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5個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俊俊原本聰明活潑,跟隨父母一起生活。可是原本唾手可得的幸福卻被弟弟的出生打破了。俊俊的媽媽沒有辦法同時照顧兩個孩子,只好將俊俊送到了奶奶家,由奶奶照料生活。

奶奶心疼俊俊不能生活在父母身邊,因此更加倍溺愛。無論俊俊提出什麼要求,奶奶一定會想盡辦法第一時間滿足。

有一次,俊俊被媽媽接回家住了幾天。俊俊看中了別的孩子手中的玩具,因為一時買不到,直接躺在馬路上打滾哭鬧,並趁媽媽不注意直接搶走錢包。看著俊俊的行為,媽媽既生氣又痛心。因此決定將俊俊回自己的身邊。

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5個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媽媽把俊俊的行為告訴奶奶,奶奶卻反而指責俊俊媽媽不會當媽,孩子還小,有什麼就依著他唄。奶奶拒絕了讓俊俊回到媽媽身邊生活。有了奶奶的庇護,俊俊更加肆無忌憚。

過多的溺愛不僅不會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反而讓孩子在自我放縱的路上越走越遠。

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兒童對於是非的觀念是模糊不清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根本意義就在於讓孩子學會分清對錯是非。其中家庭教育又佔據更加重要的地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表現出的特徵和品質會如實的反映在孩子身上。

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5個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自然界尚且有烏鴉反哺,何況人類。

就好比俊俊奶奶沒有原則的溺愛,已經在毀掉一個孩子正確的是非對錯觀念。俗語說的"三歲看到老",就是說孩子在幼年時期,本身的性格習慣養成已經出現了。在幼年時期,要及時的做好家庭教育,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提供良好的條件。此時無論是父母還是隔代尊長都應該嚴慈相濟,及早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並糾正。一味地溺愛恰恰是毀掉一個孩子的開始。

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5個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不孝順的孩子有5個特徵,希望你的孩子沒有"中招"

1、 不能承擔責任總是習慣巧言善辯的將自己的錯誤推到別人身上的孩子是不會負責人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總會為自己各種行為找到理由,並且將這一切罪名強加給別人。

長大後他們對於自己不孝順的行為也總能說的無辜有理,不願意承擔原本的義務和責任。

2、 目無尊長,不敬先賢尊師重道,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孩子對家中老人或學校師長充滿鄙夷或語出嘲諷,這不僅違反了中國古代的孝道和尊師美德,而且從心裡層面上折射出孩子人生觀的扭曲不正。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孝的概率遠遠高於同齡人。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或傾向,應當及時加以引導和教育。

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5個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3、 被無原則溺愛這類孩子大多是隔代養育例如俊俊的奶奶或者父母得子不易,長期被父母家人無原則溺愛,無論什麼事情必須以孩子為先。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將被人關愛視為理所當然,做事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對他人的尊敬和考慮。長大後不僅不容易被他人接受,社交能力較差並且容易成為啃老一族,自然也談不上孝順。

4、 沒有感恩之心在幼年時期,父母應當及時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分享之心。無論是吃的還是玩的,如果孩子只想著自己,父母吃一口或玩一下都不肯,這也意味著,當父母年齡大了的時候,孩子也極有可能對父母不管不顧。

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5個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5、 怨恨父母家庭

每個人原生家庭狀況不同。孩子對家庭的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生活家境貧窮卻依然感恩父母,熱愛家庭。有的孩子出生在小康之間卻依然抱怨父母不能大富大貴,父母虧欠自己。

這樣的孩子會將自己的一切不幸和家庭環境不好聯繫起來,帶著對父母和家庭怨恨長大的孩子不孝的可能較大。

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5個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為什麼會出現一個詞叫做"別人家的孩子"?當年邁的父母面對不孝順的子女時總是會時不時的想到這個問題。那是因為好的父母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不良習慣的各種苗頭,及時的進行引導教育,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進而保證整個家庭的良性發展。

只有當前期的教育過程做的足夠好,後期才會產生優秀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與其感嘆"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天資聰穎,孝順體貼,不如我們先學學 "別人家的父母"如何於細微處著眼,因材施教,及時引導,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