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红楼梦》如果贾母硬要贾宝玉娶了林黛玉会出现什么结果?

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贾母硬作保山,定可达成心愿。不用问王夫人,百事孝为先,若是一顶"不孝”大帽子砸下来,別说王夫人,就是元春也承接不住。也不要说什么后宅手段,邢夫人在一旁看着,王夫人怕不敢那么大胆。问题是娶了以后会如何?我认为黛玉可能绕不过三道坎。



一,王夫人。做外甥女,王夫人对黛玉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做儿媳?则可以对林黛玉的"病西施""狐媚样"明正言顺的修理了,并且还可以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让人有苦说不出。



你身体病弱,好吧,给宝玉赐几个通房,小妾,为你分忧。你身体娇贵,好吧,让旁人替你打理家事,你伤春悲秋是吧,是时间太闲了,帮我抄抄《金刚经》,陪我礼礼佛吧……拒绝?呵呵呵,你想不孝吗?



二,妻妾之争。黛玉曾经亲热的称袭人为"好嫂子",有读者认为黛玉不吃醋,其实,所处位置不同,心情也会不一样,况且当时的宝玉见了黛玉,眼里便无其他人。自然不大在意袭人未来姨娘的身份,可是婚后呢?



林黛玉早就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他怎么会任由姨娘做大?可是,那些妾室们都是有王夫人做后台的。林黛玉又怎么斗得过?



如果结婚以后,宝玉不再终日绕着黛玉,而是光明正大的离开她,走进其他女子的屋子调笑欢乐,明铺暗盖,我不信黛玉会淡定的下来。即使那女子不威胁她正妻宝座。除非她对宝玉没感觉。可是事实证明,黛玉离不开宝玉。这种情况下,怕是林黛玉积郁成疾,距离返回警幻仙界的时间不远了。



三,日常经济。生活不是诗词,不会你想怎样就怎样。它需要银子。可是贾宝玉却是个万事不理的富贵闲人。手中却无自由支配的经济权。秦钟死后,他甚至没有为秦钟修理墓地的银子,那么结婚以后呢?



人婚前婚后的事情是不一样的,结婚以后有许多社会上的人情世事需要打理。而应酬是需要金钱支撑的,王夫人不满意林黛玉,自然会难为贾宝玉,不是不疼贾宝玉,主要是通过贾宝玉去为难林黛玉,这样,贾宝玉就成了受夹板气的老鼠。



贾宝玉情志不舒,心情不畅,见了林黛玉,怕是不会再如婚前那样温柔体贴,伏小做低。而林黛玉又是眼里不揉沙子的。这样问题就来了。有了矛盾,婚前的甜言蜜语,柔情蜜意都成了泡影。两个人也会由人人看好的佳偶变成相看两相厌的怨侣。


萍风竹雨123



贾母硬是让宝玉娶黛玉,就是说下命令式的,那么有两大关口基本过不去:

一是元妃那关过不去;

二是黛玉今后的婆媳关系越不过去。

这是一个伪命题,别说贾母,当时条件下任何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这么干,更不用说智慧的贾母了。

不会蛮干不代表不动脑筋,实际上,贾母和王夫人在宝玉今后妻子人选问题上早就开始斗法和较量了。黛玉还未进府,估计婆媳二人就已经对此问题有了一些思考。

黛玉进贾府的当天,在王夫人的荣禧堂,王夫人就为一件“最不放心的事”“嘱咐”黛玉,今后一定要和宝玉保持距离,结果呢,仅仅一顿饭功夫之后,贾母就安排宝黛几乎算同居一室了,二人卧室只隔一帘,日则同行同坐,夜刚同息同止,亲密友爱,言和意顺,不知王夫人当时心情,用一句当下时髦的话说:求王夫人心里阴影面积!


然后就是宝钗来了,也是一番长住的架式,贾宝玉有玉,人家薛宝钗就有一个金锁,而且上面錾的八个字和宝玉的恰是一对,和尚说了,要有玉的方可配成姻缘,“金玉良缘”这个舆论先造起来,理论依据竖起来。贾母怎么办呢?老太太稳坐贾府第一把交椅多年,岂是吃素的?眉头都没皱,计已上心来。第二十二回,贾母高调宣布,要亲自替宝钗过生日,理由就是宝钗十五岁了,算是将笄之年,古时女子十五岁为“及笄”,笄为簪,就是到了可以插簪的年龄了。《礼记》“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古人还有行笄礼的习俗。所以,贾母此举,就是要昭告众人,宝钗已成年了,“家有小女初长成”,媒婆们可以上门提亲了。

第二十五回,王熙凤借吃茶当众开黛玉的玩笑: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你给我们家作媳妇,少什么?(指宝玉)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凤姐这一席玩笑算是当众捅破了宝黛姻缘的窗户纸,让宝黛二人的关系公开化了。凤姐真拿这事开玩笑呢?别说这等贵族世家,就是小民百姓,闺阁女儿和公子的品行名声何等重要,如果没有贾母的默认授意,王熙凤也不敢将二人往这个方向开玩笑。


贾母这里刚开端,王夫人、薛姨妈当然也不会闲着,很快,元妃赏下了端午的节礼,偏偏宝玉和宝钗二人的一个样,而且比其他姐妹丰厚,我前文有分析,这个节礼倒极可能被王夫人动了手脚了,不管是否被动手脚或调包,贾府唯一可常见元妃的只有做为母亲的王夫人,她若想让元妃的天平倾向“金玉良缘”,怕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元妃又指示贾府去吃皇家供奉的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这个打醮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四出戏谶伏四件大事在此不说,另一个就是张道士为宝玉提亲了,张道士保媒的那个女孩儿十五岁,模样聪慧根基家当也配得上,这个条件简直和宝钗一样啊,还有人分折说张道士说的就是薛宝钗,是以此对贾母的试探。贾母呢,直接以宝玉命里不宜早娶拒绝了。贾母还来一个不可辨驳的理由:和尚说的。

贾母以和尚说了宝玉命里不宜早娶的这一招一推出,对王夫人集团的打击还是有力的,有贾珠早婚早夭在先,老太太又这么一讲,谁还有胆子让宝玉早点娶亲?元妃也不能不顾弟弟性命赐婚吧!关键是宝钗是拖不起的,真让宝玉十八九岁再议亲事,那宝钗可真成老姑娘了。贾母这一招实在是高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通过这个端午节,元妃的力量已是或明或暗的对宝玉终身起作用,万一元妃一个赐婚,这个可能绝对有,那时贾母多年准备和心血将付之东流。所以,只有拖时间,宝黛钗三人最耗不起的是宝钗,贾母真是一番苦心,这也算使了绝招了。


清虚观回来,宝玉黛玉因张道士提亲引发了一场大闹,引出贾母哭诉出那番有名的“冤家”论:

“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宝玉黛玉只知吃醋,耍小儿女的脾气,哪里知道老祖宗为他们费的这番苦心!贾母这一番哭诉等于又一次当众公告宝黛的关系,摆明立场,她就是要她的这对小冤家和和美美的永远在一起。不是第二天,又大张其鼓的让凤姐去给二人说合嘛,凤姐拉了两人到贾母跟前,笑道:

“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象‘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说的满屋里人都笑起来。

凤姐、贾母这么几次一唱一合,宝黛二人的关系和贾母的态度应该是举府皆知,似乎板上订钉,几无更改的可能了。但王夫人集团在清虚观打醮受打击后,再加上宝黛这么一闹,又生出两桩后遗症之事:一是一向端庄有涵养、深受下人爱戴的宝钗当众发怒了,训斥小丫头靛儿:

“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

另一件更严重,金钏正撞上倍感挫折的王夫人的枪口上,因和宝玉几句顽笑而被撵了出去,羞愤跳井自杀。

王夫人集团会就此罢休吗?当然不会,一方面,王夫人继续做元妃的工作,元妃命大家入住大观园时,特点名令宝钗等姐妹们住进去,众姐妹只有宝钗属于走亲戚,是客居,黛玉虽然也是亲戚,因父母皆无,是不可能再回扬州了,元春偏偏点名宝钗,格外看重她,这当然是王夫人集团的施压。另一方面,宝钗的丫鬟莺儿认了茗烟的娘做干娘,宝钗又拉拢袭人为同一阵营,自已也是不分早晚的往怡红院跑,连晴雯都对宝钗意见大的很,抱怨她有事没事来坐着,害的他们三更半夜睡不成觉。宝钗暗下做功课是很努力的,作者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怡红院里的一个粗使丫头小红,连主子宝玉和总经理王熙凤都不认识,宝钗却仅凭听她的声音就知道是宝玉屋里的红儿,而且还知道她是一个“眼空心大,刁钻古怪的东西”,宝姐姐真是辛苦了。

上面略举几例,便可以看出,以贾母、王熙凤为代表的“木石姻缘”支持派和以王夫人为代表的“金玉良缘”支持集团,一团和气的表面下是暗流涌动的激烈斗争,贾母就一个字“拖”,王夫人集团则寻找时机,趁机而动。因有各方制衡,不可能撕破脸皮,如果贾母霸王硬上弓,指令二玉结婚,王夫人表面不会反驳,但很快就可能接到元妃赐婚二宝成婚的谕旨。既便没有元妃的因素,既使二玉已经成婚,只要王夫人十分不喜欢黛玉,这个婚姻也持续不下去。一个“孝”字,在《红楼梦》时代,不单纯是道德,而是“法理”,忤逆父母,属大罪。这也是王夫人虽握有元妃这张王牌,也不敢下手太重的原因所在!


屏山品红楼


如果贾母硬要贾宝玉娶了林黛玉,结果会怎样?

先讨论这事的可行性。我认为完全可以。贾母是贾府的最高长官,不管王夫人对她有多少意见,明面上什么事都还得以老祖宗的主意为准。

有这个“明面上”就好办,只要贾母愿意,她硬要贾宝玉娶了林黛玉也好,硬要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也罢,别人都只能遵照执行。唯一的阻碍可能是元妃,毕竟她的身份比贾母高。但元妃也知道府中的等级秩序,她犯不着为了这件事跟贾母顶撞。毕竟元妃跟贾母、跟黛玉都没什么过节,她的端午赐礼暗示属意宝钗,多半只是顺应母亲王夫人的要求。在书里,当着黛玉和宝钗的面,元妃都一样夸奖,看不出她的倾向性。

那么,如果贾母硬要宝玉娶黛玉,王夫人会不会再一次请元妃出面阻止?我觉得未必。端午赐礼已经试水一次,显然没什么效果。毕竟,从礼法上说,元妃不适宜干涉贾府长辈的决定,又不是皇帝赐婚,说到底元妃在贾府也是小辈啊。就算王夫人要求,估计元妃也会考虑这样做妥不妥。贾母如果硬抗到底,元妃也不能怎么样啊,反而会割裂彼此的亲情人伦关系。

事实上,在贾府,除了王夫人,似乎还真没有谁会反对宝黛联姻。参见我之前回答的《有人说整个贾府都在反对宝玉和黛玉的结合,但是贾母却支持他们,对此你怎么看?》,除了贾母,包括贾政、王熙凤,无论从亲缘角度、利益角度,都没有支持宝钗、反对黛玉的理由。所以,如果贾母硬要宝玉娶黛玉,大概只有王夫人会不高兴,别人都好说。这事其实还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在书里,贾母不是那种“硬来”的人。王夫人坚决反对的话,贾母也不会不考虑如何处理周全。那是另外的话题,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总之,如果贾母硬要宝玉娶黛玉,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我认为是可能的,而且是比较顺畅、没什么阻力就可以成功。

那么接下来,当宝玉真的娶了黛玉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觉得要分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贾母尚在世的时候,宝黛姻缘应该会很美满。

如前所述,除了王夫人之外,这段姻缘没有谁会不满意。既然贾母是强力促成这份姻缘的人,只要她身体康健,没有意外因素,自然也会继续为小两口保驾护航。新婚燕尔的小两口心情舒畅,跟谁都会处得好。没有谁会没事给他们添堵。一句话,他们会继续像以前在大观园那样过着风花雪月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好日子,而且现在关系不但明朗了,还升级了,得到的优渥待遇只会比以前更多。

当然,王夫人会不开心,非常不开心。这时宝钗母女应该早就离开贾府了,王夫人身边也没有可以吐苦水的人。一来因为别人多是宝黛姻缘的支持者,和她不是同道,二来毕竟她也得遵守明面上的尊卑等级秩序,贾母护航,她就算再有情绪,也只能隐忍不发。

但王夫人的情绪一定是一枚定时炸弹,当贾母过世之后,王夫人理所应当地成为内务一把手,真正考验宝黛婚姻的时刻就到来了。这就是我想讨论的第二阶段。

很多人都认为宝黛捱不过这个阶段。王夫人一定会明里暗里给黛玉施压,有事没事挑刺,身体羸弱的黛玉将不堪承受身心两方面的重压,光是没有孩子这一点就可能把她压折;宝玉毫无生活技能,年岁渐长也不能永远逃避家庭责任,到时父母施压,妻子帮不上忙,任性惯了的公子哥儿可能就会破罐破摔,越发沉湎于声色犬马,而这必将刺激黛玉……最后,生活中磨人的点点滴滴将耗尽两个人的爱意,一段真情变成一地鸡毛。没有了感情的婚姻名存实亡,黛玉将无法接受这种变化,很大可能又气又病,最后还是撒手人寰……

不得不说这种可能性很大,按常理来说基本上应该就是这种结局了吧。所以我觉得《红楼梦》里,让宝黛爱情在婚姻前止步,让黛玉没有机会步入婚姻就已经泪尽而亡,其实是最好的结果了。唯有这样,这份爱情才格外美丽动人,不会因为生活的磨损而变质。

但我还是愿意开一开脑洞,讨论一下这种“必然”结局外的另一种可能,就是宝黛姻缘历经磨难之后步入正轨、稳步上扬的可能。

来看看都有哪些困难:

黛玉身体不好,没有子嗣地位不保——黛玉的病多是心病,只要婚后琴瑟和鸣,心情舒畅,很有可能身体会好起来,生个一儿半女也不是没可能。退一步说,就算没孩子,可以让姨娘去生,只要宝玉坚持对黛玉的态度,黛玉的地位就不会动摇,别人想撼动也没办法。

宝玉亲近其他女孩子,会让黛玉吃醋——如果姨娘生孩子能帮助稳固黛玉地位,黛玉吃什么醋?宝玉不会只有她一个妻室,这点在婚前黛玉就明白,在当时也合情合理,黛玉也接受。只要宝玉爱的是她不是别人,其实就跟婚前没差别。何况,宝玉婚后未必继续“多情”,也可能反过来收心护妻。事实上,宝玉发现龄官和贾蔷的恋情后,就对袭人说过“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表明他已经有所感悟,知道多情没有意义,每个人的感情总归要归拢一处。(参见之前回答的《中,为什么宝玉见到龄官和贾蔷的交流后十分感慨,他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黛玉身体不好,缺乏经验,难以管家——未必。如果黛玉调理好了身子,学习管家,对她这么聪明的人来说并不困难。退一步说,就算黛玉没精力管或者不想管,只要王夫人同意,凤姐继续管理也未尝不可,至少一段时间内是可以的。

宝玉拒绝上进,不考功名,无法为家庭作贡献——婚前没有此必要性,但如果婚后有这种必要性,否则婚姻就将不保,那宝玉就不见得会继续坚持。如果他要考,正常来说不会考不上。只要他明白为什么考,考取功名后,明面上可以给家人以交代,暗地里依然能和黛玉诗酒唱和,用一半的精神妥协换取另一半的精神留驻,这样的人生宝玉未必不接受。

黛玉和王夫人关系紧张,影响婚姻的稳固持久——其实,只要上面几个假设做到了,这个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下面详细解释为什么。

宝黛婚姻的最大麻烦,在于王夫人会找茬。如果王夫人不找茬,黛玉不会有那么大的精神压力。精神压力的问题解决了,身体上的问题就好办了,心病还须心药医嘛。身体好了,自然什么都好。要生孩子也可以,要管理家务也可以,林黛玉天资聪颖,要学什么学不好?光是看她之前对宝玉说闲来给他们家算账那一节,以及她辖下的潇湘馆从来没有出现鸡鸣狗盗宵小之徒,丫鬟们都循规蹈矩不给她添乱的情况来看,黛玉其实就是个隐藏的管理高手,头脑清楚得很呢。

但王夫人不找茬,黛玉是没压力了,宝玉未必没有。已经成家了,接着须立业,考取功名的事迟早要提上日程。平生最厌恶仕途经济的宝玉如何应对?无论他继续对抗着不答应,还是满不情愿地被迫答应,他的情绪都不会好。无论黛玉是帮着劝他去考,还是顺着不劝他考,都会让他觉得烦心。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从小读书是不会拉下的,从贾政对他的期待,以及他被迫去应对贾雨村等人的情况来看,他只是不愿意做这些事,但一定要做的话,他也能把场面功夫做得很好。所以,只要宝玉愿意去考功名,家中长辈就再没有指责他和黛玉的理由。

所以,宝黛姻缘要想顺畅走下去,只要解决两个问题:让王夫人无法找黛玉的茬、让宝玉愿意去考取功名。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恰好需要依靠宝黛双方互相帮助。

第一个问题,需要宝玉帮助搞定王夫人。历来婆媳关系的关键在于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贾珠死后,王夫人是真心在乎宝玉,她反对黛玉,也是因为认为黛玉会“带坏”宝玉。假如宝玉利用王夫人这种心理,用坚定的态度让王夫人明白,他只认黛玉不认其他人,而且黛玉不会“带坏”他(假如他去考科举,就证明他反而变“好”了),那么王夫人就算想挑黛玉的刺,也会顾忌宝玉,不敢乱来。另一边,黛玉再配合一下,比如和王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在必须接触的场合就忍耐一点,样样做到位,让王夫人不能在明面上挑错,大致也就可以了。毕竟在这样的大家族,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明面上”的东西。王夫人也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只要明面上黛玉没有过错,私下里又保持距离不给王夫人抓辫子的机会,王夫人也真是不大方便私下里整她。黛玉那么聪明,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太难的。

第二个问题,需要黛玉帮助说服宝玉。虽说宝玉对科举仕途之道厌恶之极,但如果黛玉向他陈明利害,让宝玉明白如果他不受点委屈去完成这件事,不但家中长辈不会放过他,连带也不会放过黛玉,不会放过他们的婚姻。那么,为了维护这份独一无二的感情,为了维持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宝玉未尝不肯作这样的牺牲。反正又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浸泡在那样让他厌恶的环境,只要他得到功名,完成任务了,他就有了关键的话语权,私人时间里,他就可以和黛玉长相厮守,再不会有人打扰他们的甜蜜时光,何乐而不为?只要宝玉答应,备考不是问题,不但宝玉自己应付得来,就连黛玉也可以帮他。这一关过去了,宝玉在仕途经济上站稳脚跟了,这段婚姻就会转而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唯一的风险,就是他们自己的感情生变,除此之外,再不怕外力阻扰了。

宝玉有可能搞定王夫人吗?黛玉有可能说服宝玉吗?单纯看书中前八十回,这两个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做到,很多人也是据此判定他们婚姻的死刑。但是,“人会变,月会圆”,真爱能给人力量,婚姻会教人成长。

用最乐观的态度去想象两个人的成长,这种结果不是不可能的。作为一枚坚定的宝黛党,我深信宝黛二人是精神伴侣,或者说灵魂知己。两个人一旦成为灵魂知己,那是一种比任何其他性质的“爱”都更强大的力量(参见我之前回答的《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俗语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尤其像黛玉和宝玉这种精神派的,为了知己,动辄生生死死,出家离世,都不算啥。那么,如果有机会可以在俗世里长相厮守,代价只是牺牲一部分的时间精力去敷衍一下俗世中的其他事物,也未必不能接受啊?一旦决定接受,以两个人的聪明才智,自然可以办得到。

事实上,别说现代有很多家庭就是这样,在外面戴着面具虚以委蛇,回到家卸下防备从真心爱人那里充电休息,就是在礼教森严的古代,也有不少恩爱夫妻是这样的。虽然社会环境逼得一些人不得不委屈自己扭曲自己,但是为了换取和爱人相处的空间,也只能如此了。

这就是所谓的成长。不过这种成长有个前提,就是两人之间的感情足够深厚,深厚到彼此都愿意为了在一起,牺牲一些所谓的自我和原则,委屈自己去解决对方的问题——同时互相之间还能够保持信任和理解,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要在一起。我可以假想宝黛之间或许能做得到,因为我相信他们的感情基础。但是换了是宝钗的话,我觉得想都不用想,要宝玉为了她去委屈自己考功名?宝玉才不在乎要不要维系和她的婚姻呢。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黛玉真能如愿嫁与宝玉,紧接而来的将是一地鸡毛。

首先,黛玉与王夫人的婆媳关系将是天下最难处理的婆媳关系。

黛玉身为贾敏的遗孤,自进府就被贾母视作掌上明珠。我们不敢肯定王夫人与贾敏的姑嫂关系紧张,但王夫人与贾母的婆媳肯定是有问题的,从鸳鸯一事贾母莫名其妙骂王夫人便可见一斑。

此外王夫人内心肯定是对贾母有意见的,单单宝玉教育问题就能让王夫人抓狂,更别提贾母三番五次给宝黛两人发展制造机会,“金玉良缘”受阻,王夫人已隐忍多时,现在又强行干涉宝玉的婚事,王夫人将怒不可歇,然而奈于礼教的约束,王夫人只能忍气吞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贾母倒下的那天就是黛玉开始接受折磨的那天。

至于如何折磨,可就大有文章了。

比如贾府吃饭的规矩,婆婆用餐媳妇只能在旁边布让,想整黛玉实在简单,吃得久点,龟毛一点,先天体弱的黛玉肯定招架不住,想坐下?那是不孝。黛玉也是大家闺秀,自然明白此

理,默默忍受一段时间身体定要吃不消,病情加重一命呼呼……

其次,宝黛之情被鸡毛蒜皮所伤,黛玉无法接受现实。

人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婚前的黛玉是被偏爱的,桃花树下共品《西厢》,潇湘馆里同卧一榻,怡红院外宝玉迷情……哪样不叫人意乱情迷?而两人婚前的情感大多是因为被封建礼教所压制下逆反的快感,宝黛两人心灵相通不假,但步入婚姻,面对的将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系列俗物,过惯不食人间烟火日子的黛玉如何适应都是个问题。

再者是宝玉的原因,宝玉原是个处处留情的公子,吃惯了丫头们嘴上的胭脂,摩挲过鸳鸯的脖子,为麝月梳过头,更别提跟袭人的那点云雨事,这些习惯宝玉当然改不了,黛玉婚前对此虽然置若罔闻,但婚后能否如此大度?我是抱怀疑态度的。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凡事总会多心,宝玉婚后如外有此举动,黛玉是否会有被遗弃之感?如此心生怨愤,互生嫌隙。



最后是宝黛两人生存能力几乎为零,贾政身为小儿子,本就没有袭爵的资格,更别提宝玉,婚后宝玉要不要考取功名?宝黛两人悲春伤秋多年,从来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突然打脸,我想宝玉做不出来。而不考取功名,便等于坐吃山空。

只能感慨: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谈且珍惜吧。


微影悼红


如果贾母硬要宝玉娶了黛玉会出现两个结果:一、贾母强硬要求,王夫人通过元春强硬反对,最后王夫人胜出;二、贾母强硬要求,王夫人通过元春强硬反对,最后贾母胜出。

第一个结果:王夫人胜出。但是王夫人从此深恨黛玉,很可能在亲事上为难黛玉,为黛玉选一个外好内坏的亲事。贾母不敢赌,于是只能拖着,毕竟宝钗大黛玉三岁,大宝玉两岁,其实贾母为了宝黛试探过一次后,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25回,凤姐在众人面前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接着又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然而28回,元春就给宝钗、宝玉独一份红麝串,接着让贾母去清虚观打平安醮,又恰巧遇到张道士想为宝玉向一个15岁的姑娘求亲,这姑娘又恰巧和宝钗同岁。到这里贾母也算明白元春的意思了。不管怎么说,元春也是君,贾母不好扫了她的面子,于是只好拖着,“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这“和尚说了”很有意思,要知道薛家的金玉良缘也是和尚说的。

所以如果贾母强硬要求宝玉娶黛玉,很可能以失败告终,黛玉也被王夫人恨上。

但是如果贾母侥幸成功了呢?那宝玉、黛玉就俨然另一个陆游、唐婉了。

陆游、唐婉也是表兄妹,两人结婚后是琴瑟和鸣、感情颇深。可是陆游的母亲觉得他们感情太好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于是以命相挟,让陆游休妻,陆游答应了。

接着陆游、唐婉相继再婚。唐婉是幸运的, 赵士程不在意她被休弃,顶住所有压力娶了她,一心一意、呵护备至。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有些人一辈子只动一次心,哪怕对象是一个渣男。唐婉对赵士程有感激或许也有喜欢,但是却没办法爱上他。

后来陆游在游园时又遇到唐婉,还留下一阙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而唐婉看到这阙词之后,很快抑郁而终。

黛玉曾抽到一支签,上写“莫怨东风当自嗟”,这“东风”就是出自这里。

宝玉性情软弱,金钏出事,他立刻逃了;晴雯出事,他不敢出声;迎春出事,他不敢向贾母说明分毫;到黛玉出事,他真能强硬起来?所以哪怕宝黛成婚,王夫人也很可能逼他们分开。宝玉很可能只是像纪念晴雯一样,再写一首《芙蓉女儿诔》来纪念黛玉,但这不影响他一边娶妻,一边怀念黛玉。当然,因为贾府被抄,宝玉最终实现了对黛玉的誓言,黛玉死了,他就出家。但我强烈怀疑,如果贾府一直富贵,宝玉还会出家吗?

黛玉是宝玉心中永远的白月光、朱砂痣,但绝对不是宝玉的唯一。

至于黛玉,很可能像唐婉那样抑郁而终。


小品红楼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关于如果贾母硬要贾宝玉娶了林黛玉,估计很多人都是内心期盼的吧。多少人从看完《红楼梦》就期待贾母发话,让贾宝玉娶了林黛玉,一逞心中郁垒。这也是本人最初看《红楼梦》的初心。这个话题,不是过程会如何遭到反对,而是贾宝玉娶了林黛玉后回如何?我认为是个悲剧!



首先,林黛玉得不到公婆祝福。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最重要的一个障碍是王夫人的态度。王夫人可以肯定是不同意林黛玉做儿媳妇的。这里原因只有两个。

第一,林黛玉性格不好。林黛玉的性格敏感,善变,每每前一刻还好好的。不知道那一句就生气了。这生气几乎都来自于贾宝玉。林黛玉和贾宝玉一起长大,两个人吵吵闹闹小十年,这些都在王夫人的眼皮底下发生,开始还可以说小儿女的争执,架不住天长日久。林黛玉长久的骑在贾宝玉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作为王夫人的心肝宝贝,自己都舍不得说一下,林黛玉却让贾宝玉做牛做马,王夫人如何能对林黛玉有好感?



第二,林黛玉身体不好。荣国府这样的大家族需要的是嫡子,需要的是多多的子孙开枝散叶才安全。一旦像林黛玉家一样单传就完了。可林黛玉的身体绝不是个能生养的,只这一点,林黛玉就不合格!而且林黛玉身体差,实在不长寿,王夫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儿子既无嫡子,又做鳏夫?林黛玉可说根本不符合王夫人儿媳妇的标准。包括贾母,之所以踌躇,也是如此。这样的儿媳妇娶进来,王夫人一定横看竖看不顺眼。虽不会各种虐待,但也巴不得她早死!

其次,林黛玉和贾宝玉婚后幸福么?

林妹妹何尝说过这样的混账话。她要如此说,我和她也早生分了。

这是贾宝玉说的。林黛玉从来不劝他仕途经济。很多人认为林黛玉和贾宝玉有共同语言,林黛玉也不想贾宝玉走仕途之路的。但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林黛玉并不是不想贾宝玉仕途经济。包括林黛玉自己,也每每给贾家计算生计: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她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它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最大的不同。林黛玉不是不管。她对贾家的生计一直很关心。之所以不劝贾宝玉,因为她对贾宝玉的好是你想做什么我顺着你。这与袭人和宝钗不同,她们要求贾宝玉要顺着她们。可她们忘了贾宝玉是什么人?是“混世魔王”根本不听任何人的话。

林黛玉来的第一天,就摸透了贾宝玉的脾气,自己一句话就让贾宝玉又哭闹,又砸玉,又听了王夫人的话,不要招惹贾宝玉。林黛玉在贾宝玉最不喜欢的仕途经济上,是完全顺着贾宝玉的。

可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一旦结婚,很多事情就要改变。林黛玉必然会为了贾家的未来和出路而考虑,就会对贾宝玉有一定要求。贾宝玉还是那个贾宝玉,林妹妹却突然不是林妹妹了。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两人巨大的心里落差。曾经心有灵犀也会变得面目可憎起来。

现实就是爱情死于婚姻。林黛玉敏感多虑的性格只会比秦可卿更加难过。秦可卿能挺几年,林黛玉婆婆不待见,丈夫不顺心,估计不用一年就该一命呜呼了。所以我认为婚后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悲剧。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宝黛婚姻根本不存在。贾母也不会强行做主。你们认为呢?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人们的内心都那么善良,总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贾母如果硬要宝玉娶黛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你有没有想象一下后果会怎样?有的人甚至为此事和我辩过好多回,觉得贾母完全可以这样做,而她没有这样做,这是对黛玉的不负责任,是她不爱黛玉的表现。这样理解就差了,曹公若是地下有知,大概也会跳出来给你几棍,把你棒醒。

贾母年事已高,对于古人来说,她的生命已经足够长寿。到了这个年纪的老人,谁也不知道今天睡下去明天会怎样。古人有句俗话,叫做“六十不留宿,七十不留饭”,意思说到了六十岁,你就不应该让客人再住在你家了,万一他一觉睡过去明早起不来,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啊。而到了七十岁,那是饭都不能留对方吃的,吃一顿饭也可能把人吃过去了。要知道,我国刚刚解放的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才四十多岁,那么,活到贾母这样年龄的人,绝对已是稀罕了。

好,贾母若是一意孤行,将宝黛婚配了,那么今后可能过不了多久,当贾母不在了,黛玉怎么和王夫人相处?贾母自己说过,她从嫁到贾府,从重孙媳妇到如今自己也有了重孙媳妇,这句话里面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苦楚,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所谓其中甘苦,冷暖自知。所以贾母在明知道王夫人不情愿的情况下是不愿意让黛玉来受这种苦的。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来,某种程度上,李纨就是一面镜子。按理说贾珠娶李纨王夫人是没什么反对意见的,即使是如此,王人对李纨又怎样呢?婆媳全程几乎没有交流。我们看不到王夫人对她这位年轻守节的寡媳的一点点同情爱惜之情。

所以,一次李纨跟黛玉开玩笑时说过保佑她将来找个厉害的婆婆一大堆厉害的小姑子,这说是开玩笑,何尝又不是她自己的切身体会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即使贾母手中有权力,也不会让宝黛成婚。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曹公写《红楼梦》是要飞鸟各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你希望他最终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吗?问出这个话的人会被人喷死。


苏小妮


《红楼梦》如果贾母硬要贾宝玉娶了林黛玉,贾政会同意,王夫人会坚决反对,不过由于贾政已经同意,王夫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至于元春,贾母清虚观打蘸已经表明了态度,她本人对黛玉也比较欣赏,也不会反对。宝黛很可能成婚。成婚后会出现两种结果。

第一,贾母健在,宝黛会安稳的生活。

由于有贾母在,任何人也不敢冒犯贾母的两个玉儿,宝玉和黛玉会过得很幸福。不过由于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黛玉不会成为管家。宝玉和黛玉平日吟诗作画,连句填词,过着神仙眷属的日子。

第二,贾母过世,宝黛会成为焦仲卿和刘兰芝。

贾政是不惯俗务的,家庭管理的大权都在王夫人那里。

黛玉一进贾府,王夫人就告诫黛玉不要理宝玉,黛玉不听,时常和宝玉耍小性子。王夫人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自己养的儿子,自己都当宝儿似的哄着,黛玉有什么资格给宝玉脸子看?况且王夫人中意宝钗当儿媳妇,贾母偏偏不同意,硬让宝玉娶了黛玉,王夫人恨死黛玉了。贾母在的时候,王夫人可以忍,维持着表面的婆媳和睦,如今贾母已经作古,王夫人没有了忌惮,她会想尽办法折磨黛玉。

黛玉又是宁折不弯的性子,很可能在王夫人为难她的时候据理力争,这就落入了王夫人的圈套,媳妇敢和婆婆顶嘴,这是大罪。完全可以让儿子休妻。

宝玉没事的时候,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性子,等到大事临头,他懦弱得很。王夫人惩罚金钏的时候,他就逃跑了。如今王夫人教训黛玉,他也不敢管。他能做的就是事后宽慰黛玉。

王夫人是一个狠辣的角色,她对付黛玉的法子一定不少。按照黛玉的身体情况,她极有可能抑郁成疾,一病不起,最后死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王夫人强制宝玉休妻,宝玉和黛玉劳燕分飞。《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被休后还有娘家可回,黛玉已经没有娘家了,她除了死没有第二条出路。接到休书后的黛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润杨的红楼笔记


贾母硬要贾宝玉娶林黛玉,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个命题根本不成立。

《红楼梦》中,王夫人不喜欢外甥女林黛玉,这是众所周知的。老祖宗贾母也清楚。但她能否硬要宝玉娶黛玉,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母对孙辈的婚姻,有参考意见,具体意见得由贾政夫人作主。正如迎春下嫁孙绍祖这桩婚事,贾母虽也不很满意,无奈是贾赦作主了,她老祖宗也就不便干涉。强迫贾政夫妇答应宝玉娶黛玉,也不是不可能。但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二,贾母作为整个贾府的最高权威,即使再喜欢林黛玉,也不可能强制贾政夫妇答应宝玉娶黛玉。贾母的权威地位,必须要有贾政王夫人等子媳们的尊崇才成。她与贾赦夫妇不睦,如果贾政王夫人又与自己面和心不和,她这个老祖宗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她不会与贾政夫妇在这大原则上较劲的。

第三,强要宝玉娶黛玉,还得请示元春。从宫里赐礼物宝玉宝钗同样等式,就他俩与其他姐妹不同,就是元春的态度。贾母敢抗旨不遵吗?

第四,整个家族人丁不盛。古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贾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添人口。孙媳妇人选,必须要身体健康。就这条件,贾母是不可能选择黛玉的。而且,贾珠早逝,在众人心里投下阴影。现在宝玉身子骨又弱,将来会不会像贾珠一样早早撒手人寰,谁也说不准。事关家族繁衍生息大事,贾母不可能犯混。

第四,贾母疼爱黛玉不假,但未必就会选定其为宝玉妻。不然她不会问薛姨妈薛宝琴的生辰八字,她的目的就是想选宝琴为宝玉妻的,听凤姐儿说已被人聘定了才作罢。如果喜欢黛玉,她还会这样多此一举吗?

所以,贾母强要宝玉娶黛玉这个话题是没有结果的。




青山红豆心


和各位答友意见一致,这种假设是不可能出现的。在贾府的政治生态中,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成年人不会像小孩子一样,成年人会迂回,不会直线思维,不会一条道走到黑,尤其是贾母这种阅历丰富的老人。



因此,无论是贾母打醮时当着宝钗母女的面和张道士表示“这孩子命里不易早娶”,还是逛园子的时候去宝钗的房间暗暗发火,再或者借戏文对宝钗母女暗暗敲打,故意和薛姨妈讨宝琴为妻,一系列步骤都是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对宝钗,她是不满意的。

之前我曾看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宝钗和黛玉性格对调,红楼会不会是喜剧?我仔细想了一下,可能对宝玉来说是喜剧了,但是对贾府高层来说,分歧依然存在。贾母选黛玉、王夫人选宝钗从来都不是因为两位姑娘的性格、处事态度等,而是彼此的亲疏关系和未来的利益斗争,就是未来的当家权。

王夫人是实际操盘手,手下有王熙凤,她不会甘心把权力拱手上交给贾母的心腹黛玉。给宝钗的话,自己的内侄女总是向着自己的。

贾母尽管权力下放了,却并不糊涂,而且私房钱数量可观,凤姐在钱不凑手的时候还想要偷卖贾母的私人物品。而且,贾母有鸳鸯这个总管家,又同时能辖制凤姐,如果把黛玉嫁给宝玉,权力将更加集中。

前80回,两派一直势均力敌,都不轻举妄动,后来贾府大厦倾覆,贾母病亡,黛玉和宝玉再没有长辈的支持,只能成为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