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教書,就是為了育人——記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毛吉

青海新聞網訊 9月10日8時45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大通二中教師楊毛吉做客中國教育電視臺演播室接受專訪。此時在大通二中高二(1)班的教室裡,同學們也在聚精會神地看著他們的老師。“楊老師出現在屏幕裡了!”“楊老師,祝您節日快樂!”通過4G連線,學生們大聲向楊老師問好……

中等個子、笑容可掬的楊毛吉老師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樸實、善良、平易近人,一種莫名的親近感讓人油然而生。

楊毛吉是藏族人,1974年生於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1996年在青海師範專科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中心學校任語文老師,2005年考入大通二中任歷史老師。

“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這是楊毛吉常說的話。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忙碌、選擇了奉獻,也選擇了划起愛的帆船起航,22年從未間斷。

因為有了她,一些孩子的命運發生了變化。從教22年裡,她先後讓6名非親非故的孩子住進自己家裡,無償照顧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一路扶持把他們送進大學校門;她也曾讓不少“問題少年”與家庭和解,走上了成才之路;她始終把學生的人格培養擺在最前,被學生親切地稱為“楊媽媽”。

付出總會有回報:“全國三八紅旗手” “青海省三八紅旗手”“西寧市骨幹教師”“西寧市教學能手”“西寧市優秀班主任”“西寧市師德楷模”……雖然楊毛吉默默奉獻的初心並不是為了這些。幾天前,這個受人尊敬的女教師又被教育部評選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老師的家就是我的家”

“老師,我今晚回家吃飯。”9月5日傍晚,楊毛吉收到這樣一條微信。發信人不是別人,正是2006年起曾在楊毛吉家住了3年的王浩(化名)。

那時,楊毛吉剛剛調入大通二中工作並擔任班主任。她發現,即將入冬,班裡的住校生王浩還穿著薄薄的校服,腳上穿著露出腳趾的破球鞋。楊毛吉通過了解才知道王浩家在農村,母親長期生病,生活非常困難,連每週回家的5元錢車費都無力支付,一日三餐全靠家裡託班車司機帶來的饃饃維持。

王浩聰明好學,但家裡的情況卻讓這個學生舉步維艱。楊毛吉決定讓王浩住進自己家裡來,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她時常鼓勵王浩做一個有出息的人。王浩在她家一住就是三年,楊毛吉和丈夫不但為王浩墊付學費,洗衣做飯,買衣買鞋,還為他剛剛初中畢業的弟弟東奔西跑出謀劃策;王浩生病時,遠在山區的父母一無所知,是楊毛吉一家對他噓寒問暖,帶他打針吃藥直到痊癒。

2009年高考,王浩以大通縣文科第4名、青海省文科第72名的優異成績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進入大學學習的王浩對楊毛吉說:“老師您對我而言,不是母親勝似母親。”“老師的家就是我的家。”現在,王浩已經是大通縣政府的一名公務員,兩家人像一家人一樣親近,王浩常對楊毛吉說,“將來我來給您養老送終。”

送王浩上大學後沒過幾天,這間小屋又來了一位新住客——燕燕(化名)。文理分科前,她是楊毛吉班裡的學生。燕燕的父母遠在新疆打工,由於長期得不到關愛,燕燕性格越來越內向,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幾乎失去了讀書的信心。高三年級時,燕燕的父母找到了楊毛吉,他們特別擔心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商量能不能讓女兒搬到楊毛吉的家裡。

楊毛吉想:為了學生的一輩子,辛苦算得了什麼?她答應了燕燕父母的要求。燕燕每天早上6時40分要到教室,為了讓燕燕多睡一會兒,楊毛吉每天早晨做好早餐,放在窗前,不斷攪動,讓飯快點兒涼。中午和晚上,楊毛吉緊張地趕回家中,趕在燕燕到家之前將熱騰騰的飯菜端上桌子。燕燕對楊毛吉說得最多的話是: “老師,您就像我親媽。”2010年高考,燕燕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北大學。

22年間,先後有6名學生或一年、或兩年、或三年住在楊毛吉家,那間臥室也被楊毛吉的女兒“命名”為“學生公寓”。這些學生有的遭遇家庭變故,有的體弱多病,有的無家可歸,但都從這裡一個接一個地走進了大學校門。他們都認為,如果沒有遇到楊老師,他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樣子。有個孩子的家長感激地說:“楊老師的家是我孩子的第二個家,沒有楊老師,就沒有孩子的今天。”

“她做的這些,我原來有些不理解,但是也不反對。主要是希望她能清閒一點,不要太累了。後來發現學生受益、家長受益,我覺得她這麼做是對的。”楊毛吉丈夫王三輩說。這是一個默默地做飯、刷碗、接送學生,在背後支持妻子工作的好丈夫。

逢年過節,新老同學們經常會在楊毛吉家裡聚齊,暢談社會、人生和理想,回味發生在這個大家庭裡的故事……從楊毛吉家流淌出來的歡聲笑語,讓左鄰右舍羨慕不已。

學生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在教書育人工作中,楊毛吉不但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待,而且非常注重創新方式,因材施教。

楊毛吉用明朝張居正的稅收改革,融入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在班級裡推行“一條鞭法”考核法。每週一早晨,她把一張精心設計的全班比拼表粘貼在黑板旁邊,內容涉及學生考勤、作業收交、單詞聽寫、住校生衛生、文明禮貌等。每週班裡進行一次總結,排名第一的小組獲得獎勵,期末的三好生評比等也以此為依據。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

最早試行“一條鞭法”考核法的班級,一學年後班裡學生的成績從全年級倒數直接躍居前列。學生尚守平說:“高一年級時老師說我們到高三會和別人不一樣,當時很不理解,現在我們真實地感覺到了。”

在楊毛吉的同事、大通二中校辦主任、歷史教師車永清看來,在所有人關注成績時,楊毛吉關注的是孩子的為人,關注孩子內心的成長。

楊毛吉的班級文化建設也與眾不同,比如她親手刺繡“有志者事竟成”“臥薪嚐膽”“破釜沉舟”“拼搏”“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等勵志內容的十字繡掛在教室裡。她對學生們說:“希望你們有臥薪嚐膽的耐心和恆心,有破釜沉舟的魄力;命運掌握在你們自己手裡,人生都是拼出來的!”

在教學中,楊毛吉還聘請大通縣道德模範呂秉鳳、顧軍林擔任班級的名譽班主任,邀請他們走進課堂,用親身經歷為孩子們做勵志教育、感恩教育。

楊毛吉精心呵護著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呵護著他們的稚嫩夢想,引導著他們每一個前進的腳步,關注著他們個性的發展。她說:“教育要考慮學生的終身發展,要培養他們美好的習性和德行。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這些做法增長了學生們的見識,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大家說,楊毛吉的學生都很懂事,懂得心疼父母,敬愛老師。楊毛吉教出來的每一屆學生都那麼與眾不同,著實讓其他班級的家長和老師羨慕。

2016年3月,由於楊毛吉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突出成績,大通縣教育局決定成立“大通縣德育教育楊毛吉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在楊毛吉的引導下,全縣各校掀起了德育教育育人新模式探索、有效性主題班會模式探索、對問題學生“建檔立卡,精準育人”模式探索等探索高潮,並逐漸形成了具有大通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現在大通縣全縣建立了22個“楊毛吉工作室”,楊毛吉和同事們創立的德育教育模式正在得到大力推廣。

學生們的“楊媽媽”“毛吉額娘”

人們都說現在的孩子難管。孩子們的生活條件雖然越來越優越,但思想的多元化也讓人越來越難以捉摸,楊毛吉的教書育人工作自然也在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孩子們的思想變化,在與時俱進。

“你的良心呢?”“我的良心被狗吃了,咋了?”“你是不是我女兒?”“我可以隨時不當你的女兒,至於你,隨便。”這樣的對話曾發生在楊毛吉的學生亞男(化名)和她的母親之間。

亞男的家長說: “我們家雖然經濟條件可以,但無任何幸福可言,簡直可以說是暗無天日。”一些老師也認為這樣的學生已無藥可救。但在楊毛吉老師的班裡,一個學期就使這個孩子就變成了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楊毛吉巧妙的育人模式讓人驚歎。面對開心愉悅千恩萬謝的一家人,曾經的懷疑者由衷地感嘆: “拯救的不僅僅是一個問題學生,還有他(她)的親人和她的家庭。”

“我們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和楊老師說。”正在讀高二的張婷說。9月6日,楊毛吉給高二(9)班上“百家爭鳴”這個章節,在同學們做習題時,楊毛吉看到一位同學不知選哪一個答案,正在發愁,“寶寶啊,答案在書上倒數第一行吶。”詼諧的話語讓全班鬨堂大笑……楊毛吉就是這樣,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時不時地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在同學們心情輕鬆的當下,她抓住機會,提示課程的重點、考點,讓學生有所領悟。楊毛吉說, “一個好老師,首先是一個好的‘教書匠’,課都講不好,不會有學生服你,也就更談不上育人。”

在楊毛吉的辦公桌抽屜裡,長期預備著感冒藥、胃痛藥、創可貼、紅糖……她發現學生感冒,會提前晾好開水,課間拿藥端水到教室讓學生吃;她知道有許多學生來不及吃早餐就來上課,她會提前買好饃饃,課間拿給他們吃。有時她在家裡烙韭菜合子、油餅,帶到班裡給學生吃。

趙斌是楊毛吉的學生,2010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現今在大通二中任歷史教師。在他的記憶裡,每天早晨跑完早操,全班同學都能夠吃到楊毛吉準備的油條、豆漿。

楊毛吉還一直堅持力所能及地扶危解困。發生車禍的張金學、車相俊同學,發生意外的張國玉同學,患有白血病的李靜同學等等,都得到過楊老師的救助,重新回到了校園。這讓楊毛吉甚至名聲在外,大通縣一度出現“有困難,找楊老師”的說法。

在楊毛吉的工作室裡,掛滿了錦旗:“病魔無情、人間有愛,奉獻愛心溫暖永存”“師情濃濃,愛心無限”“求學歲月遭苦難,老師媽媽哺育甜”……每一面錦旗後面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人們說:“進了楊老師的班,學生就不會和家長吵架了。”這句最樸實的話是對楊毛吉最大的肯定。

“老師,遇到您是我人生最大的幸運。”“老師,您為我們拋撒汗水,我們懂得您為我們付出了許多。”“老師,母親節快樂,你的兒女們在遠方思念著您,牽掛著您。”每當元旦、春節、母親節、教師節這些節日,學生們總會給楊毛吉老師發來短信、微信、 QQ信息,手寫信、賀卡,她們在信中親切地稱她為“楊媽媽”“毛吉額娘”。

【記者感言】

我們迎來了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我們需要造就千千萬萬個“四有三熱愛”的合格接班人,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像楊毛吉一樣充滿陽光和充滿愛心、勇挑責任的老師。這樣的老師胸懷道德和智慧,腳踏實地、熱愛教育,充滿創新精神,他們注重學生的德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孩子們的心中充滿理想和希望。古道熱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樣的老師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傳播者,才是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光榮稱號的人民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