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環境汙染治理老百姓說好才是好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生態環境在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權重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從過去“盼溫飽”到現在“盼環保”、從過去“求生存”到現在“求生態”,期盼享有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環境需要。

環境汙染治理老百姓說好才是好

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建設生態文明既是民意所指,也是民生所求;既能增進民生福祉,也能讓群眾公平享有發展成果。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切實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全面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良好的生態環境關係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既人人受益,也需要人人參與,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要把握全社會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導向,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講清楚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民生、生態質量就是生活質量、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環境的道理,引導人們自覺履行生態環境保護法定義務,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者、支持者、參與者。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動員全社會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健全生態環保信息強制性披露制度,依法、及時、客觀、全面公開環境質量信息和環保目標責任,完善公眾監督、舉報反饋機制和獎勵機制,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鼓勵人民群眾用法律武器保護生態環境,形成崇尚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

環境質量怎麼樣,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強烈;汙染治理成效怎麼樣,要由老百姓說了算,老百姓說好才是真好。必須把人民群眾的感受作為檢驗工作成效和環境質量的重要依據,群眾認可才是真認可,群眾滿意才是真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