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由“拆”變“治” ,深圳城中村改造還可以有哪些新展望?

在詩人和畫家的眼中,城中村一直是他們靈感的棲息地,這個被譽為“城市最後一塊夾縫地”的地方,是居民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與其他城市的分散城市邊緣地區的格局不同,深圳城中村均勻分佈在城市的各個片區,即便是最核心的CBD區域也能與城中村親密接觸,這種分佈特點讓城中村充分接觸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觸角。但即便如此,深圳城中村依舊存在髒、亂、差等低劣現象,改造事宜不容被忽視。

目前看來,深圳城中村改造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拆除重建,一種是綜合整治。


由“拆”變“治” ,深圳城中村改造還可以有哪些新展望?


把城中村拆了就萬事大吉?

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深圳原著居民就因此發了“橫財”。

1996 年及 2004 年,深圳先後出臺了將集體土地無償轉為國有土地的政策,拆除重建成為了深圳城中村的改造首選。在這種趨勢下,深圳原著居民也因房屋拆遷成為了千千萬萬個“百萬富翁”。

儘管拆除重建的確能從根源上改善城中村的低質問題,但由於拆除重建是一種成本極為高昂的改造且在拆賠環節沒有具體的標準,以及重建後的高昂租金給租戶帶來更多的壓力,拆除重建註定要成為深圳城中村改造的歷史。

那就走綜合整治的路試試?

在發覺拆除重建這條路走不通後,深圳很快想到了另一個新辦法——綜合整治。

2017年至2018年期間,深圳先後出臺了《深圳市城中村綜合治理2018~2020年行動計劃》及《深圳市城中村(舊村)總體規劃(2018~2025)》,提出“除法定規劃確定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或城市公共利益項目的用地、清退用地及法律法規要求予以拆除的用地外,綜合整治分區內的用地不得納入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單元計劃、土地整備計劃及棚戶區改造計劃”

與拆除重建相比,綜合治理的確是一種成本很低的改造,不僅能在改善居住環境居住條件下保障住房和消防安全,還能保留原來城中村的整體歷史與文脈。於是很快,深圳城中村進入了綜合治理的“全村時代”。

但在這種“全村時代”之下,不少房企、銀行、中介機構如萬科、金地、碧桂園等開始涉足深圳城中村改造,改造後推出價格更高的長租公寓。例如萬科的“萬村計劃”。但這種被房地產廠商介入的城中村改造計劃,很快因租金猛漲而遭到了租戶的巨大的抵制情緒。

儘管城中村綜合治理的確也給租戶帶了租金上漲的壓力,但相比拆除重建,綜合治理還是最明確的選擇。

現代安防技術打造“智慧城中村”

那要走好城中村綜合治理這條路,深圳該怎麼做?

3月27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深圳市城中村(舊村)綜合整治總體規劃(2019—2025)》(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一項創新舉措——將允許政府對城中村綜合整治分區內產權手續不完善但經濟關係已理順的城中村居住用地進行統租並實施綜合整治類更新,納入政策性住房保障體系進行統籌管理。

這份規劃意味著,深圳城中村改造將由“拆”變“治”,綜合治理成主要改造方式。而規劃中的“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高度重視城中村保留”也將成為深圳城中村改造的重點。換個角度來看,深圳也希望通過綜合治理平衡城中村改造前後的租戶租金問題。

那在將綜合治理納入深圳城中村的改造關鍵詞之後,城中村改造又將迎來哪些新動作?當前看來,城中村綜合治理主要在消防、出入安全、公共秩序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關於這些,現代安防技術或許能帶來不少驚喜。


由“拆”變“治” ,深圳城中村改造還可以有哪些新展望?


對於城中村來說,由於人口眾多、人口來源廣泛,人口管理已成為當前城中村管理的最大難題。就目前而言,在人口管理這一方面,城中村還是以“人檢”為主,即執法人員以租戶身份證為參考對用戶進行身份檢查和確定,這種檢查方式不僅費力且效率低下。解決這類難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原有的城中村中住房中上線人臉識別系統,例如在房屋出口安裝人臉識別匝機,租戶通過“刷臉”進出社區和單元樓門,而未通過識別的人員將會被拒之門外。這種用“刷臉”代替的出入管理方式,不僅解決了相關部門對租戶的身份確認問題,還能有效將陌生人員阻擋在門外,通過人臉識別實現對城中村實際居住人的有效管控。但是,這種人臉識別系統的運行不僅僅是單個人臉識別產品的落地。其背後還必須擁有完整的運營系統,除了對租戶出入進行安全保障之外,還將配備訪客登記系統,能在多次識別陌生人後或者強制入門行為促發報警系統,人臉識別系統後臺的數據也能進行安全傳輸、分析和存儲

其次,“安全乃發展至大計”,對於城中村來說,除了人口安全管理、居住生活安全管理也是重中之重。由於人口雜亂,“城中村”由村民、市民和流動人口混合構成。流動人口成為主要犯罪群體,治安形勢嚴峻。目前深圳城中村建築都已安裝了攝像頭,這類攝像頭大多被安裝在街道、房屋出入口以及樓梯間,能對街道異常行為,房屋樓梯間、過道內的租戶行為進行視頻監控,形成現代公安的立體防控體系。關於視頻監控這點,或許並沒有太多可提及的內容,無外乎被用來進行行為監控的攝像機,未來將逐步增加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多種能力,實現視頻結構化,能捕捉人、分析人甚至讀懂人,達到真正智慧的能力。而除了智能攝像機。城中村每戶租戶的門鎖也應該用智能門鎖替換普通門鎖通過技防保障租戶生活安全


由“拆”變“治” ,深圳城中村改造還可以有哪些新展望?


而除了以上亮點,城中村還是城市的“火災”頻發地。(舊屋村、舊城區、舊工業區)火災事故發生率佔深圳市火災總數的60%以上,消防站缺口達50%,消防基礎設施遠遠滯後。截止今日,深圳大部分城中村房屋均已安裝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不少城中村還每戶租戶配備了煙霧傳感器和滅火器,能在第一時間察覺火災隱患,這種行為應該被大肆提倡。但在智慧消防的理念之下,城中村的消防隱患也應該扼殺在萌芽之時。不過,不少智慧消防系統的主要載體仍是智能攝像機,通過攝像機建設城市物聯網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實戰指揮平臺、高層住宅智能消防預警系統、數字化預案編制和管理應用平臺、智慧社會消防安全管理系統等等,這種防控手段在城中村街道推行該系統尚且可行,但一旦深入租戶家居地,攝像機一定會被排斥,需要用別的技術代替,如無線獨立式智能煙感系統,只要租戶家中的煙氣達到一定濃度,就會通過移動芯片通知租戶併發出警報,有效預防火災。當然,定期排查易燃可燃廣告牌和遮雨棚

整治車輛亂停亂放、出店經營佔用消防通道等問題,才是解決城中村消防隱患的根本之道。

用長遠的目光來看,在安防技術的加持下,城中村或許也能變成別種形式的智慧社區——“智慧城中村”,形成布控-預警-報警為一體的安防體系,但需要提及的是,這種用安防技術構建的“智慧城中村”,將需要巨大的資金和技術支持,而被安防技術加持的城中村,也必將給租戶帶來更多的租金壓力。至少在大多數租戶看來,目前住得起或許比住得好更為重要。而關於這點,最後可能還只能依靠國家層面出力。

相關資料,截止2017年年末,深圳常住人口為1252.8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34.72萬人,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在深圳2000多萬實際管理人口中,80%的人群租房居住;且在深圳1041萬套存量住房中,共有深圳共有各類出租住房(公寓、宿舍)約783萬套(間),約佔住房存量套數的73.5%。

而這783萬套(間)出租住房,更多以城中村的形式存在著。

今天的深圳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身軀容納了1000多個城中村,這些城中村居住人口多達1100萬人,佔據深圳實際管理人口2000萬的60%。

這無時不刻在提醒著,為了人們更好的明天,寫入深圳發展戰略的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