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我發現症狀至今快滿兩年了,直到現在我才意識到它帶給了我多大改變,因此我更願意把它當做一次獨特的經歷,正如心理諮詢師常對我說的: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生病告訴自己的是,你太不瞭解它,它不再和你和諧相處了,而治癒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與它對話,從中獲得成長,只要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收穫也許會大於失去。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前年夏天,原本焦慮、壓抑、每天懷疑自己的我突然變得特別興奮和充滿自信,每天睡眠很少,卻還能活力滿滿。

我很享受這種狀態,每一天都在無障礙地思考,學習能力也大大增強。

然而我沒有意識到,身邊的朋友察覺到我怪異的舉動,紛紛開始遠離我,我和最好的幾個朋友大吵了一價,不再聯繫。

當時我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失落,而是跟新認識的朋友不斷地出去,因為我特別健談,因此也從沒有被冷落過。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這樣持續了兩個月左右,我開始發現不對勁了,沒有之前的活力和高昂的情緒,陰影開始漸漸籠罩我,更可怕的是,朋友都離我而去,我在班級中被孤立,無人可找,無人可訴。

我想回到原來的狀態,可卻一次次失敗。

在這期間,我發了一些絕望的朋友圈,父母和老師開始意識到我的問題,我被推薦去了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但發現沒有什麼幫助;母親那時剛做完兩次大手術,身心俱疲,仍然帶我去了醫院,配了藥。

那一年對我們家來說真是一場大災難。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治療初期,吃了藥之後我昏昏欲睡,原本就複雜難懂的法律課我更是一點都聽不進去了,每天在焦慮和自責中度過。

我也有聽從網上的建議,報名了瑜伽,但我實在不適合學,每次去只會讓我更挫敗。

我去尋求老師的幫助,輔導員並不瞭解,但也在盡力安慰我;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給我了建議,可我只想說“我太累了,我不想改變了!”

周圍的同學像是把我當做空氣,或是有意無意地避開我。最難過的不是獨自一人,而是別人都在熱鬧地過生活,而自己在這人群中越發孤獨。

終於有一天午後,從寢室的桌上醒來,空空蕩蕩的宿舍,朋友圈裡洋溢著歡樂的九宮格,讓我拿著一整瓶的藥,吃了下去。可是吃完之後,我就有些後悔,我不想這樣,於是我找了輔導員,她送我去醫院抽血洗胃。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我是一個膽小的人,我不敢把自己置身一個未知的世界,只是現實讓我找不到出口罷了。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這其中有很多波折,而我也不是一個謹遵醫囑,規律治療的榜樣。

但回顧這一經歷,我想寫些什麼,也許可以給大家做參考,個體情況不同,如果稍稍能幫助到大家一些,我就很開心了。

1. 心理諮詢並不是提供解決方案,而是教會自助

剛開始接觸心理諮詢是在學校心理諮詢中心,而之後沒有變更過心理諮詢師,後來我才瞭解到這位老師是醫學科班出身,碩士教育學,博士心理學,非常有經驗,可以說學校的這一資源十分有優勢。

然而一開始我無法體會到他的用意,和他說了之前的經歷,現在的痛苦,卻感覺根本無法解決我的問題,我曾追問“現實的環境不改變,我改變了有用嗎?”

我必須承認,休學了一年之後,到了一個新的班級的確比之前好得多,但一開始我也沒有給他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好在他們並不知道那段時間我發生了什麼,所以一些同學還是給予了我寬容和諒解。

最近開學的時候我才體會到什麼叫做『助人自助』。

如果心理諮詢師把自己的方法教給你或者說把那些書上所說的方法一一道來,那麼他一定不合格,而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會引導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整個過程中,他不會去用自己的思維干擾你,而是讓你得出自己的答案,並且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有一句話特別能體現:“每個人的問題,所有的答案都在自身”。因此,從自身找資源可以發自內心地做出改變,如果自己都不認可,就算逼迫自己去做,身體也會做出排斥。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2.

找到一個能給你自信的朋友

我和她剛認識的時候,她也緊閉心門,我們只是默默地互相陪伴,偶爾也會一起出去吃飯。而感情加深是最近的一次旅遊的徹夜長談。

在和她一起的幾個月裡,我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一些改變。

我原本以為自己胖、醜、笨,不會有人喜歡我,而她讓我認識到,我其實很可愛,笑起來很美,豐滿而性感,聰明而健談,唱歌很好聽,值得被愛,

觀念的改變真的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多年壓抑著感受沒有任何自信的我開始展現自己,增加和別人互動,變得活潑而愛笑,

如果沒有經歷之前幾年的不愉快,大概這就是原本的我吧!

我和她認識的過程讓我認識到兩個對我很重要的原則:

一、求同存異

二、重在溝通

原來的我有很強的控制慾,如果別人的想法或者舉動與我預期的不同,我就會很焦慮並且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造成不好的後果。

而現在通過心理諮詢中對自己的認識和與她相處的過程中,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喜歡或者討厭事物的權利,不需要去改變他們的看法,而是接受他們的看法,同時也是接受自己的侷限。

而第二點,溝通是交往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在這個過程當中,增進互相的瞭解之後,才會發現之前很多想法都是侷限的,就會慢慢改變自己的偏見。

衝突是難免的,面對它或許很不容易,但卻是很好地鍛鍊自己溝通能力,加深彼此之間瞭解和信任的關鍵。

3. 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跑步能夠愉悅心情,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需要到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心率,不管對於抑鬱來說還是雙相來說都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而通過跑步,我在校園的林蔭道灑下了汗水,留下了自己獨特的記憶,這個過程是非常美妙的。

只是必須要注意不要受傷了,像我因為沒有注意正確的姿勢和拉伸得不徹底,在兩次長距離跑步中拉傷了肌肉,不得不休息半個月,給日常生活也帶來了麻煩。

還有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我覺得我不適合學瑜伽,因為柔韌性不好,學動作也比別人慢得多,完全感受不到愉悅,而我具有良好的長跑所需的耐力,慢跑就成了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我很感激現在的生活,

甚至比起生病前,我的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反而提高了很多,也更加開朗自信了。

另外這一次,通過幫助另一個身邊生病的朋友,也讓我切換了角色,更加了解當時周圍人的心態。

每個人都在帶著問題生活,而如何認識它並從中學習是改變中最為關鍵的因素。

我也曾留戀躁期自信的我…

配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