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这些与“鸡”有关的中药,你见过几种?

鸡内金

来源于为雉科动物家干燥沙囊内壁。具有健脾消食涩精止遗消症化石的功效。用于治疗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小儿疳积、遗尿、遗精、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煅烧存性研末,外敷可治疗口疮。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能提高消化能力,作用持久。

这些与“鸡”有关的中药,你见过几种?


性状特点:

为不规则的长椭圆形的片状物,有明显的波浪式皱纹,长约5cm,宽约3cm,表面金黄色、黄褐色或黄绿色,老鸡的鸡内金则微黑。质薄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气微腥,味淡微苦。

以干燥、完整、个大、色黄者为佳。


这些与“鸡”有关的中药,你见过几种?


鸡血藤

来源于豆科植物密花豆干燥藤茎。鸡血藤正如其名,当它的经被切断的时候,其木质部就会立即出现淡红棕色,不久慢慢变成鲜红色汁液流出来,很像鸡血。切面带着鸡血色同心圆环相信大家都是过目不忘。具有补血行血疏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实验证实,鸡血藤对关节炎有显著抗炎作用。

这些与“鸡”有关的中药,你见过几种?

性状特点:

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


这些与“鸡”有关的中药,你见过几种?


鸡骨草

来源于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干燥全株。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还可治疗跌仆伤痛、风湿骨痛及蛇咬伤。鸡骨草为多种肝炎防治中成药和凉茶的主要原料,民间常用于药膳煲汤。现代研究表明,鸡骨草在保肝、抗感染、降血脂、免疫调节等方面活性显著。

性状特点:

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细纵纹,支根极细,有的断落或留有残基;质硬。茎丛生,长50~100cm,直径约0.2cm;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1对,多脱落,小叶矩圆形,长0.8~1.2cm,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气微香,味微苦。


这些与“鸡”有关的中药,你见过几种?


鸡冠花

来源于苋科植物鸡冠花干燥花序。形似鸡冠。具有

收敛止血止带止痢的功效。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鸡冠花含山奈甙、苋色素及大量硝酸钾,对人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药理研究其具有引产、降脂、抗凝、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

这些与“鸡”有关的中药,你见过几种?


性状特点:

为穗状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长8~25cm,宽5~20cm,上缘宽,具皱褶,密生线状鳞片,下端渐窄,常残留扁平的茎。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中部以下密生多数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及花被片均呈膜质。果实盖裂,种子扁圆肾形,黑色,有光泽。体轻,质柔韧。无臭,味淡。


这些与“鸡”有关的中药,你见过几种?


鸡屎藤(鸡矢藤)

茜草科植物鸡屎藤全草及根。因其茎、叶揉碎后有鸡屎味,故名“鸡屎藤”。 具有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肝胆及胃肠绞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支气管炎;外用于皮炎、湿疹及疮疡肿毒。鸡屎藤的茎叶还是广东、海南一带居民喜爱的美味野菜,可谓药食兼用,十分腻害!

这些与“鸡”有关的中药,你见过几种?


性状特点:

茎呈扁圆柱形,稍扭曲,老黄牛茎灰棕色,直径3-12mm,栓皮常脱落,有纵皱纹及叶柄断痕,易折断,断面平坦,灰黄色;嫩茎黑褐色,直径1-3mm,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灰白色或浅绿色。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宽卵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2-6cm,先端尖,基部楔形,圆形或浅心形,全缘,绿褐色,两面无柔毛或近无毛;叶柄长1.5-7cm,无毛或有毛。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前者多带叶,后者疏散少花,花序轴及花均被疏柔毛,花淡紫色。气特异,味微苦、涩。

以条匀、叶多、气浓者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