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湄公河行动》中的娃娃兵是怎么来演的?真的都是小孩子吗?

80后老幺


在《湄公河行动》这部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稚气未脱却满身戾气的娃娃兵。毒贩们将小孩子训练成杀人机器,让他们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成为了冷血杀手。


记得有一幕,镜头慢慢地扫过一群脏兮兮的孩子,他们面无表情十分冷漠,眼里全然没有孩童的天真,而是对世界的厌弃。最左边的一个孩子还娴熟地叼着一根烟,挑衅般地看着镜头。


还有一幕,当郭旭击倒一名毒贩后,一名大概八九岁的小孩突然冲出来,娴熟地从包中掏出枪对着郭旭开火,毫不拖泥带水,郭旭最后靠截肢才活下来,治愈后也只能坐轮椅。这些娃娃兵,抽烟、吸毒、杀人,冰冷又麻木,不禁让人怀疑导演找来了真正的金三角童子军出演。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娃娃兵都是一些当地的小演员“表演”出来的。在家长的陪同拍摄下,他们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模仿,并不知道电影内容和剧情,拍摄的过程也是十分轻松。


电影里的狰狞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后期制作和背景音乐。虽然影片中娃娃兵是演的,但却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而并非编造。


在金三角一带,娃娃兵是真实存在的。小孩子从小就被毒贩们抓去,被他们洗脑、用毒品控制,最后彻底沦为毒枭的利刃,帮他们杀人越货、运输毒品。警察多次深入毒贩的老巢,也曾遇到过这些娃娃兵。


巴塞电影


真的是小孩子演的。而且应该是当地生活在混乱环境中的小孩儿,不然那种痞痞的对生命一点都不敬畏的感觉是很难演的这么真实的,之前看林超贤导演的某个采访,说选用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小孩子。电影拍摄中这一类的情况比较常见,,小孩本身并不知道整部电影的内容与自己扮演的角色,只是按照导演布置的要求去演,现场氛围不同于荧幕前的效果,电影播出后通常也不会让他们去看的。不过上帝军首领真是演得活灵活现,神态到位的很,简直惊呆……

小孩演痞子,并不会对他们有坏影响,只要提前告知他们演的是反派角色,剧里的这些小孩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们好孩子在生活里不能这样就行了。如果小孩演坏人就一定会对心理不利,那么白雪公主儿童剧也不能排了,因为有个小孩要演坏皇后。

P.S,为什么大家都只感谢不赞同,感觉像是自己说错了什么哈哈……

小高说数码


《湄公河行动》中有一场描写娃娃兵的戏,揭露了毒品对于未成年人的危害。

在这段戏中,小孩们把玩枪支、捧着酒吹瓶、甚至还有抽烟镜头。这让很多人怀疑这些镜头到底是不是真的是孩子演的,如果是,会不会给他们留下心理问题。

而根据导演的描述,这些演员确实都是在当地找的孩子,那么拍摄这种设计到暴力问题的戏,究竟会不会给孩子们留下阴影呢?

答案是不会的,因为我们看到的镜头都是剪辑拼凑的,在拍戏现场,一段戏可能要经历好多NG,所以对于小演员来说,他们都是碎片化表演,甚至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而且拍戏现场的氛围和影片展现出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小演员并不会感受到如此压抑的氛围。

而像《熔炉》这样的涉及性侵的电影,甚至会在某些敏感镜头里,用成年人替代小孩,或者采用分镜头剪辑,而且会在拍摄完成后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所以只要剧组有心留意这方面的问题,就完全可以让真正的孩子来演某些特定场景的戏,并且采用各种方法规避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皮皮电影


无疑,《湄公河行动》里娃娃兵的镜头是该片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之一,这个镜头深刻就深刻在这几个孩子几乎是没有任何感情的杀人机器,他们对生命没有任何概念,他们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珍惜,只知道服从。

这些娃娃兵演的过于真实,毫无表演痕迹,所以才会让人不寒而栗,才会有人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有什么来头,而事实是这些孩子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些镜头都是在父母陪同下拍摄的。

对于孩子来说,最宝贵的就是童真,因为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让他们做什么就会做什么,所以在电影拍摄的时候,更多的是导演或者演技指导先表演给孩子看,然后让他们模仿,最后再通过剪辑才呈现出来电影效果。

导演之所以加上这样的一个片段,也是有真实依据的,在三不管地带,的确是有这样的一个群体,而他们的存在就是没有感情的杀手,有的人甚至要比大人更加的老练、狠辣,而这个,正是犯罪群体需要的。

所以这样的一个片段,第一是还原真实情况,效果大家也看到了,这一幕可谓是触目惊心,第二正是通过这样一个镜头让人们意识到毒品的危害。

看到这个镜头大家肯定会不约而同的去思考娃娃兵的由来,也自然会发现这的确是毒枭通过毒品控制孩子,毒品危害之大、毒枭的狠辣以及那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就会让人感同身受,才会让这个片子起到他应有的作用。


入行娱乐


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是林超贤导演,张涵予和彭于晏主演的一部国产军事题材电影!

电影中的战斗镜头相当震撼人!场面真实壮观!


全片最令我震撼的镜头是在糯卡的老巢,有一些他养的童子军。那些孩子从小被洗脑,被毒品控制,活在黄赌毒+暴力的可怕世界。有一个镜头是两个小孩玩轮盘赌,当一个小孩不幸被爆头时,旁边的孩子却洒着沾满鲜血的钞票大笑,让观众从心底感到发指、恐怖、心痛!
关于这些娃娃兵的由来,其实林超贤导演很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些娃娃兵都是小演员!这些小演员在表演时有家长全程陪同!而且在演电影的时候场面并没有那么血腥!这是通过后期剪辑才显得很夸张了!

不过林超贤导演也说了,在真实的金三角地区娃娃兵并不少,有的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毒贩!任由孩子们成长为一个个不良少年!从小就吸毒,杀人!

我是杨哥小视频,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一下吧!


云付影院


《湄公河行动》中,彭于晏和张涵予炸裂的演技固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影片中驻扎在糥卡老巢的那群稚气未脱却满身戾气的娃娃兵,他们的表现着实是触动人心。

花骨朵儿一般年纪的他们,本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可如今却沦为毒贩们杀人不眨眼的工具,熟练地把玩着手枪,不羁的吸食着香烟;

当着人体炸弹;

熟练地拿枪扫射,可以看出来对面的特种兵都愣住了,想不到应该是纯洁可爱的孩子,却在瞬间变成了“阎罗小鬼”;

玩着赌命游戏,眼神中透露着对生命的不屑。

如此令人诧异的场景,不禁让观众们怀疑:他们真的都是小孩子吗?

是的,这群娃娃兵都是小孩子,只不过这些孩子都是林超贤导演请来的泰国当地的临时演员,并非是真实的娃娃兵。孩子们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按照导演布置的要求去进行表演模仿的,对于影片的内容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们不知情。

而电影中所呈现出的娃娃兵们面目狰狞、心狠手辣的画面大都是靠后期制作及背景音乐渲染的。播出后通常是不会让这些孩子们去看的,所以手枪、香烟、毒品这些危害他们的“恶魔”,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暂时来说对他们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影片中的娃娃兵虽为演员扮演,但现实生活中他们是真实存在的。

在金三角一带,有的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毒贩,任由孩子被摧残。这些从小被抓去的孩子,被洗脑,被毒品控制着,彻底沦为毒枭的利刃。

他们没有幸福欢乐的童年,有的只是血腥残忍的记忆,杀人越货,贩卖毒品。在他们的眼里唯有金钱、毒品、嗜杀能让他们感到快乐。

娃娃兵在《湄公河行动》展现的残忍麻木的一面除了告知观众毒贩是社会的一大“毒瘤”外,更多的是强调了毒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之大,孩子必须远离!


电影烂番茄


在相当长时间里,缅泰边境少年军人,也就是俗称的“娃娃兵”都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特殊现象。这一点不论是缅甸政府军、缅北少数民族武装,还是贩毒集团都爱用喜用“娃娃兵”。不过,这种现象现在有些调整:

1、缅甸政府军的“娃娃兵”在理论上已经没有了。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独立后到现在的六十多年间,缅甸境内的征战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与缅甸军人集团长期把持权力,对境人135个少数民族政策特别歧视,导致少数民族只能靠武装对抗争取权力有关。长期常年的战争导致缅甸兵源缺乏,所以大量强征未成年人入伍,让他们担负后勤保障,卫生整理等非战斗任务是很多的,也非常普遍。别外,缅军由于后勤保障极其不力,因此作战部队的后勤补给往往“就地解决”,而让未成年人担负这近乎抢夺的任务会减少对缅甸政府军的负面影响。不过,在缅甸民主化之后,缅甸政府和军人集团都对联合国承诺解散“娃娃兵”,因此,在明面上缅军现在是没有“娃娃兵”了,但可以视为准正规军缅军边防团,特别是由少数民族组成的边防军里“娃娃兵”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

2、缅甸少数民族武装“娃娃兵”相当普遍。这一方面与民族地方武装全线全民与缅政府和政府军对抗有关。比如说克钦独立军就奉行“全民皆兵”,其中民兵武装的实力远超过正规部队,而全民皆兵意味着少年也是有拿枪与政府军对抗的义务与责任。不过,克钦独立军、佤联军中的“娃娃兵”除此特殊性外,主要跟当地的经济极不发达,许多家长愿意将孩子们送到军营有关,因为既可以解决孩子吃饭问题,又可以多少学点文化。其中克钦独立军与政治组织更干脆,只要孩子愿意上学,那么就上学。但如果发现孩子在白天正常时间在街头闲逛或者在游戏厅里发现,那么才会直接送去兵营受训打战。否则还是以接受教育为优先。佤联军的“娃娃兵”主要是训练其成为未来的战士,并不需要让他们去打战。

3、缅泰边境贩毒集团或者说是武装团伙当然愿意用“娃娃兵”了,因为一则孩子们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只要哄好了,让他们做什么都可以,好控制容易控制;二是这些孩子们在执行他们的犯罪行径时不容易为外界所注意到,而且法律对孩子们也处罚的没有那么严厉。所以,只要这个利润巨大的贩毒犯罪还存在,那么“娃娃兵”的现象就完全禁不了。


邱永峥


看过《湄公河行动》的朋友都会被电影中的饰演“娃娃兵”的小朋友们的演技所惊艳,他们成熟的脸上满是凶像,那叼着烟卷抽烟的动作以及表情和真正的“娃娃兵”毫无二致,很多朋友不禁纳闷,这样的戏份小朋友是怎么演出来的?这样的表演会不会给这些小朋友的内心留下阴影?

首先,饰演这些“娃娃兵”的演员确实都是小朋友,是剧组在当地找的一些小朋友,同时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小朋友真实的样子都是纯真可爱的,他们在电影中的表情都是后期处理出来的,一些镜头也是通过剪辑拼接出来的,在表演的过程中,这些小朋友只需要模仿完成一些动作,拍摄过程轻松愉悦且都由家长陪同。

这些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更不知道电影的剧情内容,所以出演这些“娃娃兵”并不会给他们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而《湄公河行动》中的“娃娃兵”是真实存在过的,曾经的“娃娃兵”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一脸的凶像和茫然,由于他们年龄都很小,思想和意识还没有独立,很容易被环境所影响,所以那些集团就把他们培养成了战斗工具。

这些“娃娃兵”作为那些集团的工具极具危险性,就像《湄公河行动》中演的那样,他们开枪杀人面无惧色,甚至还会带着炸弹搞破坏。

还好现如今已经没有了“娃娃兵”,也希望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这样就会少一些电影中的悲剧,那些倒在血泼中的缉毒英雄也不用再做无名英雄,向他们致敬。

总之,《湄公河行动》中的娃娃兵确实是由小朋友出演的,但是他们的表演过程是轻松愉悦的,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呈现的效果是通过后期处理得到的,所以参演这部电影不会对这些小朋友有什么影响的。


草根说电影


说起2016年由真人真事改编,彭于晏和张涵予主演的佳作电影《湄公河行动》,可以说不少观众都被张涵予和彭于晏炸裂演技所感染到,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被影片中的那些“娃娃兵”的演技所震撼到。



让人不得不好奇这些“娃娃兵”到底是否都是孩子,以及他们在贡献这么“真实”的演技同时他们是否知道自己演了什么?



拾忆可以很明确的说这些“娃娃兵”的扮演者确实都是孩子,都是《湄公河行动》电影制作组在泰国当地找的一些孩子出演的。



只不过,这些孩子在出演这些镜头时都是在他们家长的陪伴下演出的,而且这些孩子在拍那些血腥镜头时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么,他们在出演电影镜头时都是通过模仿一些演员的动作表情来做出来的,甚至有不少“娃娃兵”的镜头都是导演组后期剪辑拼接处理的,因此,这些孩子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并不会受到电影内容影响。



尽管这些“娃娃兵”的演技炸裂,但是这些孩子还是那种可爱内心春节的小孩子,而他们能在这部电影中展现出精湛演技和《湄公河行动》导演组的精心选角和制作时分不开的。



此外,这些”娃娃兵“也并非是《湄公河行动》编剧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真实的原型,因为这些”娃娃兵“从小被人抓走洗脑,在常年潜移默化下,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完全是按照抓他们那些人的指令来机做事,也正因如此,电影编剧组才能有案例可以参考进行改编,这对塑造电影中演技炸裂的”娃娃兵“们帮助极大。



拾忆物语


在《湄公河行动》中有一场“娃娃兵”的戏份最是令观众胆战心惊,这可能是中国影史上尺度最大的场面之一。镜头下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孩童手中却转弄着手枪,为了能够将这一幕最终呈现给观众,林超贤毅然站在了审查边缘。

“我们现在看到的毒品对我们的破坏,都是以往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些,但是我们远远看不到在泰国拿下毒品的破坏已经渗入到了一个层面,这些孩子让我们看到其实毒品不只是成年人在受害,孩童们也不能幸免,我们拍摄《湄公河行动》不仅仅是为了还原那桩惨案,不单单只是为了缅怀失去的那13个中国同胞,其实还有更多受害者等着被营救。观众可以通过娃娃兵多一个维度去了解当下毒品侵入的恶劣性。”

饰演“娃娃兵”的孩子都是柬埔寨的临时演员,需要通过大量的资料辅助来引导孩子们还原“娃娃兵”的形象,这些拍摄经验对于林超贤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

因为过去在香港拍电影,并没有“主旋律”一说,而拍摄《湄公河行动》则需要将国家向的意识融合进去,让观众去接受这个信息,“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它的信息,只不过我们这种电影的信息是有一种国家的层面在里面。”这是林超贤导演的理解。

对一个商业导演来说,“主旋律”是其次,能否被这个故事内核打动才是最重要的,《湄公河行动》有别于传统主旋律的作品,正是在于它所注重的是传达人文情怀,而非硬将信息塞给观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