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很多人都以為“餐飲”賺錢,其實卻是最易賠錢的投資!

每當我們看著商場裡排隊吃飯的餐館生意火爆,心裡難免嘀咕著以後有錢啊一定要投資一個餐飲店玩玩!這份期盼就好比購買一臺印鈔機一樣,感覺投資了即可登上人生顛覆!

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筆者一個從事多年餐飲策劃的朋友黃老師直言:即便是他這樣玩了6年多餐飲策劃的人,都不敢開餐飲店!

這個觀點顛覆了筆者多年以來的世界觀,同時筆者也感到疑惑了:為什麼不敢開?餐飲賺錢真的不容易嗎?

很多人都以為“餐飲”賺錢,其實卻是最易賠錢的投資!

股票不行,房住不炒,那麼投資要投什麼?在這個大環境下,現在有很多的投資加盟者想去創業,他們腦海中都認為投資餐飲店會賺錢,但實際確實往往相反。

這是為什麼呢?

黃老師說了“開餐飲賠得快,關門得更快”。

下面是黃老師給大家總結的“餐飲店看著賺錢,但實際很容易倒閉”的原因吧!

很多人都以為“餐飲”賺錢,其實卻是最易賠錢的投資!

一、投資者的決策失誤

餐飲企業的成功要得益於決策正確,而經營失敗往往是由於決策失誤。

所謂“隔行如隔山”,大多數餐飲投資者都是行外人,看著表面的熱鬧卻不知道內在的門道,因此往往決策都是拍腦袋的行為。決策失誤,又是外行決策或市場調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在我們看來,經營的決策包括對市場、人才、宣傳推廣、財務運營等方面的經營決策,餐飲店進行重大的決策時,要慎重地權衡利弊。當然,任何行業的決策都要採用專業的市場判斷或計算決策法,充分估計風險後才進行風險分析。

二、缺乏專業化管理

除了廚房的出品,餐飲門店要運作經營,管理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如何把門店運營好。

不少投資者都明白這一點,但他們在現實的工作中卻沒有辦法把員工管理好。

管理者在管理中常常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以“家庭作坊”方式來管理餐飲門店,卻把專業化管理置於一旁不顧。

而通常餐飲企業的決策者,更偏向於任用家庭成員在關鍵崗位上,或者將自己的熟人朋友安排進去。

但隨著門店的發展,如果還不能“親情”等家庭方式的管理,餐飲店的發展將會受到阻礙。

請不要忘記,有一門學科叫做“餐飲管理”。

很多人都以為“餐飲”賺錢,其實卻是最易賠錢的投資!

三、倖存者效應

很多餐廳外表看上去是火爆,但卻最容易讓外行人誤解,這是賺錢的特徵!

黃老師舉了個例子,以廣州中心城區的餐廳為例,每天翻桌三輪的收入,是給房東的租金,翻到第四輪,是給員工和各項運營成本的費用。而第五輪之後看,才是投資人自己賺的錢。

所以啊,當你看著每天中午爆滿的寫字樓下的餐廳,其實每個月老闆口袋裡的收入相當可憐。更不用說週末節假日等排隊的情況,充其量也就是那幾天收入而已!所以,別被眼前的倖存者懵逼了對真相的認知!

四、專業人士滿天飛

一個餐飲品牌擁有各領域的“專業人士”成為股東合夥人,這樣的玩法在餐飲圈裡數不勝枚舉。

事實上,對餐飲投資有興趣的人太多了,而開餐飲店並不是只要求依靠廚師煮出一份好吃的東西就可以的。

這是一個綜合維度的考量,無論是核心的出品,還是服務,還是原材料採購,還是後期的推廣營銷,還是後廚的管理等等等,都是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考慮。

而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只會站在他擅長的角度去看問題,美其名日是“跨界”,實際可能是亂點兵!

五、低門檻競爭

餐廳是一個門檻低的行業,不是說現在隨便都可以開餐館,而是決定進入的行業的要素很低,其中不少人抱住一點“資金”就往裡面殺!

直接說,餐飲投資目前人太多了,我們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現在的步行街上、商場等到處都是餐廳,可以說,現在的餐廳數量已經是五年前的十倍以上!

當然,我們也不是說吃飯的人數不會變多,但是這今年餐廳的出現絕對比人口的增長來得快,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出外就餐的人多了,有十個人吃飯,但卻從以前的一家參與可以選擇,變成現在的十家飯店可供選擇!

競爭就是這樣變大了!市場很現實,一直以來都是優勝劣汰,當出現供過於求時,自然大多數投資餐館的人就感覺不好做,所以才有了現在的餐廳倒閉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