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50年圓夢 西安暮年知青歸鄉吃上臊子面


9月26日,培鍵一行6人乘坐高鐵來到寶雞,他們一路上的興奮和激動無以言表。50年前,正值他們最美好的青春季,遵照“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指示,西安二中老三屆的10名同學來到寶雞市橋鎮鄉芋子溝村插隊,度過了他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青春歲月。三年前的一次機緣巧合,他們在新聞上看到了昔日插隊的小山村,順著這條新聞,他們聯繫上了當年插隊的鄉親,也因此,圓了他們近50年的思鄉夢。

到寶雞下了高鐵,已經有鄉親在車站等了。50年前的他們還都是孩子,而如今,已過去了半個世紀,但他們相見的瞬間,便認出了對方。這位鄉親前一陣不小心摔了一跤,腳面骨折,只能藉助工具勉強行走,今天他在女兒的陪同下,迎接了兒時對自己影響深遠的玩伴。

當年小山村的成年人絕大多數已經不在人世,其餘相識的玩伴也已經暮年。鄉親們的孩子開車接他們回到了闊別半個世紀的家鄉。在進村的路上,一幅幅如畫的風景讓他們感嘆歲月的轉瞬即逝。

當年的村子有一百多口人,生機勃勃、人丁興旺,非常熱鬧。因為交通不便,隨著城鎮化的浪潮,很多鄉親都進了城市。現在的村子僅剩下20餘老人堅守著祖輩留下的土地。遠遠看去,整個村莊像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安靜而又孤獨。

車剛進村,鄉親們就擁上前,大家緊緊拉著雙手,互報姓名,大聲問好,格外親熱,彼此沉醉記憶深處的50年前。

得知知青們的歸來,昔日的友人們用他們最隆重的方式迎接了他們。

培鍵代表知青們講話,向大家問好。說出了那一聲50年前沒有說出口的謝謝。感謝鄉親們當年的愛護和關照。知青們為老一輩人的離世悲痛哀悼。說到動情處大家哽咽難言。

為當年的友情,為大家的青春歲月,知青們和鄉親們舉杯同慶,慶祝久別重逢,也慶祝祖國的繁榮昌盛。

鄉親們的菜餚已今非昔比,但是哪一口依舊濃香的臊子面卻是天下僅有的。大家都要多吃兩碗。

這孔窯是當年女知青的廚房,那時輪流做飯,每一天都是知青們難忘的歲月,尤其是陰天下雨,土灶煙熏火燎,她們個個眼淚長流,做一頓飯非常不易。

50年,眨眼間就過去了,當初的小樹已經鬱鬱蔥蔥。知青們重走一次當年扛著鋤頭鐵鍬,揹著揹簍走過的田邊小路。

這幾孔廢棄的窯洞,當年是生產隊公用財產,前面的草地是一個大場,碾麥子曬糧食,場的一邊蓋有倉庫,另一邊牆上知青孫振江畫有一幅毛主席頭像。早上出工前,社員們面對主席像早請示。晚飯後在窯洞裡,由隊長主持晚彙報,安排生產總結工作,登記工分,是生產隊最集中最熱鬧的地方。

當年的倉庫已經拆除,知青們看到這間廢棄的房子想起了那時存放自己每月口糧的倉庫,感慨頗多。

在友人的陪同下,知青們走訪了每一戶鄉親,得知大家如今都過得富足,他們也是無比欣慰。

歲月磨滅了青春,但歡聚的幸福,讓他們重新展現了年青時的笑容!

幸福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知青們離開前和鄉親們互留了聯繫方式。大家依依不捨的相互道別,說著祝福。

村莊已經不是半個世紀前的樣子,但那淳樸的美德依然沒變。當年的艱苦辛勞、磨難勵志、團結友誼、歡歌笑語、鄉親深情,都歷歷在目!乘上高鐵返回西安的途中,知青們都沉默少語,各自回憶著50年前的點點滴滴,回憶著幾個小時前鄉親們的笑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