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每当想起许昌的大豆腐,我就急得抓耳挠腮!

每当想起许昌的大豆腐,我就急得抓耳挠腮!

每当想起许昌的大豆腐,我就急得抓耳挠腮!‖老家许昌

文‖王振江

图‖董占永

想吃许昌的大豆腐啦——想起来就直咽口水。

朝思暮想,抓耳挠腮,不断回味——上瘾啦。

许昌河街是豆制品之乡(亦是蒋委员长的祖籍——《金陵春梦》),当年(1970年)我家就住在河街通往市内的道路上。

我的同学大都是河街沿线的人家,除了逢年过节有同学送给我们家大豆腐,平时去乡下赛篮球,一场剧烈运动之后,口干舌燥,我们就跑到豆腐磨坊里,扒在压制大豆腐的墩子上面喝那浸出来的豆味水。这些大豆腐除了豆的品质好之外,与当地的水源、水质关系很大。

这豆腐无论凉拌,煎炸,炖食,各种炒食等都是绝顶美味,无与伦比,以至于许昌的腐竹风靡全国。许昌河街的人如今还有许多年年在祖国各地做豆腐,卖豆腐。

2012年,在西安,我家门口的菜市场来了一个许昌的小媳妇,卖许昌工艺制作的大豆腐,那大竹簸箩里的大圆豆腐块,边缘突出来一圈圆弧。压制豆腐时,中间是圆木盖,这圈圆弧,是大石头压上圆木盖挤出来的,很有特点。通过这圈圆弧,搭眼一看,就知道是许昌的大豆腐啦。

小媳妇很会经营,嘴很甜,一切都做得恰到好处,特别是那口许昌普通话,听起来非常亲切。

以后的三年里,我一直都买这个小媳妇的豆腐,逢年过节,亲戚还专门打电话让我给多买上几斤,招待客人用。小媳妇赢得了很多固定用户。尤其年前这几天,一次摞它五、六块,一块上百斤,买家都是十斤、二十斤地买。

去年,过罢年,小媳妇没来,来了一个小伙子,高高瘦瘦很精明,因为不方便与小媳妇聊天,我便和这个小伙子聊起天来。

都是许昌老乡嘛,不想贪你点什么,不想占你的便宜,就想和你说几句许昌话,过把说河南话的瘾。不曾想,叙完老乡情,这小伙子大老远地看见我,就把脸扬得高高的朝天上看去,装作没看见我。

于是我就给这个小伙子起了个“朝天看”的代名词。每当赶集回来,媳妇就会热切地问我:“朝天看了吗?”

我说:“朝天看了。”

“嘻嘻嘻!”

“哈哈哈!”

很好玩滴!

再一年年罢,又来了一个中年男子,小个子,小胡子,小眼睛,小机灵。操着许昌普通话,把豆腐卖得,精致得,切得有半斤、六两、七两、八两的块儿摆在那里任你选。

那天,我又用许昌话与他叙老乡情,他一下子捂住了嘴,不敢说话了。从此,我每买许昌的大豆腐都要和他打哑谜,伸出仨指头,他就领会地给我切三块钱的,如果不够,他就会用颤抖的手在豆腐上比划过来,迟迟不敢下刀……

我还是忍不住再去买他的豆腐啦。那个豆腐摊上没了顾客,卖豆腐的孤零零地从早站到晚,其他卖豆腐的早早地收摊了,唯有这个摊儿在坚守着。豆腐不新鲜了,更没人敢买了。

今天我又想吃豆腐啦,那人看到我猛地捂住嘴,低下头装作没看见我,我也朝天上看着,装作没看到他,在他旁边的豆腐摊儿上买了一块儿其它地方的豆腐。

照样能吃,照样是豆腐味儿,何必呢?

许昌大豆腐的情结永远沉淀在我美好的记忆里了!今年回许昌我得天天吃许昌的大豆腐,因为,那豆腐是我的命根子啊!

每当想起许昌的大豆腐,我就急得抓耳挠腮!

(文中图片由董占永先生提供,版权归董占永先生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每当想起许昌的大豆腐,我就急得抓耳挠腮!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