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魂系汤浦(电视文学剧本)

《丰碑》是一篇由浙江省省长沈祖伦指令采写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王志良的先进事迹报告文学。成文后速送省政府。随后,沈祖伦将此报告文学批转省广电局,提议把王志良的事迹搬上荧屏。以下刊登的是笔者应浙江电视剧作中心之约撰写的电视文学剧本《魂系汤浦》。

——题记

1、1983年大年初一凌晨,汤浦公社汤湖大队老党员宋仁发的农舍里。

宋发的鼻孔里发出阵阵酣睡声。他头发花白,脸象朵凋谢了的黄菊花。

闹钟发出轻微的“嘀嗒”声。

时针走到三时,一阵“嘀呤呤,嘀呤呤”的声音响起。

宋仁发一个鲤鱼翻身。作为一个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仍然保持一个老兵的习惯。麻得地整衣下床。

他拉开房门,不由一阵寒禁。

屋外一片洁白,风呜呜地怒号着,呼啸着,屋前的一棵大柳树在号叫声中落下积雪。大雪虐地飘扬。

凛冽的寒风频繁地灌进宋仁发的半敝半闭的棉衣里。他感到浑身上下一阵哆嗦,裹紧了棉衣,急忙关上大门。

宋仁发退回屋中,楞楞地坐在板凳上,嘴里喃喃自语:“这雪,这可恶的雪!”

魂系汤浦(电视文学剧本)

王志良同志遗像

他抬起头来,目光接触到端端正正悬挂堂屋正中的遗象。

遗象近镜: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黑黝黝的长方脸有棱有角,浓黑的眉毛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嘴角有点上翘,显露出一股坚忍不拔的神色。

[画外音]:“今天是大年初一,他已经走了两年多了。按乡俗,新坟要上头三年,今年是第三个大年初一了,可这暴风雪……做人一世,讲的便是一个‘情谊’两字,这是革命之情,同志之谊。”

他果断地站了起来,拿起昨晚已经准备好的手电筒,拉开大门,迎着风雪冲出门去。

魂系汤浦(电视文学剧本)

2、花坎岭

连绵起伏的峰峦、群山绵绵不断地伸殿开去。花坎岭的山路弯弯曲曲,大雪掩盖着路面,积雪又厚又松软,宋仁发气喘嘘嘘地用竹棍拨拉着探路翻坎。

3、沙谷溪

蜿蜓曲折的沙谷小溪,溪水沿着山脚涓涓地流着,落下来的大朵大朵的雪花在溪水中消失了。

魂系汤浦(电视文学剧本)

溪旁,宋仁发脱掉鞋袜,挽起裤腿,在冰冷的溪水中摸索着过涨。

4、北蚕山

东方渐渐发白。

满山银装素裹,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一张白网。

宋仁发喘着粗气,一步高、一步底地向山顶攀登。不断滑到、爬起。

接近山顶处,露出一座洁白的坟墓。

魂系汤浦(电视文学剧本)

当年与王志良一起工作过的老友田桂生等祭扫王志良墓

宋仁发来到墓前,抖了抖身上的积雪。按习俗,绕着坟地慢慢地走完三圈,最后站立在墓碑前,恭恭敬敬地向坟墓三鞠躬,默默地说:“王书记,乡亲们惦记着您。您走了快三年,汤湖可是年年丰收……”说着,他用冻僵了的手颤颤抖抖地从怀里取出一封鞭炮。顿时,六声清脆的鞭炮声冲破北蚕山的寂静,余音久久地回旋着。

魂系汤浦(电视文学剧本)

墓碑近镜:王志良之墓。

推出片名:魂系堤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