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平之戰的屍骨在唐玄宗時代還能見到?

郭洪陽


莫說千年,只要保存完好,人類的骨頭保存萬年都是沒問題的,像那些山頂洞人,周口店人的化石殘骨不還都保存著嗎?

關於長平之戰的屍骨為何被人這樣經常性提起,其實主要是因為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遺址,中國人已經打掃了2200多年!

長平之戰是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此戰秦軍共坑殺趙軍約45萬。而此戰的將領,白起也因此一戰成名,被後世稱為殺神!

骷髏廟

位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始建於唐朝。也就是唐玄宗時期,當時唐朝剛剛經歷過“神龍政變”,武則天被逼退位,還政於李氏皇族。作為才二十出頭的青年皇族子弟,李隆基在這年出任潞州別駕。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長治。

李隆基在路過長平的時候,就聽當地百姓說過,在縣城以西五里的谷口,屍骨麇集最多,“夜半常聞鬼哭悲泣之聲”。

長平也就是現在的山西長治,在唐朝時期叫高平。根據高平縣誌·重修骷髏廟碑記》記載:“唐明皇幸潞州,見頭顱似山,骸骨成坵,觸目傷心,敕有司掩埋之,鳩工建廟,顏其額曰‘骷髏廟’,易其谷曰‘省冤谷’,春秋祭祀,守土者親詣致祭,歷代相因。”

也就是說李隆基看到高平當地屍骨依然如故,於心不忍,派人將屍骨收集後重新葬殮。並找到其中枯骨裡最為高大的一個,拼湊成一副完整的骨架,拌泥充填,塑成一座骷髏王神像,用於鎮壓此地的戾氣。

並且李隆基還以皇帝的九五之尊之軀,親自主持一次對長平之戰被殺趙國士卒遺骸的官方公祭儀式,安撫人心,冤有頭債有主,懇勸這些泉下亡魂不要驚擾當地百姓。

這也就是骷髏廟最初的由來。

後來在北宋和金朝,以及明朝清朝,歷史上都有過關於長平之戰遺址的記載,明朝初年劉伯溫路過高平的時候,還曾寫了一首《長平戈頭歌》:

長平戰骨煙塵飄,歲久遺戈金不銷。

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漬出珊瑚色。

直到1995年,山西省考古部門在永祿鄉將軍嶺下,發現十幾處屍骨坑,上千具屍體分散在這裡,其中還有大量的屍骨和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這個屍骨坑也被稱之為永錄屍骨坑。

2011年5月,在永錄鄉後溝村發現的一處,規模大約是永錄坑的四倍。並且同年,長平之戰的古戰場遺址申遺!

截止目前,從長平之戰開始算起,到現在已經2200多年!長平之戰將士們的遺骨還在不斷的被髮掘出來,長埋地下的戰士們啊,也是時候應該得到平息了!

流螢四散 殤歌安詳,

遠行的靈魂 願你得到安息!


瀚海說史


長平之戰的屍骨在今天都能看到,何況是距離長平之戰更近的唐朝。



一將功成萬骨枯

戰國後期,由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此時的趙國雄心勃勃,甚至想要攻打秦國。

另一方面,由於秦國改革多年,在國力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六國,所以秦國加快了兼併六國的步伐。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韓國被迫割地求和,把上黨郡送給了秦國。但上黨郡守將馮亭卻不聽指揮,將上黨地區送給了趙國。因此秦國將怒火指向趙國,趙國也做好了防禦準備,一場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大戰一觸即發。



兩年後,秦國派出了王齕率軍出擊,趙國派遣了廉頗應對。由於廉頗初戰不利,趙軍選擇了堅守不出,兩國最終陷入了消耗戰。

當時趙國國力較弱,所以趙國在消耗戰中疲態盡露,準備派人到秦國議和。結果秦國以此大肆宣傳秦、趙和解,避免其他諸侯國援助,之後又暗中使用離間計,迫使趙王換下了前線作戰的廉頗。

看到六國沒有救援趙國,而且趙國還換下了廉頗,改用趙括後。秦軍也在暗中走馬換將,由“殺神”白起統領秦軍。



趙括替換掉廉頗後,由於不知白起已經來到了前線,所以選擇主動出擊。最終趙國45萬大軍被分割包圍,斷糧46天之後,趙括也在一次突圍行動中被射殺。看到主將已死,所有趙軍選擇投降。

投降後的趙軍成為了秦軍案板上的肉,殺神白起為了永絕後患,宣稱趙軍反覆無常,所以為了避免他們背叛,必須將他們全部坑殺。最終45萬趙軍,僅僅240名年齡幼小的士兵得以倖免。白起“殺神”的威名也在這一戰後達到鼎盛,並且得以流傳千年。



骷髏王廟

據說,白起坑殺趙軍後,當地百姓將坑殺之地改名“殺谷”,歷朝歷代都有趙軍的屍骸出土。

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視澤、潞兩郡,恰好路過殺谷。由於殺谷之內白骨遍野,李隆基觸目傷心,為了紀念這些冤死的亡靈,將殺谷改名為了省冤谷。之後下令挑選了一具屍骨封為了“骷髏王”,併為其建立了“骷髏王廟”。

骷髏王廟位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的谷口村,是我國唯一一座祭祀戰爭的廟宇。後世宋、元、明、清都有修葺,明朝時期還在廟宇中建造了趙括夫婦的塑像。



現代考古

由於秦國統一後焚燒了六國史料,所以有關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的具體情況根本沒有任何記載。加上長平之戰遺址中僅僅是出土了一些戈、矛、箭頭等文物,所以很長時間關於“白起坑趙”都成為了一件歷史懸案。

直到1995年5月,一名山西永錄村名叫李珠海的人在平整自家土地時發現了一座完成的屍骨坑。



消息迅速驚動了考古專家,很亂考古學家齊聚永錄村,並且開始了發掘工作。經過一個多月的清理後,兩千多年前的長平古戰場的一部分屍骨坑重見天日。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永錄村1號屍骨坑。

考古學家發現永錄村1號屍骨坑全長11米、寬5米、深1.2米。坑內屍骨雜亂無章,犬牙交錯,很多屍骨上還插有刀劍、或者箭頭。當然大部分屍骨四肢殘缺,手腳、頭顱分離,頭骨或者胸腔都有明顯的砍砸痕跡。這也證明了白起是事前將趙軍處死之後才埋葬的,並非是活埋。



最後說一下,根據現代的科學研究,人骨如果在露天的環境中只能保存幾年到幾十年之間。但如果埋到地下,最少能夠保存300年以上,乾燥的環境中,保存的時間會更長,當然一些特殊的環境中,數千年完好無損也很常見。


我是越關


因為當年留下的屍骸太多,而且黃土高原地區自然條件獨特得以千年留存。長平之戰,秦國大將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大軍,莫說是唐玄宗時代,即便到了今天仍舊能夠看到大量當年留下的遺骸。

戰國後期,列國之間的殺伐更加白熱化,唯獨秦國國力蒸蒸日上。一場長平之戰,將三晉中原本實力最強大的趙國精銳幾乎誅滅殆盡,而這場戰爭也給白起留下了“殺神”之名。


四十萬大軍,即便有所誇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當時整個趙國幾乎所有精銳都折損其中。也因此,坑殺趙國大軍的山谷被稱作“殺谷”,而附近的村子也被稱作“哭頭村”,後改名為如今的谷口村。

唐朝玄宗時代,李隆基巡幸澤州與潞州經過當地,見到山谷之中屍骨堆積如山卻無人掩埋安葬,心中頓覺不忍。的確,看到屍骸暴屍荒野數百年不得安葬,害怕之餘心有不忍也是人之常情。玄宗讓人掩埋遺骸,將殺谷改名“省冤谷”,建立骷髏廟以祭祀惦念當年長平之戰中死去的亡魂。


不過,畢竟是四十萬大軍,玄宗總不可能把全部都給埋了。更何況黃土高原地區終年也比較乾旱,大量的屍骨得以保存下來沒有完全消失。而數百年風沙掩埋的不過只是表面,一旦下雨,有雨水沖刷,還是會有很多被衝出來。

所以,不僅僅是玄宗朝,長平之戰兩千年後的今天當地仍舊能夠看到當年戰亂的慘烈。長平之戰遺址如今已經被保護起來,但是看到的狀況還是觸目驚心。

當地曾經每到下雨天氣,山上的泥土被大量沖刷以後就會露出大量的白骨,也全都是當年留下。兩千年都沒消失,更何況唐朝時代還是能看到也很正常。


澹奕


關於唐玄宗時期發現長平之戰的屍骨的說法,應是來源於當地的骷髏廟。

這座廟位於山西省高平市西的谷口村,這裡正是戰國時長平之戰中,秦國坑殺趙國降卒的地方。

據當地地方誌記載,唐玄宗臨潞州,途經高平,見頭顱如山,骸骨成丘,觸目傷心,命聚骨而掩建骷髏廟擇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併為拒不降秦而被殺的趙將任安、孫立、杜平、耿顏等立碑,春秋祭祀。

現存的骷髏廟為清代復建的,裡面供奉趙括夫婦。

骷髏廟的這個記載應當是可信的,不僅唐代人可以看到戰國的屍骨,長平之戰遺址甚至保存到了今天。

遺址位於高平市丹河兩岸東西兩山之間的河谷地帶,南北長約30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

據說,自古至今,當地都不斷髮現土層、斷崖之中有人骨及其他古代遺物暴露出來!不過由於過去沒有文物保護的意識,在平整土地中破壞了不少。

現在有記載的遺址發現人是高平市長平村人李珠孩,1995年,他在自己家的果園勞動時,從土壤中翻出了古代的青銅器碎片,隨即報告給文物部門。

考古工作者在此發掘出大量的人骨、銅錢、箭鏃等遺物,根據遺物年代以及相關的歷史文獻,終於確定這裡就是趙國大軍的葬身之地!

在考古學的權威期刊《文物》1996年第6期中,刊載了長平之戰遺址的發掘報告。

實際上,當時秦軍是把趙國降卒埋葬在一個一個的大坑之中,這次發掘只是清理了其中的一個坑。

這座坑被後來的人類活動破壞過,但裡面仍然發現了130多個人的遺骸!

根據體質人類學專家的檢測,發現這些人均為男性,年齡多為30~40歲,平均身高170釐米,隨葬有戰國晚期趙國、燕國的錢幣,應為趙國降卒無疑。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骨骼上多有傷痕,包括斬首、斷肢、箭傷、鈍器砸傷等,可能為活埋的只有1個。

看來,當年秦軍並非大批活埋趙國降卒,而是先殺死,後埋葬


既然這些屍骨都能夠保存到今天,那麼唐代人看到它們就更不足以為奇了。事實上,在乾旱少雨的北方地區黃土地帶,有很多古人類遺骸保存下來。


考古軍中馬前卒


從戰國後期的長平之戰,在到唐玄宗時期,兩個時間節點之間相隔上千年,時間雖然相隔很長,甚至經歷了多個朝代,幾十代人,但千年前長平之戰的屍骨,仍然有一部分的流傳到了千年之後的唐朝。

歷史上之所以能確認在唐朝仍然能看到長平之戰的屍骨,源於公元723年唐玄宗赴外出行時,在山西盛傳是長平之戰舊址一帶,看到一座山谷中有大量人體白骨,經詢問得知是長平之戰的舊址,感嘆亡靈甚多,於是在當地建立骷髏廟,以祭祀亡魂,但為什麼上千年前的屍骨能保存到千年之後,個人認為原因如下:



1、當年長平之戰的規模甚大,去掉前期韓國對秦國的抵抗,光是後期趙國與秦國長達三年的大戰,據歷史學家得保守估計,至少也得有70萬軍民死亡(趙國45萬秦國25萬),由於死亡人員眾多,尤其趙國戰敗並且在後面幾十年的戰爭中節節敗退,不可能再返回戰場重新收斂陣亡將士的遺骸,因此至少趙國軍隊的屍體很難得到收斂,加之多年後趙國滅亡,這些陣亡將士的遺骸失去了東家,在長期無人處理的情況下,很多遺骸會繼續留在現場。

2、由於舊戰場在戰後堆積了大量的屍體,在封建社會這一帶也自然成了充滿死氣和不吉利的死地,很多戰場舊址在事後也不敢有人去光顧,也使現場儘可能的減少破壞,延長了戰場舊址壽命的可能性。



當然即便戰場現場無人清理,經歷了上千年等自然,人為因素的破壞,原有戰場遺址損失破壞肯定也會非常之大,史書上記載在千年之後的唐玄宗時代仍然可以在現場找到大量屍骨,但沒有交代具體剩下多少,恐怕照當年戰場上實際陣亡的官兵人數相比,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國考古學家近些年也不斷在戰場舊址尋找當年的遺蹟,但除了在永錄屍骨坑找到少量遺骸之外,也沒有找到太多的痕跡。


遼寧資深球迷


現在也能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