话他不是这样说的。我揣测是有人断章取义把林毅夫的话理解为这个意思了。退一步说,如果林毅夫真说过这样的话,那他肯定糗大了,在国际经济学界大概会被嗤之以鼻的。

  人类经济活动生产创造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最终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生产创造的中间产品和劳务则是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这里满足生活需要的过程就是消费过程。如果没有消费,那么所生产创造的东西就会被积压,生产就会停滞。生产停滞了就谈不上增长了。

  当然,国内不消费,可以卖到国外消费。这个卖出去让他国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就是出口。从这个角度看,出口是国外的消费。出口也是一种消费。出口增加,国外消费增加,国内生产旺盛,经济自然增长。

  经济学把出口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是为了把国外消费和国内消费区别开来。题中的消费主要是指国内消费。把国内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没什么错。至少比将出口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好。因为国内消费相当于国人把自己的资源自己利用了,自己享受了生活。而出口呢?相当于把自己的资源拿给别人用,换来的却是一些废纸(钞票)。然后再拿这些废纸高价买别国的东西。折腾一圈,不觉得亏吗?

  有人说把投资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好。这个肯定不妥。投资的目的是什么?还是生产出东西让人消费。多投资,少消费的话,投资后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最终投资能持续吗?投资能带动经济还是以消费强劲为条件。轻视消费,重视投资,生产过剩是必然的。


闲话经济


同意林毅夫学者的说法。我们就拿盎格卢撒科逊人的英国,美国,以及潜水的犹太资本,和印度来说。

1.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到处圈地殖民,他们赚取的巨额资本大多数投入到了国家生产资料中,铁路建设,轮船制造,其他机器生产,跨国银行,国家平台建设以后,才保证英国在一战二战以后迅速崛起。

2.犹太人通过走私贩卖鸦片给中国,伙同英国发起鸦片战争,获取巨额金银赔款以后,没有去投资拉动消费,而是把钱投资给 美孚SOCONY, Standard Oil of New York, Standard Oil of New Jersey, Chevron。当犹太资本 Sassoon和 犹太资本Rothchild 合作以后,英国政府和德国政府都给他们开绿灯,搞石油建设。按理说,英国,德国在全球是经济前五,为啥不搞消费拉动经济,依旧通过暴力在全球掠夺?

3.再说说美国。美国在一战和二战以前,屁都不是。两次世界大战除了珍珠港事件以外,美国本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一战和二战以前的美国都不如英国。当时苏联深度卷入二战,国家遭受重创,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即使这样,苏联能快速崛起,就因为有深厚的国家基础设施保障。

4.二战以后,美国和苏联都冲到德国抢人才,不然美国和苏联发射导弹卫星要延迟好多年。如果消费拉动经济,美国和苏联把法国LV,意大利 GUCCI等奢侈品抢过来就好了,搞消费嘛。

5.再看看犹太资本,本来Sassoon和Rothschild家族在一战和二战以前就帮英国和德国政府赚钱,但是这些犹太人有钱了就很坏,到处政治现金,官商勾结,你说理性的日耳曼民族能放过吗?如果犹太人把钱投到消费拉动经济上,谁会欺负他们? 犹太人历史上Issac 和 Rebecca的孙子们或者Jacob(Israel 的前称)的孙子们在出埃及前,如果用消费拉动当时古埃及经济,哪有Moses 出埃及记,还需要抢迦南Milk land?

最后,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平台的经济都是耍流氓,看看隔壁印度就知道了。


Skyworld2


消费在西方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因为他们的工农业生产水平高,生产效率高,已经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了。欧美的工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扩张产业领域。比如近几十年的互联网产业。

但是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效率低,工业化程度还不高,范围也不普及,还有大量农业人口。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就要工业化。工业化就是城市化,让农业人口脱离土地,进入城市。只有城市化和工业扩张,才能扩大市场容量。比如在农村,由于居住分散,就不会有商业区,不会有公共交通,大众文化娱乐设施等服务业。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低,产品以低端为主,主要出口欧美发达国家。现在欧美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目前与欧美贸易争端加剧就是因为国内对欧美高端产品需求少。需求少是因为收入分配严重两极分化。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为低端产能开拓新市场,转移低端产能,发展高端工业,推进城市化。新市场只能在亚非拉扩展和培养。一带一路就是建设中欧之间的空白地带。中国的低端产能不仅是指工业材料,钢铁水泥,建筑业和房地产也是低端产能。房地产作为低端产能的主要问题是占用国有银行资产。政府可以关停基础工业材料的钢铁水泥生产,但是不能让房企倒闭。房企的资产是两头伸手。一边从银行贷款,一边从民众收房款。

由于911后中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了大量货币,美国次贷危机后也增发货币。这些货币大量集中于房地产,造成房价上涨和大量库存。由于科技工业规模有限,还大量集中于国企,房企的盈利无处投资,只能继续投资于房地产,房地产规模越来越大,国家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回笼货币。解决办法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把人民币转移到国外。

国有企业占据高科技企业领域,民企占据低端产能领域。这就是现在中国的产业格局。

在经济发展,货币沉淀在房地产的同时,社会贫富分化,收入差距拉大,大部分人们是没有多余消费能力的。城市房价上涨直接造成第三产业的成本上涨,城市居民收入相对减少。有产阶级由于国内产业水平不足,科技创新不足,缺乏私人投资的工业领域,把资金投资于房地产。

目前国内日用消费品基本普及。各种家电价格早已白菜化。商业服务业由于城市化没有跟上,增长缓慢。唯一可以增加的消费品就是房地产。

如果不是户口等制度政策的约束,很多制造产业应该转移到二线城市和中小城市。但是中小城市的制度化成本很高。企业经营外成本高,通常所说的润滑费用。推动中小城市发展有两个限制,一个是制度性的户口制度,一个就是房地产价格太高。

因此房地产价格下降才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如果房地产价格不下降,即使政府推出居民收入增长计划,投入的资金还会大量转移到房地产上去,进一步推高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下降可以减少库存量,银行降低信贷风险。减少货币总量。

所以解决房地产问题就需要有人来买单,承担损失。问题是由谁来承担?

降低房地产泡沫,除了降低房价外,也要降低银行房产贷款利率。减少新成交的房屋价格,同时降低已购房屋的还贷金额。对于接近还款期的房屋,要免除还贷余额,或者减少还贷期限。就是减免银行债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