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的说法?

寰宇温情


我觉得林毅夫先生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的说法,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西方宣称的消费拉动经济,其本质就是要促进大家消费,从而可以促进生产,进而能够提升就业率,最终形成一个闭环。但是,实际上人的消费其弹性非常大,如果一味的刺激消费,就是美国模式的结果。美国以只占世界3/70的人口,消耗了世界上1/6的能源。可见,其他国家无法采用消费拉动经济的做法。否则,子孙后代还有什么资源!

因此世界其他各国都应该节能减排、勤俭节约。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只要够用就可以了。没必要无休止的追求所谓品牌。同时,日常饮食也要注意节约,注意不要过度饮食,否则还得去减肥。而经济的发展,应该从解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人的生活水平的不均衡和发展不平衡为基础出发。通过针对性的投资和针对性的提高消费水平来拉动经济!


地震博士


首先,笔者赞同林毅夫教授的说法。单单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畸形的发展。西方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开出的这一个“药方”,是要置之死地呀。

林教授的观点,不仅不是阴谋论,而且是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仅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美国经济中消费占了70%,是典型的消费拉动型。根本原因在于美元霸权地位,若要维持美元资产吸引力,必须保证资本账户顺差,大量资本流入购买美元资产。根据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经常性账户必须逆差,必然会出现贸易逆差,过度消费不可避免。

这直接导致了几个严重的美国经济问题:第一,经济失衡,造成大量贸易逆差;第二,产业空心化,日常消费产品主要靠进口,挤占了传统国内制造业。也导致了国内产业“空心化”;第三,债务高企。私人、企业、联邦债务居高不下;第四,国家安全威胁。许多基本的制造业外迁,导致军工零部件靠进口,相关风险在上升。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上台后极力要削减贸易赤字,促进制造业回流。2018年1季度,美国经济增长2.2%,被媒体赞为最平衡的、最健康的增长。原因是,消费、投资、出口、政府支出同时驱动。这才是健康经济的迹象。

所以,当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开始注重实体经济,政策回调的时候,却要求发展中国家扩大消费。是何居心,不言自明。


经韬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让我们用最容易理解的道理诠释林毅夫的想法


对于用消费拉动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刺激人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多消费,比如原来每周出去看一次电影,下馆子吃一次饭,增加成每周出去看三次电影,下馆子吃三次饭。

让人们买更多国内的商品,从而扩大国内企业生产规模和资本,这可以致使企业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但是消费拉动经济有两个问题,

1.人的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一个人没有那么多钱,却被刺激着强制花更多的钱,是不现实的,就算实现了也是有着极大危害的。

2.消费产生的经济增量本质还是由投资来产生的,就上一段说的,更多人购买商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资本量增加,然后加大投资,从而才会创造经济增量。



可依照林毅夫的话,就可以直接选择完全不去刺激消,将消费拉动经济当作黑暗的阴谋,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的确欧美国家的透支消费给他们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难题,但不能将同样的理论强行安置在不同国情的国家之间。

中国的内需依旧有拉升空间,简单来说,中国人依然有能力去增加消费,一方面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相对保守,另一方面中国对进口商品及服务的消费有潜力向国产商品及服务转变。

也就是说,中国人手中依然有钱,可以让大家多花一些。



另一方面,林毅夫过于看好投资型经济,忽略了一些问题:

1.在持续投资性经济的过程中,投资回报是以递减的方式出现的。


投资如果达到一个临界点,再增加投资,即会降低投资收益,甚者将产生产能的浪费。

就像一个城镇中,开的第一家电影院一定时常满座,当开第二家时,人一定不如第一家开始时候多,导致投资的效益下降,如果第三家,第四家也开起来,可能某家电影院就是亏钱的情况了。


2. 高估了投资者的理性,如果地方主导的投资,真正科学的规划与深入的调研,负债投资,胡乱投资,这将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总结来说,林毅夫发出的“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论”言论是片面的肯定投资,又片面的否定消费,虽然他有着自己全面的研究,但确实会给人带来很大的误解。

因为事实上,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都有其适用性,也有其弊端,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关系。


首席投资官


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这种推测没什么证据,有点像阴谋论,这应该只是不严谨的表达。但是,林毅夫对“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说法持批评态度,这种批评是对的。

“消费刺激经济发展”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要义,这是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信条。从正确的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来看,它确实是错误的,不独中国人苦其害,西方人也受到这种错误经济学的祸害,应该早早抛弃。

消费不能刺激经济发展,储蓄和投资才能。生产需要资本品,资本品就是储蓄的节余,用于投资再生产的财货。资本越丰富,用于再生产的东西越多。这些财富被企业家所用,用于投资再生产,从而创造更多财富。

在此期间,消费是起到消耗的作用,它本身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无可避免,却不能促进经济发展。而强制过度的消费,意味着资本品消耗,会对生产造成损害。消费经济学的提倡者是凯恩斯,他本人甚至建议,政府应该组织一批人到沙漠建没有价值的金字塔,或者挖坑填坑——有没有效益不要紧,最主要的是有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而在奥地利学派看来,这显然是荒谬透顶之举——不以创造财富为目标的瞎折腾,消耗了最宝贵的财货资源,人的时间和劳动。纯粹的消费之举,怎么会带来财富的增加呢?因此,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总在各种场合批评战争、浪费和征税,这些政策会造成资本的消耗,损害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还谴责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比如政府规定低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对资本征收利得收,还用通货膨胀鼓励消费。这些政策都是对资本积累的损害。

说完这么多,也许你就理解。凯恩斯刺激消费,鼓励消费的做法有多么荒谬。消费是无须鼓励的,应该鼓励的是生产。只有储蓄和投资得到保护,生产得以发展,消费就是自然而会会有的事情。这就是萨伊经济学的核心,可惜已经被凯恩斯经济学的流毒掩盖住。林毅夫老师谴责消费经济学,是一次很好的正本清源。确实,真正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只有投资。

不过,林毅夫老师也有不足,他是比较相信:政府投资会有高效率。至少在其些情形下,政府应该主导投资。而我认为,政府主导的投资,效率太低,难以核算利润,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造成大量浪费。这种政府投资,往往最终没有变成投资,而是变成消费——为官员的豪赌买单。真正应该鼓励的是投资,是民间私营企业的投资。

张维迎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埋葬凯恩斯经济学》。他在文章中愤怒抨击凯恩斯经济学的祸害,同时也批评政府投资的逻辑。张维迎是目前国内对自由市场坚持较为彻底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和他有过多次交锋辩论,很值得一看。不过,他们对西方经济学都有一个共同的不满,那就是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学说的反思。


菁城子


我重新看了遍当时的采访视频,林毅夫并没有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当主持人问他,“美国提出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这是一个政治化的议题了?”林毅夫回答“是啊”。但他并没有说到什么阴谋论。

长期以来,林毅夫坚持认为中国放弃投资,改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就是“头痛医脚、因噎废食、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主张。”这种主张与吴敬琏的观点针尖对麦芒,吴敬琏认为“强势政府海量投资支撑高速度增长的发展路线已经走到了尽头。”究竟是谁对?谁错?

我们要评价林毅夫的这种“投资拉动”论,需要对他的新结构经济学有所了解: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各国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基础,遵循比较优势。也就是说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落后国家才能比发达国家取得更快的增长和积累,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便可以不断接近发达国家。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强调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他一直强调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

因此备受各界的质疑。

比如他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分析问题的根源,把中国的问题都归咎于投资造成的,是不对的。他的意思是要想维持经济稳定、快速以及可持续发展,短期内增加消费也能增加经济增长,但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没有投资就不会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导致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而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也导致居民收入不能增长,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

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投资不能放弃,刺激消费,尤其是我们老百姓的消费还需要改革国民收入分配问题。虽然说过去30年中国一直是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现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边际刺激效应也在递减,但是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那么居民收入将会下降。再加上国民收入分配偏向政府和企业部门,导致居民部门(老百姓)的消费不足,那么刺激消费带来的经济增长也是乏力的。

  看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要看他的理论框架,而不是断章取义。当然了,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有其失灵的地方,不是都有效的,要根据国情。比如,发达国家搞自由市场,我们搞双轨制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腐败等问题。


艾米米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存在西方阴谋的说法!因为这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在实施的过程中。

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全社会总需求适度大于总供给的基础之上,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是基于此。当总需求远大于总供给时出现经济过热的通胀现象,反过来总供给远大于总需求时出现通缩的现象。宏观调控就是使两者趋于相对平衡,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才有世界历史是部金融史,也是部通胀史的说法,因为大多时候我们要保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状态。

我们从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投资,进出口和需求上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是靠着高投入高产出拉动经济保持超过10%以上的高速发展。从政府投资的角度上,我们修路,修桥,建铁路等需要水泥,钢材等建材产品,直接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大发展:企业投资需要人力,需要各生产要素投入,也拉动了相关上下游企业的生产;一家庭为单位的居民由于身处的企业由于外部需求的提升,推动企业效益增加而获得收入的增加,反过来又通过消费进行推动必需品的生产,从而形成良性的商品流转。当产品生产过多时,国内无法消化,我们转向出口,借助外部需求平衡总需求。这在社会发展初期是没有问题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高投入必然伴随着高赤字,导致债务水平的提高。而企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出口,导致贸易摩擦的频繁出现。最终政府要减少自身的投资行为,改为近年来的PPP模式(公私合营)。如此一来,企业投资所生产的产品一方面需要在外部寻找新的贸易出口通道,规避贸易摩擦风险,另一方面则需要国内需求提升消化企业产品或服务。这时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也正在积极与俄罗斯,日本等国积极扩大贸易往来,加强各领域的合作。很明显我们正在克服来自于美国的贸易壁垒,争取美国之外的更广泛的贸易合作通道。而从政府投资方面多次提到现在的基建投资只是补短板,更多的是投向民生工程,并不会搞类似2009年的大水漫溉的方式。因为我们目前的债务还处在较高的水平,全社会杠杆水平还没有有效降下来,所以货币政策不能扩张,再去增加债务水平。所以只能宽财政,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全面降税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还是需要通过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平稳增长。


我们知道需求的最终实现还是要通过货币来实现,所以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光靠减税只能是减少成本,对提高企业盈利,刺激企业需求提升作用并不大。最终需求的实现,经济的回升还是需要货币政策的扩张。所以目前推行的政策只能是先稳定经济增速,不至于在深度下滑。去债务降杠杆,去库存任重道远!


股语言


回答:林毅夫1952年10月生于台湾。1979年5月,在台军驻金门马山部队服伇时,游回中国大陆定居。

之后,他陆续就读: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农业经济博士研究生;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

林毅夫热爱中国,是名闻中外的经济学家,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诸多职位。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他出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主张,中国应继续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利用较低成本引入先进技术,快速积累资本,然后再实现产业升级。他也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是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改革国有企业才能够给民营经济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林毅夫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认为中国能够在2030年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林毅夫是不会说出“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这种话的。

但从他的主张可以看出,他是不支持仅仅靠“消费拉动经济”这种做法的。

以往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仅仅依靠疯狂消费来拉动经济,形成的是过热、虚高的市场经济假像,总是在:过热~停滞~萧条~复苏~过热……这种恶性循环中折腾,难以形成扎实、长久、持续发展的局面。

所以,我认为:林毅夫教授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适合中国的国情,目前中国的经济调整正是基于这一点进行改革的,也获得了很好的成效,让世界瞩目!


新说新立


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迫害幻想。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放到明面上的,怎么选择是你的权力,怎么说是别人的权力。

我国之所以能有近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的释放。而现在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经济的刺激边际效用越来越明显。我们不得不做出改变。

传统经济理论讲,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投资,贸易和消费。

消费是经济的体现,而不是手段和方法,这个要明白。消费的意愿从传统观念来看,还是主要源于财富的积累。这就是为啥,房地产经济能够成功的原因,因为掏空了长期积累的“六个钱包”。

从根本上来说,民间的主要财富,已经经历了几次的“被收割”。第一次被收割是房地产。造成所谓的刚需,从而掏空了,众多百姓的六个钱包。第二次被收割是股市,2015年以后的熊市,将能够有资本开“融资融券”的中产阶层收割了一把。第三次被收割是空气币,股市被伤的够惨的人,开始转向高科技的各种币,惨被收割。第四次被收割是P2P,觉得太高的收益不靠谱,那么稍低的可能会更靠谱吧。这就是P2P曾有媒体统计出的结果是数千亿的资金,各个平台暴雷。

经济发展靠的是充足的有效消费的能力。继续藏富于民,让老百姓富余起来,才是根本。否则,不管是消费还是投资,老百姓没钱,管你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都没用的。

谢谢,点赞关注!我独创三维分析体系,历经股市牛熊,已经改变了数以千计的股民命运,快来交流吧!


张贵杰


这个问题,要辩正的看待。

消费和投资本来是关联的,没有正常的消费(不是刺激消费),投资就是打水漂的!消费与投资是不能分开的。

消费是人民大众的正常的自然的消费、包括整个世界的人民大众的正常的自然的消费!

押买不成生意,捆绑不成夫妻。剌激消费,是通过权威的捆绑式的消费,人民大众自然的正常的消费只能是一百元,确要消费一万元,就只能让人望而却步,没有能力消费。

投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赚取消费者的钱。

如果没有消费者,投资多少就是多少,投资的资金就在项目里面,等于沒有投资,那么,这些资金能够收回来吗?

如果是正常的投资,让消费者正常的自然的消费,才能够使投资运转正常。

假如沒有消费者,一切的投资都是骗自己而已!总不能自己有钱自己投资自己消费吧?

各位看官!如有不同观点,望评论讨论!


周荣43165176


如果这段话真是他说的,可以推断这是一个爱国、有知识、有高度、有深度的社会经济学家。

首先,要明白什么决定经济空间(或高度,或天花板)?

是技术!!!不是科学技术,是技术!!!

其次,什么是科学,什么技术?

99%的我们中国人都说不明白,不懂,还却天天说经济,指点江山,可悲!!!

插入:“科学始于分类”。

科学解释世界,技术改造世界。

说不对的人,只能说文化、知识、阅历太差。

技术创新才是工业之本,才是经济之核。

最后,投资,投什么?

1. 2/8法则,20%的科学研究,80%的技术创新。

2. 技术创新(分类又来了啊),三大类:性能创新、效率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大原则:80%投入市场创新、20%投入效率创新。

但是,市场创新难啊,时间长,投入高,对于国家层面还行,比如京东方。

行业层面也还能抗住,比如国家主导的新能源汽车。

对于微观的企业层面,80%缺进入性能创新,20%进入效率创新,几乎很少能进入市场创新。

这就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根本差别。

介于此,企业为了生存,可采用50%效率,30%市场创新和20%性能创新。

对了,我的回答不是给小白看的,因为这类人基础知识和经验太匮乏。

明白人看了就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