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數據|彭州2018年半年經濟社會發展

數說彭州

2018年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

2018年以來,我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沉著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市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提升,產業功能區建設有序推進,新經濟業態培育初具雛形,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上半年

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9.57億元,

居郊區新城第3位。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億元

增長65.4%

固定資產投資117.84億元

增長10.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8.37億元

增長11.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8元

增長8.7%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1元

增長9.3%

三次產業比為11.84:54.13:34.03

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89億元,居郊區新城第2位。

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6.37億元,居郊區新城第4位。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4.31億元,居郊區新城第5位。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提升

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工業經濟運行平穩 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航空航天產業集聚發展

航利產業園項目建設加快,航空發動機再製造生產線擴建項目建成投產,增材科技金屬3D打印項目試生產。

成功引進航利集團擴建新型發動機維修線等8個重大項目,協議總投資21億元

生物醫藥產業壯大發展

集聚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15家

簽約引進成都亞中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生物製藥項目等8個

重大產業化項目,協議總投資額57.26億元

山地旅遊產業提檔升級

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總體設計概念方案面向全球招標。

成功引進湔江河谷文化博覽生態旅遊島項目、龍門蜀源國際生態休閒度假區2個文旅項目,總投資46億元

接待遊客804.2萬人次,增長10.1%;旅遊綜合收入22.5億元,增長15.38%。

房地產銷售持續升溫

商品房新開工面積31.18萬平方米,銷售面積23.32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額11.22億元

都市農業加快升級 推進業態有機融合

“紅黃綠”產業平穩發展

完成蔬菜種植面積38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7.63萬畝、獼猴桃掛果面積4.8萬畝

農業全產業鏈加快發展

建成敖平萬畝川芎、三界萬畝蔬菜高產高效農業示範基地2個;完成4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上半年實現農產品交易190萬噸,交易額122億元

建成葛仙山休閒農業主題公園、敖平川芎產業園2個農業主題公園。

發展新經濟邁出步伐 培育新動能取得成效

新經濟新業態高端起步

航空航天智能製造及增材製造累計引進增材科技金屬3D打印等重大項目14個,總投資120億元

“桂陶”收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集聚專業化陶藝企業49家

上報1家準獨角獸企業、2家瞪羚企業、7家種子企業。

科技創新活力持續增強

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9.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1.49億元

累計建成9個

成都市級創新創業載體,入孵項目35個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實現進出口總額3億元,增長15.4%;實際到位內資58億元,利用外資實際到位0.614億美元

對外路網品質優化,成彭高速“四改八”項目竣工通車。

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穩步上升

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72.60億元

增長6.1%

住戶存款餘額410.50億元

增長11.3%

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80.55億元

增長10.1%

產業功能區建設有序推進 產城一體融合發展

實施園區提升工程

順利推進航空動力園區二期、三期道路工程及配套管線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工業園區15萬平米的標準廠房建設前期工作,人才公寓項目開工建設。

優化園區政務服務

整合20個職能部門144項行政許可事項,下放53項權力至彭州工業開發區,為園區企業節約報批時限57天

積極探索“標準地”出讓和審批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深入推進高效能治理

積極創造城市高品質生活

生態保護紮實有力 持續改善城鄉環境

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

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和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有效管護國有林45.55萬畝

提高城市空間功能品質,完成行政中心片區約5.3萬平方米景觀提檔升級。

實施綠道成網工程,加快構建“湔江、官渠、泉水”三大綠道體系。

環境綜合治理成效突出

加強河道治理力度,完成梅子林河等3.97千米河道清淤,修復堤防

6.4千米,綜合治理河道4.5千米

開展“散亂汙”整治,關停取締331家企業,完成1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淘汰改造。

中心城區功能品質提升

啟動牡丹新城東側片區搬遷改造工作,6個老舊院落改造進場施工。

成什綿複線至石化基地連接線支線建設工程等6條斷頭路開工建設。

實施特色街區打造工程,打造望蜀裡周邊等8條特色街區。

打造小遊園、微綠地,建成“鴻運芙蓉”“朝陽記憶”2處微綠地。

林盤鎮村面貌不斷更新

實施川西林盤聚落塑造計劃,啟動小魚洞鎮魚鳧南山等10個林盤聚落示範點的打造。

創建濛陽、敖平、丹景山、麗春和白鹿5個成都市級特色鎮。

創建成都市級以上“四好”村76個

加快推進8個新村聚居點建設。

民生福祉持續增強 群眾獲得感大幅提升

教育事業優化均衡發展

規劃實施西郊小學改擴建項目、彭州一中南部新城學校新建項目等13個教育重大民生服務項目。

衛計事業健康提質發展

實施“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及分級診療協同服務平臺建設,全市簽約

2.2萬人

累計完成3.4萬座農村旱廁改造。

文體事業蓬勃繁榮發展

建成8個文化館分館,開展惠民演出28場

成功舉辦2018中國·成都(彭州)生態運動季暨龍門山國際戶外生態三項賽。

民生救助保障持續加強

城鎮新增就業3721人,城鄉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0%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以上。

向困難群眾發放城鄉低保金3848萬元,實施住院救助惠及6521人次

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產業幫扶61人

為民公共服務優化提升

開展智慧社區建設,建設“村(社區)法律之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66件,調解矛盾糾紛842件,調處成功836件,成功率達99.3%

素材:卓已華、崔鵬鵬(市發改局綜合科)

編輯:遊應萍、梁佳銘(市發改局辦公室)

審核:袁祥智、王 萌(市發改局辦公室)

彭州發改

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