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2014年,中國福耀集團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投資5億美元,購買美國通用公司廢棄的一片廠房,設立福耀玻璃美國公司,併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制造工廠。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在建廠初期,這顯然是一個美好的雙贏局面,當地數千美國工人重新擁有了工作崗位,而福耀集團也開拓了美國市場,為其全球化發展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合作雙方都發現,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彼此的合作中,開始遍佈矛盾與爭端。

這種發生在美國工人和中國僱主之間的矛盾,不僅僅是種族、意識形態、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差異而造就的,更摻雜了一種傳統老大面對曾經小弟逐漸壯大之後的複雜心情。

這種心情,既延續著美國人曾經對中國人的輕視,又摻雜著他們新產生的敵視,還有一種無奈的仰視。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擔任製片人,美國奈飛公司出品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以較為中立客觀的視角,講述了中國企業家曹德旺在美國投資設廠的故事。導演蒂文·博格納爾和朱莉婭·賴克特夫婦,還因此獲得了第35屆聖丹斯電影節紀錄片最佳導演獎。

整部紀錄片沒有一句旁白,只用客觀的畫面與鏡頭,講述了中國老闆與美國工人之間的衝突與矛盾,更嘗試剖析造成這種深層矛盾那註定無解的原因。

一、當中產階級跌入深淵

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市,位於美國傳統制造業衰落城市構建而成的“鐵鏽帶”上。這裡曾經是通用汽車公司的製造廠,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工廠最終關門停產,當地上萬人失去了工作。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這種打擊,對曾經生活幸福的美國中產階級藍領工人來說,是巨大的,他們的生活瞬間跌入谷底,房屋被銀行查封,失去居所和經濟來源。

片中有幾個這樣的典型代表。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一個是房屋被查封,被迫住在親戚家地下室的女性吉爾,她甚至連床都是別人的。

還有一位黑人女性,她在通用公司曾經每小時掙29美元,但現在給孩子買雙鞋都不捨得。

所以當福耀在代頓市建廠,並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時,這些曾經的美國產業工人是很興奮的,他們認為失去的福利生活會重新迴歸。

擁有機械工程學位的專家、28年工作經驗的老工人紛紛應聘,很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美國俄亥俄州政府及代頓市政府,因福耀在當地建廠,而給予了很大的稅收、土地、資源優惠,甚至專門將工廠前的一條道路命名為“福耀大道”。

曹德旺也在講話中表示,“我愛俄亥俄州,也愛我大量投資的代頓市,這是一家完全屬於美國的公司,我們尊重美國的文化,會為美國的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怎麼看,這都像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二、美國工會抵制者與支持者的戰爭

但當蜜月期結束,夫妻雙方開始以真實性格和價值觀相處時,矛盾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圍繞是否在福耀美國公司建立工會,中國老闆和美國工人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曹德旺,這位來自中國的“資本家”,具有極高的中國式鬥爭經驗與智慧。

他是福建福清人,中國人那種特有的“吃苦才有幸福”的底層邏輯,貫穿於他的精神信仰和奮鬥方式之中。

曹德旺以及他的追隨者,看不慣一些美國工人懶散自由的工作態度,而且痛恨他們只知道要福利要待遇,動不動就抗議示威找工會的做法。

他早就洞悉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破產倒閉的根本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美國工會不擇手段抗爭而帶來的企業用工成本高昂和生產效率低下。

所以曹德旺對待美國工會的態度就是堅決抵制。他認為工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營業績,是企業的死敵,堅決不能接受和容忍。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曹德旺曾說,“如果工會進來,那我們就不做了。”

在與工會的對抗中,曹忠旺祭出了三手殺手鐧。

第一,撤換不得力的美方高管人員。

第二,花費100萬美元僱傭反工會組織“勞資關係研究所”來遊說工人。

第三,開除工廠中組建工會的堅定支持者,併為支持企業發展的美國工人加薪加福利。

而美國工會則通過遊行示威、政客站臺、媒體干預等方式,展開攻擊。

但最終,務實的美國工人還是在福耀公司佔據了多數,在投票環節,以868票對444票的優勢,中國老闆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工會組織,至少是美國工會組織,在福耀美國公司徹底失敗。

片中有一段情節令我感觸頗深。

前邊提到的那位名叫吉爾的女士,她在通用公司倒閉後失去了自己的房屋,寄人籬下、生活困頓。

而當福耀投產並僱傭她之後,她又因為薪資低和權益無保障等問題,選擇依靠美國工會與福耀做對,最終被福耀公司開除。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鏡頭中,她每天冒著嚴寒,舉著書寫“工作福利”的牌子,在福耀門前抗議示威。那一刻,我不禁產生了疑惑。

我不明白在她眼中,到底什麼才是正義?

是已經失去的美好?還是近在眼前的辛勞?

有時候人就是那麼矛盾,矛盾到無法對其行為做出合理的解釋。

三、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美國社會共識的撕裂

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發起對中國的貿易制裁,以及中國政府進行的反制,這一輪輪的中美貿易爭端,其實都是昔日的老大不願看到小弟壯大而極力壓制的典型表現。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特朗普反對全球化,驅趕移民、制裁外資企業,而前總統奧巴馬則是堅定的全球化支持者。所以前者會抓捕中國企業家制裁中國企業,而後者會為中國企業家拍攝紀錄片,試圖藉此增進彼此的瞭解。

這兩種對待外來者截然不同的態度,表明美國的政治格局和社會共識在撕裂。

紀錄片中美國工人對待在福耀公司是否成立工會組織截然不同的態度,就表面了美國社會的這種撕裂。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是美國老牌工會組織,在30年代以罷工靜坐等方式與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抗爭,最終迫使對方承認其代表工人談判的合法地位,成為汽車工人的代言人。

工會組織,曾是美國普通勞工抵抗資本霸權的代表和象徵。

這種抗爭,又與美國民眾當初抗擊英國殖民者、爭取獨立的自由精神契合,所以一度代表了美國民眾的普遍價值觀。

但世事變遷,昔日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榮耀,隨著經濟轉型和經濟全球化的衝擊,鋼鐵、煤炭、機械製造等傳統產業開始出現衰落,而工會組織造成的企業高昂人工成本,也是其中的肇因之一。

當“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甚至敗落時,工會組織卻依舊在扮演著替工人爭取高福利的角色,顯然與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嚴重脫節。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當美國的工會組織,從為工人爭取權利的“孃家人”,變成拆散小兩口幸福家庭的挑撥離間者時,它的正當性便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難怪片中有美國工人抱怨,工會組織只會讓懶工人、壞工人留下,並給企業增加巨大的成本。

而產業升級、生產自動化帶來的工人數量減少,也使得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的影響力大不如從前。其會員規模,從鼎盛時期的150萬人,到2010年僅剩39萬人,就是最好的例證。

福耀美國公司中的美國僱員,其實分成幾類。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一類是把福耀當成通用,夢想在福耀重新找回中產的幸福生活。

但當他們發現福耀在工作時間、薪酬、勞動保護等涉及工人權益的方面,與之前的通用公司存在較大差異時,他們便心生不滿和怨氣,轉身尋求美國工會組織的幫助,並試圖衝擊福耀的管理體制。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第二類是能認清殘酷現實而選擇中立的美國人,尤其是美國年輕人。

他們飽受經濟危機帶來的生活壓力,只希望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對工會組織整天舉牌抗議遊行並不感興趣。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第三類是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堅定支持者,比如片中福耀美國公司的美方中層僱員。

他們是合作的既得利益者,仰慕於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企業的財大氣粗。他們試圖向中國同事及上級學習企業管理及生產技術經驗,如同當年痴迷於向日本學習先進理念的晚清政府。

但他們同時也會對福耀中國公司中的一些極端做法表示不能理解,比如對待工人權益的普遍漠視。

但對此,這些美國中層選擇沉默尊重與習慣適應。

四、尋求共識,比關注差異更有意義

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的差異,體現在各個方面。

中國工人認為美國工人慵懶、散漫,而且笨拙,總也教不會。相對比的,美國工人對待工作時間、福利、勞動保護等方面斤斤計較,要求一天只工作8小時而且每月要休息八天。

這與中國工人普遍對權益受到侵犯時的麻木,形成了鮮明對比。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美國工人會抗議、罷工,而中國工人面對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週六加班是常態的工作環境時,只會嘆口氣,說一聲“那有什麼辦法?領導讓做什麼就做什麼!”

我認為,這種差異,絕不是中美兩國人民習俗、文化不同而造成的差異,而是對待自由的不同定義而產生的。

美國人心中的自由,就是個人權利高於一切,一切來自外部的不合理約束,都是對個人權利的侵犯,必須堅決予以抵制,這也和美國的獨立建國精神所契合。

而中國人眼中的自由,卻更多地代表著一種約束。

這種約束,是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共同造就的。要想自由,便要先接受不自由,這是一種充滿中國傳統哲學智慧的辯證觀。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片中有一個來自中國姓王的窯爐工程師,19歲就在福耀上班,在結晶爐崗位一干就是20年,就是因為他喜歡這份工作,並不辭辛苦地為這份工作付出一切,包括時間與體力。

付出就有回報,小王實現了財務自由,還把妻子和兩個孩子接到美國。他說,“現在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這也是福耀公司在生產中普遍存在侵犯工人權益而沒有人選擇抗議的原因。

因為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中國老話,所以以小王為代表的一部分努力奮鬥的中國普通勞動者,便時常模糊了權益受損與甘願吃苦之間的界限。

對小王們來說,一切來自職業中的壓力和磨難,都是對自己創造幸福生活的考驗,也是必經之路。

這種想法,頗有一種“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所以說,曹忠旺所創立的福耀美國公司中,中方管理模式與美方工作態度的衝突,是一種無法根本彌合的天然差異。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片中美國高管到中國福耀公司參觀,看到車間班組工人集合,如同士兵一般列隊、喊口號時,他們都驚訝地長大了嘴巴。

其中一個美國管理人員對中方管理人員略帶諂媚地說,“美國工人太爛了”,中國管理者糾正到,“不是爛,是你們美國人就是那樣”。

這句話其實看到了問題本質,這種矛盾,不是懶惰與勤勞、正義與邪惡、維護權益和侵犯權益之間的衝突,而是兩種不同文化基因之間的衝突。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解決這種衝突的關鍵是,不需要努力彌合,而是需要儘量迴避差異,在遵守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尋求合作。

就如同男女結婚成為夫妻,兩人若要婚後幸福、家庭和睦,不是需要改造對方達到自己滿意,而是需要隱藏差異、尋求共識。

兩個人的結合,其實是兩個不同序列的基因傳遞歷史產物的結合,夫妻倆的性格,必將有一部分會平行前進,永遠不會重合。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但這並不代表雙方不能合作甚至組成家庭,只要共識部分是當今最為重要的部分,那就可以構成合作的前提。

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設立工會的這一場戰爭,以中國老闆的完勝而告終。但是,顯然誰都不算是最終勝利者,因為在衝突的雙方背後,潛藏著他們真正的敵人。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在影片的最後,曹德旺參觀美國工廠時,高管帶領他參觀生產車間,指著那些永不知疲倦的機械臂說,“這條線上已經用機器取代4個工人,那條線上準備再取代4個工人。”

曹德旺若有所思,臉上看不出高興,抑或失落。

曹德旺曾對著鏡頭,懷念自己童年時那蟬鳴蛙叫的時代,他一度反思,是不是自己擴張工廠太多,才導致昔日自然美好的景象一去不復返?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這種反思,是農業時代出生的人,對工業時代那種既依賴又警惕的複雜心理。

而年過七十的曹德旺,恰恰又經歷了工業時代向智能時代過渡的里程碑時刻。這個睿智的老人,對於這個更多屬於年輕人的時代,這個比工業時代更美好也更殘酷的時代,又會是一番什麼滋味在心頭呢?

無論是種族、國家的差異,還是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傳統社會人類之間的對抗,最終將變成整個人類與智能機器時代的對抗。

《美國工廠》:當中國“資本家”遇到美國“大鍋飯”

​而這場對抗中的贏家,其實早已註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