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這小疙瘩竟是娃身體的“警報器”!還不趕快摸摸、按按、量量

科長也是很服氣咱們當媽媽的,在照顧寶寶這件事上,簡直是“育兒圈的福爾摩斯”,一般人發現不了的寶寶身體變化,媽媽們一看一個準!

你注意到了嗎?寶寶耳朵後面和脖子上,有一個小疙瘩,一按會滑動。

媽媽們一旦發現,孩子身上突然長出“小疙瘩”,難免會各種慌張,扒著科長的文章底部留言,著急開問:

“寶寶耳朵後邊有兩個小指甲大小的小鼓包,一按就會跑,也不痛,這是什麼情況啊?不會得了什麼不好的病吧?”

“科長快回復我!我家娃脖子上總有個小腫塊,寶寶一呼吸道感染,它就變大,是併發症麼?急急急!”

這個“小疙瘩”確實和生病相關,今天科長和你聊聊:

小疙瘩為什麼會“變大變小”?

什麼時候可以忽略,什麼時候要帶娃去醫院?

疙瘩雖小,威力很大

我們能摸到的這個“小疙瘩”,就是經常被提到的“

淋巴結”。

淋巴家族很大,遍佈小寶寶的全身,但只能在淺表部位(如耳後、脖子)摸到,大的如蠶豆,小的像綠豆。

它就像“安裝了報警器的防盜門”,做為威力很大的屏障,為孩子清除入侵身體的細菌病毒;一旦免疫系統被攻破,小疙瘩就會變大,警報孩子身體出現了炎症。

面對各種炎症的攻擊,身體會啟動免疫系統與細菌病毒抗爭。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免疫系統之一的淋巴結,容易增生變大;青春期之後就會慢慢縮小。

這也是我們大人,摸不到小疙瘩的原因。

那麼淋巴結髮出警報,變大後,我們是“應戰”還是“靜等”?

這小疙瘩竟是娃身體的“警報器”!還不趕快摸摸、按按、量量

用摸、按、量試探“敵情”

摸一摸是否滑動,按一按軟硬度,量一量大小。

應戰:破壞孩子健康的淋巴結

● 總體表現

① 淋巴結持續腫大,直徑超過0.5釐米,不消退。

② 幾個淋巴結粘連在一起,不能滑動。

③ 淋巴結短時間內迅速變大且硬

④ 淋巴結腫大的同時,伴有發熱等其他症狀。

這小疙瘩竟是娃身體的“警報器”!還不趕快摸摸、按按、量量

● 典型代表

① 卡介苗接種後的反應:左腋下出現無痛包塊,大多進行保守治療,可在結核科隨診。

建議:先做 B 超確定包塊性質,再接受 PPD(結核菌素皮試)檢測,確診是否為卡介疫苗引起的。

② 川崎病的淋巴結腫大:不明原因高熱,可引起皮疹、口唇乾裂、手指/腳趾端脫皮、淺表淋巴結腫大等。

治療:用心臟超聲及時診斷,靜脈丙種球蛋白沖劑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療,可及早根治

注意: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半年之內不能進行預防接種。

③ 細菌感染的淋巴結炎:通常痛感明顯

一週或兩週內會迅速長大到1公分以上,伴有腫痛、發燒。

惡性腫瘤導致的淋巴結炎會伴有發熱或者體重減輕,需及時就診。

此外,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多喝水;多運動,提高免疫力。

這小疙瘩竟是娃身體的“警報器”!還不趕快摸摸、按按、量量

靜等:毫無攻擊力的淋巴結

① 這種淋巴結,和童年期的孩子一樣,特別調皮,變大又變小,總是小於0.5cm,就是不消失,直到青春期。

摸起來:不痛,還滑滑的,軟軟的,動來動去,孩子沒有任何不適。

② 這個時候,我們不用慌張,不用給娃吃藥和打針。

每天洗澡後,檢查寶寶的耳後、腋下和股溝。只要淋巴結不越過0.5cm,注意觀察就好了。

總有一天會自動消失的,你和孩子,不戰而勝~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