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圓桌對話:資本助力區塊“鏈”未來

圓桌對話:資本助力區塊“鏈”未來


2018年9月20-21日,由投中信息、投中資本主辦、投中網協辦的第12屆中國投資年會有限合夥人峰會在深圳召開。本次峰會以“投資轉折” 為主題, 按照GP/LP參會1:1的比例,廣邀知名母基金、政府引導基金、銀行資管、險資、上市公司、家族基金等優秀LP,以及國內頭部GP代表,齊聚一堂,深度分析當下行業市場新變化、新趨勢,洞悉資本未來發展方向,構建GP/LP雙方對接實效、溝通高效、募資成效的頂級平臺。

在“資本助力區塊‘鏈’未來”的圓桌對話環節,Brink Asset CEO Grace Fan、創世資本CEO豐馳、MXBank聯合創始人兼CEO 劉心怡、Dfund管理合夥人楊林苑、永宣創投合夥人朱一凡展開了精彩對話。投中網資深記者劉洋先生擔任本場對話主持。

劉洋:大家好,我是本次對話的主持。

豐馳:大家好,我是創世資本的豐馳,我們管理基金規模最高峰是1億人民幣,按照以太坊計價現在大概有1000多萬,我們主要拿自己的錢投比較多。

朱一凡:大家好,我來自於傳統行業,我們是永宣創投,成立於1998年的VC投資機構。大家知道永宣創投一直奮鬥在前線,我們重點關注早期的創新項目,我們比較早的進場關注區塊鏈。

楊林苑:大家好,我是來自Dfund的楊林苑,Dfund是一個老牌的Token方,說老牌其實我們還很年輕,因為這個行業太新了。我們大概投了50多個區塊鏈項目,最早投了幣安,這是給我們回報最大的項目之一。投入數量、回報率,綜合來看我們都是來自國內Token方的前三,我們希望可以跟古典創投的朋友加入區塊鏈賽道中,希望大家多交流,謝謝大家。

Grace Fan:大家好,我是Brink Asset的Grace Fan,我們主要是以區塊鏈為主的投行,做一站式孵化。現在我們投資了30多個項目,收益率還不錯,現在主要業務是找下一個未來現象級區塊鏈項目,為企業做孵化和輔導。

劉心怡:大家好,我是劉心怡,我是MXBank的聯合創始人。我跟前面幾位的身份不太一樣,前面幾位都是投行背景出身。我們公司也有一級和二級市場的投資板塊。MXBank,我們是一家針對全球高淨值人群,包括傳統投資加資產投資在內的金融服務平臺。我們在投資數字資產領域板塊開發之前,我們在全球運作5億美金,我們在香港擁有基金牌照、小貸牌照,我們在斯諾文尼亞也有銀行牌照。我們在傳統領域有比較資深的背景,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們進入數字資產管理領域,因為我們傳統的高淨值人群開始對數字資產感興趣,我們希望幫助傳統投資人開始配置數字資產,希望可以把更多的人和錢帶到這個領域。過去一年,我們在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投了一些項目,我們的基因是金融背景,希望大家未來有金融方面的一級市場項目或者二級市場的量化團隊,會後多交流,謝謝大家。

區塊鏈的熱度與冷度

劉洋:感謝各位嘉賓來到本次論壇。第一個問題,目前來看區塊鏈的熱度有一定下滑,對於機構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發現優質項目,並且把它孵化成獨角獸?

豐馳:現在市場確實挺冷的,1月份的時候辦這場會不會只有這麼一點人。去年12月,之前很多VC朋友找我,問我覺得這個行業如何,該不該入場。大家情緒上比較低落,現在對我們來說是特別好的投資機會,在最高峰時我們一天大概收到近50份的白皮書,現在只能收到十幾份,這十幾份的質量遠遠高於過去,我們認為這個市場從早期的原始或者野蠻階段,已經過渡到半專業化市場。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一級或者一點五級的專業背景的人入場,從市場環境來說特別好,可以提高效率。真正的創業者應該在熊市好好做事,估值比較理性。從篩選項目來講,我們內部有一套模型叫GetBTC+3W,為什麼你要接觸這個技術,這個技術是否真的有必要,在解決問題中是否真正重要。去年有一個形容自己的方式“我是第一個某某”,今天的方式是“我是第一個更好更塊更強”,符合奧林匹克精神。創業者在過往經驗裡,和他競爭對手相比是不是1%的人。為什麼選擇我,我們認為區塊鏈本身創業跟股權不太一樣,它一上來有機會可以調動產業上下游資源,無論投資人、社區、交易所。G指的是治理機制,E指的是體系,T指的是團隊。比如Get,我們認為區塊鏈項目有點像一個小城市或者小國家,這個國家的治理機制是怎樣,決定什麼樣的人進來。經濟體系決定多少人進來以及為什麼進來,我們按照這個項目篩選是否投資孵化,這是我們的考量標準。我們更在意的是這個團隊是不是分過錢、會用錢、賺過錢。賺過多少錢只是傳說,我們特別看重團隊背景。基於這些標準,我們決定是否孵化和投資。

朱一凡:大家知道現在很多人把這個時點稱之為區塊鏈行業的淡季或者幣圈熊市。全球區塊鏈的總市值從8332億美金跌到最近的2330億美金,擠掉了6000多億美金的泡沫。作為傳統投資機構,我們經歷了多輪經濟週期,對於傳統機構來說這反而是機會。美國納斯達克互聯網行業的泡沫死了很多企業,那時候創立了一批像Facebook、Google等企業,讓大家看到真正的互聯網價值。2017年被稱之為炒幣元年,大媽都在跟你談數字資產。2018年整個行業開始趨於理性,大家感覺到越來越多專業的人進場做這方面的事情,不僅是一級市場創業者,並且有很強的背書。去年很多創業者直接在海外有留學本科經驗,回來抄白皮書開始發幣。現在看到進入海外十幾年專業技術人才,包括密碼學、分佈式記賬賬本等,這些人開始創業,這是一個好兆頭。外部市場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去年隨著數字貨幣火起來,市場出了很多量化投資的團隊,這一波洗出來後,沒有人敢說自己會量化。原來金融機構人才開始進入金融區塊鏈市場,接力投資。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靠譜的產品出現了,這一波熊市並不是壞事,它真正讓我們看到這個行業起飛的跡象,對我們來說進場投資是非常好的機會。

從項目角度來說,我認為主要看人,原來不知道背景情況如何,憑藉白皮書就能發幣圈錢,現在越來越多專業人才進場是非常好的。現在對我們來說,重點是關注創業者團隊背景情況,是否有真實的技術能力。關注它的場景對不對,區塊鏈從一開始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場景化的問題,如果你的技術再強,你找不到應用場景也是沒用的。這是最關鍵,也是我們投資的核心。

楊林苑:前面兩位嘉賓的觀點非常一致,現在是投資最好的時間節點。Dfund是新賽道的一群老司機,兆東去年創立了Dfund。我們認為熊市恰恰是投資者的春天,去年市場投機的氣氛太重,無論是投資機構還是項目方都是逐利的特徵。今年進入市場的大量項目或者無數Token方都是被吸引來的,我們認為90%的項目,包括Token方都會在未來3-6個月煙消雲散,這是市場規律。

現在Token方投資競爭非常專業化,相信大家可以從剛才的交流中感受到。我覺得最大的區別,這是一個具有計價流動性的賽道,流動性是這個行業最大的魅力,原來做股權投資,我們可能要在裡面呆5-7年,沒有任何流動性。在區塊鏈或者加密貨幣的賽道,可能很短的週期,兩三個月迅速有流動性,作為Token方,我們要對二級市場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控能力。很多人知道Dfund,我們團隊有50多人,放在古典VC也不是一個很小的團隊。我們有二級市場的團隊,有原來做十幾年量化的專業人士。我認為投得好不如退得好,我們在退出方面有極佳的效率,我們開發了非常專業的Token方服務系統,現在是系統化的競爭,不是基於人的判斷,什麼時候應該買Token,什麼價格賣,這是專業系統級的競爭。另一個是生態,從人、品牌、系統到生態,早期投了BI,我們投了將近10家交易所,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生態佈局。我覺得現在這個時點,Token方已經進入專業化的形態。對項目方也是,我們從來不傾向於孵化項目,我們認為最優秀的創業者是衍生的,我們可以做他們的夥伴,陪伴他們。最好是坐在副駕駛上,給他們提供導航的價值。這是我們可以給他們賦能的地方,我認為好的創業者不應該因為天氣變化而覺得是否創業,創業本身不是很浪漫的事。

Grace Fan:主持人說現在是不是投資好的時候,區塊鏈應該怎麼做。如果不是肯定,我們各位也不會坐在這裡談區塊鏈。去年所謂的區塊鏈熊市,2018年1月區塊鏈投資已經達到350億人民幣規模,我們對標傳統行業在2018年1月投資,全球總共50億,區塊鏈達到7倍以上的投資規模。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事情,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個行業,越來越多的人想進來。為什麼這麼快會出現熊市?因為350億投資裡,大部分人是投機者,它並不知道區塊鏈的本質。很多人說區塊鏈是改變生活、傳統協作關係,它一定會有,區塊鏈的本質是一門技術,三個核心:哈希計算;加密技術,加密技術是非對稱性加密;分佈式賬本。這三個技術支撐整個行業,現在大家更應該關注的點是本身的區塊鏈技術方面,讓更多的區塊鏈技術人才進來,這個行業才能蓬勃發展起來。從投資項目理念來說,我們跟創世資本很像,創世資本是3W GetBTC,我們是以《孫子兵法》來說道是道義,道天地降法有順序性。道是道義,是價值觀,是一個人的品行。我們主要看創始人的心智,如果創始人的心智不行,這個項目就不過關。正常情況下傳統行業投資大概需要3-5年甚至更長,區塊鏈的投資3個月就可以完成,對於創始人的心智要求非常高,他們是A輪或者A+輪的項目,在沒有通過B輪、C輪甚至更多時,直接上市,後期的管理、心理預見能否做好,我們看的是道。天,看的是天時。地,看的是地利,一個項目本身要看整個市場,一個項目本身技術可能很好,但你沒有順應市場走勢,無法做到逆勢而為。降,團隊的協作能力。法是辦法,前面我說道天地降,最後是法,只要有這些東西,法是可以不斷迭代和更改的。

劉心怡:我是從投資的另一個維度來看區塊鏈或者數字貨幣,我從高淨值人群投資熱度來看整個行業,我覺得這個熱度沒有降,反而在升。大家看到所謂的熊市,在我們對投資人的教育而言這是入場的好機會。由於國內的監管,可能很多項目沒有一夜暴富的機會了,價值投資人或者對這個行業更有信心的投資人進場的好時候。我看到高淨值人群在這個時間點把真金白銀換成BTC投資到這個領域,參與數字貨幣和區塊鏈領域。我們最近平臺的搭建過程非常快,這讓我感覺到熊市是很好的機會。最近有幾個投資人在很高的點買了BTC,這兩天在BTC下降時還在繼續買,你可以看到比特幣對這個領域的信心,熊市可以平衡之前高點進入市場的一個很好的時機。

從全球來看,除了中國,我認為很多國家對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的創新革新都是非常支持的。我們MXBank對投資人的分析、解讀,對這個領域的未來充滿信心。我更希望熊市可以稍微長一點,讓我們準備得更好一點,在牛市來臨時可以抓住機會。

區塊鏈與其他新技術的投資異同

豐馳:我認為投資區塊鏈與其他新技術相比,並不是單純的賽道的問題,而是思維邏輯的不同。去年我接觸了2000家VC,比較深的服務過200家VC,我們有比較多的合作。我認為股權市場的思維模式時是競爭思維,尤其是在早期,一個好的項目最好是一個基金投,它的收益最大。區塊鏈不太一樣,它一上來就是合作思維。我認為區塊鏈本質改變的是協作關係,你看到一個好一點的項目可以拿到錢,大概有100多家,它上來就是創業公司,它希望通過100多家幫助他做全球資源落地,這100多家是幫助它,而不是單純的逐利。一年區塊鏈好項目大概10個,平均50個基金投是500次投資機會,現在大概有近萬家的基金,除去頭部響應。大部分基金是拿不到項目的。

關於孵化,好的項目需要野蠻生長。曾經我們也是這樣騙自己的,最後發現一個問題,區塊鏈的速度比股權快10倍。股權可能是5年甚至更長,區塊鏈早期是1周,現在是需要半年或者一年完成上市。創業者五年創業一次,他沒有接觸過區塊鏈行業,會面臨很多問題和坑。我們的作用是幫助他避免跳坑,有些項目前期的操作失誤可能會有一兩年的問題。我們一直不碰一級和二級,我們明確的告訴大家我們擅長什麼。我們內心一直在博弈什麼是好的退出時機,我們認為好的退出時機是財務最高點。為什麼一個項目會投進來,因為它一定可以有未來生態上的幫助。這個平衡點是相對高的收益,對於這些事情的理解和初心會決定基金的動作和佈局。

你的問題跟AI有什麼區別,我認為維度和遊戲規則不太一樣,大部分創業者具備區塊鏈技術能力,但不具備區塊鏈商業和區塊鏈金融的理解,這是需要我們幫助他的。

朱一凡:我覺得Token方和傳統VC項目投資的區別大概有三方面:

一是風險控制,做投資無非是風險和受益的平衡,一旦收益和風險不匹配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傳統最早是靜態防禦機制,通過很多事前調查、事中控制和事後頭部管理,保證投資風險可控,獲得最大收益。Token方不是靜態的機制,Token方投資區塊鏈項目很少有機會做競調,甚至可能只是做白皮書,你無法馬上做驗證。從風險控制來說,首先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很多傳統的VC投資進入區塊鏈領域後會有很大的不適應性,比暈車更厲害。他一直覺得傳統投一個項目至少有一到三個月時間,我好好的觀察,控制好風險點再下決心做。區塊鏈的項目等不了一到三個月,很多時候連一個星期都等不了。我認為風險控制防禦機制有很大的不同。

二是流動性,傳統VC項目一進去就是5年左右的時間,中途很少有機會流通。Token給你提供另一個選擇,你可以在過程中在交易所上交易、OTC上處置,可以提供很好的機會。

三是投資理念,傳統VC主要是我在哪一段,我就吃哪一段收益。如果我是VC,我吃一段,到時間就把它賣給PE。我是PE基金,我之後才會進去,Token方把這個鏈條打通,不僅是早期可以持股,你可以進入帶有併購性的項目,這對傳統VC基金來說是最大的不同。傳統基金無法跳出自身框架,無法利益最大化。一旦通過Token方的模式打通一二級市場,退出更方便,受益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進行匹配,這是傳統VC不具備的。

楊林苑:回應豐馳的問題,我堅信未來半年時間裡,90%的Token方會消失。大部分Token方的問題是春節之後成立,他們為了逐利,沒有形成自己對行業的認知。這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我非常同意,我們對孵化的定義不太一樣。很多剛剛進入區塊鏈領域的項目,他們也需要對區塊鏈行業的規律和做法有充分的瞭解,這部分也需要我們。包括治理機制、共識機制、Token模型的設計,對很多互聯網領域的人是不熟悉的,特別Token方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目前第一本通證經濟模型是我們團隊成員寫的專著,兩個月前剛出版。負責投行業務的合夥們也在場,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認為這是Token方未來增值的價值和機會。

跟AI的差異,跟古典VC的差異和互聯網領域的區別,我們看到互聯網最大的價值在應用,如微信、拼多多等應用,他們是最大的價值投資機會。在應用領域,我們可以看到的落地應用屈指可數,可能到行業成熟,應用的爆發需要一年、一年半甚至更長時間。這是一個區別。

AI的區別,之前3-5年我主要投AI和物聯網賽道,我覺得這兩個領域未來跟區塊鏈是有非常大的相關性的行業機會。我個人覺得區塊鏈、AI和物聯網未來會構成可編程社會的三大最重要的底層基礎設施,我認為這是未來的趨勢。

關於二級市場,我們Dfund創始人趙東有非常長的OTC場外交易經驗和背景,我們在很多投資決策上會有對二級市場的敏銳判斷,倒推我們在一級市場投資出手的價格和合適的時機。我們要非常敬畏這個市場。

Grace Fan:之前我看到Gartner做的圖表,區塊鏈的發展情況是這樣的,它說區塊鏈的技術真正被身邊人應用大概需要5-10年,我們只是剛剛起步的階段,如果說與AI或者新技術的區別,我們本身有一個已經創業4年的物聯網公司,我們在開創物聯網公司時,起初決定的是客戶群體,你最終需要對標什麼樣的客戶群體,如果你是以區塊鏈的項目,現在每個區塊鏈項目,拿到項目本身、白皮書時,你還在研究它的自生態、資金,還沒確定對標人群。這種時候你對投資項目判斷能力是極差的,為什麼有這麼多投機者進來,他們並不是投機,而是他們也在摸索。我認為這是現在最大的區別,現在區塊鏈行業的投資邏輯,以前大家說“幣圈一天,人間一年”,募資一個項目是三個月或者一個週期,我們不停的調整和揣摩,我們認為以後的區塊鏈融資也是一樣“幣圈一天,人間一天”,我認為最大的區別在於不確定性。傳統行業也是如此。傳統行業有10年甚至20年互聯網發展經驗,你只需要找到重點,你會不懈的做。我需要幫助整個項目方對接所有的上下游,你需要在每一階段摸索、尋找,希望外界的人或者整個市場可以帶給我們確定性答案。

劉心怡:我們之前有一隻基金是專門投傳統股權類基金的,剛剛一凡總跟我們清楚的分析傳統股權類基金和Token方的區別,我們剛建立母基金,我認為可以投好的Token方,流動性和退出會短很多。之前投股權的基金退出機制是10年。

Token Fund與傳統VC的恩怨情仇

豐馳:在我出來時有一個故事,我辭職時跟老闆說“你得關注區塊鏈技術”,當時我們在服務一級市場,我說SU可能會改變融資的模式。他當時回了兩個字“傳銷”。第二次我跟他說“老闆,你看看以太坊的白皮書,你也是微軟研究院出來的,你也能看懂”,他說“不要再傳銷了”。我們的優點是年輕,年輕對這件事沒有牴觸心理,過去沒有坐擁的利益,所以我們對這件事懷有懷疑的狀態。很多人還沒對這件事做判斷就開始牴觸,這是思維上的區別。

我知道很多VC對於區塊鏈投資是一小塊領域的看,我們是全身心的看,在進入這個賽道時可以看到很多情況。短期內,我們的壁壘是獲取和處理的能力。你要對生態資源有影響,本身區塊鏈是全球化市場,股權有地域性。我們曾經有過火幣的股份,後來不小心賣掉了。很多人認為國內市場是區塊鏈市場,實際上中國的區塊鏈市場是相對畸形的市場,國內是比較健康的。

從創業者角度來看,我們比較大的困惑,我們必須要來投中的原因。大部分人聽到區塊鏈基金可能是這個行業比較有社會影響力的,有社會影響利的人不一定可以處理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國IBG、紅杉,我們希望項目最早可以接觸我們,可以提供專業的服務,而不是提供一半後再找到我們。從項目來講,我們給他們提供更專業、全週期,用我們項目來說是親媽式的服務,這是我們不太一樣的點。我們比較年輕,體力比較好,跟著別人到處飛,不知道朱總體力如何。

朱一凡:聯創作為老牌投資機構,我們成立第一天的目的是孵化中國有影響力的技術公司,我們孵化了一批跨時代的,有技術重大意義的企業。現在機構龐大了,我們希望可以保持年輕的心態,我們不斷的變化,吸收新的血液。大機構和新機構相比,不可否認的是在心態方面和對新鮮事物的接納方面是有差別的。我們除了區塊鏈板塊,重點在互聯網板塊、高端服務業、高端製造業板塊。我們一個板塊在做區塊鏈,對於新興機構來說是All in區塊鏈,這是比較大的區別。

從投資角度來說,我認為傳統機構並不是一無是處的。雖然在理念和新興投資的方式比較弱,但我們經歷過經濟週期,我知道經濟好的時候是怎樣的,經濟差的時候是怎樣的。一旦經歷過經濟週期,對抗風險有比較大的承受能力。這是新興投資機構或者Token方巨大的挑戰,牛市的時候覺得特別好,一旦進入熊市,業績基金不太好,團隊的打法會出現錯亂,這是比較大的差別。

補充一點,傳統的VC機構看的行業比較多,投資區塊鏈離不開場景,我們現在常說的版權確權、產品溯源不是單單技術的項目,必須結合場景,比如互聯網上自媒體的版權確權、線下的疫苗溯源怎麼做,這都離不開場景。場景分為多種,需要傳統VC經驗落地,對於新興的Token方來說,我建議在具體落地場景方面要找這方面的專家一起做,效率會更高。

楊林苑:投幣安這件事有非常大的偶然性,我認為在Token方領域和古典VC領域有一個一樣的規律——像金字塔似的分佈,頭部創業者和頭部Token方在互相吸引和尋找,很容易彼此確認眼神就投了。今天的TokenFund也是這個狀態,趙東也算是幣圈的老人,這樣的人出來創業,投他一定是正確的選擇。也有另一個邏輯,我們判斷區塊鏈有三層屬性:科技、商業和金融,現在底層設施不太健全,商業落地還不合適,交易屬性是大家最為接受的。沿著交易的屬性佈局,投資跟交易相關的生態,這是現在比較好的品類。我們對幣安和投資交易所都是這樣的邏輯。

談到跟古典VC的區別,我的感受最深刻。之前大概10年時間做VC,我們覺得自己是站在風口浪尖很酷的人。去年參加論壇,發現古典投資人不酷了,因為TokenFund算是新的形態,當時我在聯想創投是內部唯一一個看區塊鏈的負責人,當時看的很辛苦,發現股權VC投這個賽道有諸多不、不便、決策機制。這還是小事,根本問題不是我們看不懂,而是投不了。LP的構成決定了我無法把加密貨幣作為我投資的可能性,除非我把LP降下來,重籤協議。GP並沒有這樣的能力,成立自己的Tokenfund,對大部分的機構來說是有難度的,如果你拿了一堆Token回來,估計財務會把我掐死,如何記賬,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這是無法控制的事。後端生態的能力和資源價值是短期VC無法建立了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古典VC和Token方會長期並存,我認為在未來3-5年,Token方會成為VC機構的標配,每個VC機構、股權機構都需要自己的Token方,大的專業Token方也需要配置美元基金或者法幣基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特別希望跟老同行,股權投資機構多合作。從去年投資案例中有非常多的項目是之前拿過股權投資的,最早拿過A輪項目,後來找我們合作的是B輪、C輪甚至有上市公司背景的項目。股權投資機構、知名VC機構加持的項目是我們喜歡的,這是經過市場率選,同時有大量的資源和背後的價值支撐。配合我們在區塊鏈的認知和能力,這些項目成功的能力非常高。

天生的區塊鏈是全球化的聲音,我們非常有信心跟在座各位一起做中國有優秀的Token方,在全球發現好的區塊鏈資產,並投中它。

Grace Fan:我們最早選擇的路線是孵化,我們公司的理念一直是想孵化下一個現象級的項目,這是我們的夢想。我們經常說想改變世界,大家覺得很可笑,對於孵化方來說,這是我們的訴求和價值觀。為什麼我們要做TokenFund?因為我們投資的項目大部分是我們自己孵化的項目,這是對我們自己孵化項目的認可,我們給予它一定的支持,我們正在看的項目是研究院鄧老師的項目,這個項目最初是我們一家機構直接投,我們等了八個月,可能還要再等八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我們要的是讓他無後顧之憂的發展技術,之後可以帶來下一個現象級的項目。

我們的側重點跟大家的思想一樣,不管是投資還是孵化,我們看重的是底層基礎設施,一個房子沒有最好的地基,上面怎麼修都會東倒西歪。6月份時,我們希望在下半年可以做跟大家生活貼近的項目,後來發現基礎設施做不好,你的應用並不能成為非常好的體驗項目。所以我們迴歸回來,以底層為主。底層會出現非常多的問題,本身現在所謂的POS升級為POU,這裡有很多共識機制。現在我們用的TPS,一個以太貓堵塞成這樣,這是非常大的技術難點。我們以合夥人為主,他是技術大牛,也是安全專家。我們另一個合夥人是做DataBase出身,我們對底層技術和研究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們不光是投資公司,我們真的給所有孵化項目包括他們已有的技術邏輯,我們會幫他們做更新的迭代,給他們更好的意見和建議。現在最大的難點在於一個項目出了白皮書,你的邏輯是通的,技術能否落地的問題。現在所有的公鏈,除了以太坊,你是無法做企業級應用。剩下的公鏈能否成為支撐企業級的公鏈,這是我們最大的難點。

區塊鏈行業的產融結合

豐馳:最近和VC合作非常多,我們覺得VC手上有幾件事,一是耐心,二是投的很多資產,在垂直賽道上投了很多項目,為後期區塊鏈項目落地提供極大的幫助。我們自己確實沒有,我們不認為我們未來會有,我們找有的人和機構合作,幫助這些事以真正的落地。這是我們現在的主要做法。

朱一凡:現在媒體上可以看到很多新名詞,有的叫Token經濟,有的叫鏈改,背後的理念一樣。區塊鏈從出現發展至今,經歷了一波高潮,現在進入低谷,過程中整個市場包括市場參與者都在思考這個問題,背後的思想一致,如何把區塊鏈技術和實際產業相結合,這是下一階段的風口浪尖。今年從政府層面的吹風可以聽出,區塊鏈技術是政府支持的,已經上升到國家最高層。區塊鏈如何跟企業相結合是大家接下來需要研究的重點命題,也是投資重要方向。我們傳統的VC、比較好的企業基於自身的現金流、業務可以盈利的情況下,把原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先解決,可以通過區塊鏈的技術和理念打通,我們可以引入Token方機構進來,幫助做鏈改。

楊林苑:我們認為更多的是這個市場對於這個行業的失望,因為沒有看到真正落地的項目出來,價格不可能長期這樣下去。我們非常同意下一波,區塊鏈本身不是獨立存在的技術,它更像一個嵌入式的存在,它未來會跟各個行業發生關係。現在越來越多的項目沒有用到區塊鏈技術,但用到區塊鏈思維已經很成功。我們特別關注這種機會,我認為基礎設施永遠跟不上它,跟區塊鏈發生關係的行業越來越多,需求越來越大。行業落地方面,現在很難預測,我認為基於區塊鏈的特點,它是信任機器,大範圍協作。從廣義上說,人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像AI、算力等,如果不需要跟人發生關係,我覺得機器更可靠。在這些領域,我認為區塊鏈會使協作更順暢,作為人機交互的媒介,成為未來社會的出行。跟機器相關,不是直接由人完成和操作的機會,我們認為成熟得更快。數字化更好的領域,如遊戲、金融、票據、輕結算、股權債權等。

Grace Fan:我認為區塊鏈行業是給每一個行業提出解決方案的技術,最開始的比特幣,比特幣做的是金融支付。以太坊只是在金融支付上加了智能合約,到了區塊鏈3.0時,它就是給各行各業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最簡單來說是解決金融信任問題,目前情況下你能應用到或者說服企業應用區塊鏈技術,也就是金融信用問題。我認為它只是一個依附,大家說區塊鏈是互聯網下一代的爆發式增長,而不是區塊鏈自己會增長,它是依附在每一個行業下做的。接下來會在各行各業,我非常同意楊總的一句話,以後的投資並不是只有傳統VC,我們覺得Token方和傳統VC應該聯合起來,不管是同行業基礎能力還是加上鍊改後的整個生態,我們需要從兩個基金一起著手做。

劉心怡:我覺得這個行業要變大,需要賦能。賦能分為兩部分:一是賦予它資金,二是賦予它其他的資源。我們MXBank正在做資金的事情,我們希望可以降低更多的投資門檻,讓更多的人和錢進入這個領域,只有這樣,這個領域才能成長得更快。資源仰仗各位投資人,孵化和投資輔助更多的項目,讓更多的項目可以讓這個領域更加好。我們會成為中國最好的Token方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