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有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義榜樣營造文明村風民俗

有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義榜樣營造文明村風民俗

有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義榜樣營造文明村風民俗
有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義榜樣營造文明村風民俗

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曾經存在著不少的三忠廟,寄託了當地居民對南宋愛國英雄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敬仰與思念。

滄海桑田,今天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三忠廟已經不多。然而,在佛山南海丹灶的荷村社區楊家村和西城社區大果村,依然完好地保存著兩座三忠廟,繼續傳承著三位英雄的愛國主義精神。

“廟裡傳承著的是村民的精神信仰。”76歲的楊家村村民楊漢輝說,每一代的村民都用三忠廟的古訓教育下一代,要堂堂正正做人,不做有愧於天地祖先的事情。

低調古廟傳續700多年香火

走進丹灶鎮楊家村,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片村前池塘,池塘岸邊的大榕樹下,老人們圍坐一起談天說地,身邊的小孩或在學步車上搖搖晃晃地學走路,或在追逐打鬧,一派悠閒和諧的氣息。

在楊家村村南,低調的三忠古廟與楊氏大宗祠齊頭而建,沿村前水塘一字排開。這座古廟屬於硬山頂建築,佔地約200平方米,大門兩邊一副石刻對聯仍清晰可見:“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下為河獄上為日星”。兩句話分別出自文天祥的《正氣歌》和《衣帶歌》。

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

三忠古廟所紀念的正是並稱為“宋末三傑”的文天祥、陸秀夫和張秀傑。

宋朝末年,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拒絕元軍以高官厚祿勸降,英勇就義;崖山海戰兵敗時,陸秀夫為避免被俘受辱,揹著宋朝衛王趙昺蹈海而死;崖山海戰兵敗同年,主戰派張世傑溺亡於平章山下。

忠義對後世的影響潛移默化,宋末三傑的風骨也始終在鼓舞著後世。為此,人們在多地修建了三忠廟,以此紀念三位愛國英雄,楊家村的三忠古廟正是其中之一。

走進這座三忠古廟,只見這座兩進式的古廟兩邊懸掛著一卷卷的塔香,這是村民集資購買以供奉三位忠臣的香火。

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

經過700多年的歷史,三忠古廟的牆壁幾乎全被後人供奉的香火完全燻黑,可見代代村民之誠心。

歷史上,這座三忠古廟歷史上進行過多次重修。多次修繕令古廟得以完整保存,即便是文革動盪年代,三忠古廟也安然度過——當年,村子裡一直把這些祠堂、古廟充作碾米廠、五金廠,直到打倒“四人幫”以後,才把工廠遷出,1980年之後又開始籌錢維護。

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

古廟內左側牆壁上有一處碑文,詳細記錄了古廟最近的一次重修。

講誠信倡廉潔,文明家訓代代傳

每年二月廿二,就是楊家村最熱鬧的節日“三忠誕”。村民們以及來自珠三角周邊城市、港澳、甚至外國的親友們都會回到楊家村,前往三忠古廟祭拜三位愛國英雄。“最多的一家人吃飯時擺了10桌,每桌8人。每年三忠誕回來的人比春節還多。”64歲的楊家經濟社社委楊慶在說。

在楊漢輝的記憶裡,以往的三忠誕是楊家村最隆重的節日。三忠誕當天,村民們會舉行“搶炮圈”活動——村民們先用磚砌成一個2米高的塔形物,放入稻草、樹枝,然後燃放爆竹,將代表好運的圓圈擊至空中,圍觀的人會爭相接搶綵帶,如果搶到前三個炮圈,寓意著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都會豐衣足食。

除了搶炮圈,三忠誕時還會舉行舞獅、遊街、唱大戲等文化活動,村子裡好不熱鬧。“還是孩子時,我們最期待的就是三忠誕,非常開心。”楊漢輝回憶。

雖然,這些民俗活動現在很多都已經簡化了,在三忠誕已經不再舉行,但是每逢現在三忠誕當天,每家每戶都會邀請親朋好友過來聚餐敘舊,共同度過這個傳統節日。節日當天,大家以聚餐敘舊為主,但是三忠誕上村民們對愛國英雄和優秀楊氏祖先的紀念和傳承數百年來從未間斷。

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

“三忠誕”是楊家村每年最大的盛事

在楊氏大宗祠的門邊有一副寫著“四知傳世澤,三喜接家聲”的對聯。這副對聯還有一段故事,東漢廉吏楊震在任上曾有人想向他行賄,雖然當時並沒有第三者,楊震還是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為由,拒絕受賄。

“三忠廟對我們來說是一種信仰和文化遺產。”楊漢輝說,村民們一代代傳承著三忠廟和楊氏大宗祠中所蘊藏著的精神財富,如果一個孩子帶了一樣不屬於家裡的東西回家,家人都會問清楚來源,確保小孩子沒有違反“誠信做人”的家訓。

荷村社區兩委幹部、楊家村村民楊沛華表示,自己在村中文化的薰陶下,也非常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她一直教育孩子,不一定讀書要很厲害,但是互助友愛和誠信的精神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楊慶在認為,三忠廟的文化遺產對於塑造楊家村淳樸的民風有著積極作用。他回憶,在上個世紀90年代六合彩盛行的時候,楊家村幾乎沒有參與其中的村民,村民因為比較單純,當地極少發生村民引起的治安案件。

受三忠廟裡三位愛國英雄的影響,楊家村的村民也有著深厚的保家衛國情懷。一直以來,每逢徵兵活動,楊家村青年都會特別踴躍,而青年的家人們也十分支持。近幾年,楊家村就有幾位參軍的青年因在部隊表現優秀而留隊。

弘揚優秀傳統,擬將宗祠打造成學習場所

曾經,三忠廟旁邊的楊氏大宗祠的一部分是作為村民的私塾使用,現在村民們也打算重新規劃,讓楊氏大宗祠變成三忠廟歷史文化館以及孩子們村裡孩子的學習場所。

楊沛華介紹,楊家村計劃在楊氏大宗祠設立兒童活動陣地,放置一批書桌書櫃,將其佈置為固定的兒童學習場所,形成學習氛圍。同時,家長義工和黨員義工也會在楊氏大宗祠定期組織讀書會等義工活動,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精神陣地不能丟,要讓下一代也繼續傳承下去。”楊沛華說。

布衣和尚巧計建廟

除了楊家村的三忠古廟,在丹灶鎮西城社區大果村完好地保存著另一座三忠廟。這座三忠廟地勢較高,視野開闊,踏上九級石臺階之後是一個大約1000平方米的廣場,正中有一條長約50米的麻石路,古樸又氣派。

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

這座三忠廟佔地面積較大,左右各有一個偏廳,建築格局保存完好,在當地非常少見。

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

大門上有一幅石刻對聯,描述的是700多年前厓山海戰的壯烈場面。

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

廟中,記錄著宋末三傑的事蹟與修繕前的舊照。

72歲的大果村村民杜靄和推測,這座三忠廟應該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建立的。而提起其由來,杜靄和講起了一段古仔:好久好久以前,話說有一日清晨,大果村民們驚奇地發現“稽崗”的山坡上(現三忠廟位置)有一群螞蟻,密密麻麻在地上湊成了“三忠廟”三個字,此事很快就在村裡傳得沸沸揚揚。原來,有一位布衣和尚途經此地,覺得當地民風淳樸,大果村一帶是片腹地,於是心生一計,晚上用糖水在“稽崗”的山坡上寫下“三忠廟”……後來,在布衣和尚的發動下,村民們出錢出力,蓋起了這座三忠廟,供奉三位愛國英雄,延綿至今。

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

西城社區大果村的三忠廟就坐落在社稷旁。

雖然兩座三忠廟的建立並無明確的淵源,但它們傳承下來的傳統優秀文化,是整個丹灶鎮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作為康有為故居所在地的丹灶鎮,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早在2015年,丹灶就拿下了“全國文明鎮”稱號,成為當年佛山創文期間唯一成功創建的全國文明鎮。去年,丹灶鎮成為佛山全市唯一的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工作示範點,並通過了全國文明鎮複評。

在更早的2013年,丹灶創立了“有為翹楚”道德人物評選活動,以忠勇、仁愛、公義、尚禮、明智、誠信的“有為六徳”評價體系在丹灶全鎮各個領域發掘模範人物。該活動更是成為了2016年“佛山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鎮街品牌”項目之一。

一年一度的康有為文化節也是丹灶鎮的品牌文化活動,在廣佛乃至珠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新時代·新丹灶”2018第十五屆康有為文化節即將在8月31日拉開帷幕,七大精選項目將歷時三個月,結合深厚文化底蘊、生態旅遊資源、休閒運動元素,為市民群眾奉上一場極具丹灶特色的有為文化盛宴。至今已舉辦10多屆。文化節期間,一系列龍舟賽、馬拉松、鎮長創新獎評選等活動舉行,為市民提供豐富的文化大餐。

此外,全國“康有為獎”書法評展、廣東省有為文學獎——“有為杯”報告文學獎等文化活動也先後在丹灶上演。

丹灶鎮鎮長張應統曾表示,丹灶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軟硬結合,持續提升轄區的整體生態環境和城市文明形象,以文明的力量推動丹灶快速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瞭望東方週刊

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有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义榜样营造文明村风民俗

有為故里推崇三忠,丹灶以忠義榜樣營造文明村風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