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税局提醒」税补缴了,税务风险就随之消失了吗?

目前,税务机关对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与税务机关约谈后,企业一般会针对风险点开展自查,如确实有税务风险,还将进行调整并补税。不过,纳税评估后,企业不能补税了之,还要结合经济业务实质,规范做好账务调整和补充申报,并结合评估结果,就下一步如何保证账务和税务合规作出制度安排,系统防控潜在的税务风险。

「税局提醒」税补缴了,税务风险就随之消失了吗?

案例:

企业指标异常需补税


2019年6月,主管税务机关在对A公司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A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科目余额较大、“应收账款”科目余额过小而“其他应付款”科目余额过大,有少计增值税应税收入的风险。根据系统风险提示,税务机关约谈了A公司。

针对异常指标,A公司财务人员作了解释:“其他应付款”科目余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向银行贷款300万元,由银行受托支付。银行向贷款合同明确的收款人支付信贷资金后,公司将资金在不同企业和银行间划转,直至无法找到贷款的痕迹,才汇回企业账上。企业账表上核算的“其他应付款——××客户”科目其实是资金的过桥方,实质上应计入“短期借款——××银行”科目。

经查,A公司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时间确认增值税应税收入。一般情况下,开票时间与收款时间基本一致。不过,有一笔价值10万元的货物,A公司已发货但尚未开具发票;A公司2017年12月将历年累积的价值20万元的残次品,按废料以5万元价格出售,因价格较低而未开具发票,收入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中。

根据企业约谈情况及证据资料,税务机关作出了相应处理:A公司2019年3月已发货但未开具发票的收入10万元,应补缴增值税1.6万元,因业务发生在本纳税年度,暂不补缴企业所得税。对2017年12月已销售的残次品销售收入5万元,应补缴增值税0.85万元,因残次品收入小于成本,不涉及应纳税所得额的调增,不补缴企业所得税。此外,A公司还需缴纳相应的附加税费和滞纳金。

在税务人员的帮助下,A公司开展了自查,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及时补缴了税款及相应的滞纳金。

分析:

风险尚未完全消失

「税局提醒」税补缴了,税务风险就随之消失了吗?


税补缴了,税务风险就随之消失了吗?其实不然。

作为企业,在与税务部门约谈后,针对风险点指向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以及税务处理,开展自查,如确实有税务风险,将进行调整并补税。但是,补税不应该是纳税评估的结束。企业只有进行相关账务调整,补充纳税申报,才能真正地消除指标异常。

补缴税款后,A公司补充申报了2019年3月的增值税及相应的附加税费。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一“未开具发票”栏次中填报销售额10万元,销项税额1.6万元。同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单位:万元,下同)。

借:应收账款——××客户11.6

贷:发出商品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6

待将来开票时,再冲减《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一“未开具发票”栏次的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同时将相应金额从“发出商品”科目结转至“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在此基础上,A公司补充申报了2017年12月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一“未开具发票”栏次中销售额填报5万元,销项税额0.85万元。因不开票,将来无需冲减该栏次。同时,进行账务调整。

借:其他应付款——××客户5.8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85

同时,结转该笔残次品收入对应的成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

贷:库存商品20

最后,A公司补充申报了2017年度的企业所得税。2017年销售残次品的账务调整已确认了收入,结转了成本,产生了亏损约15万元,相应调整201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提示中,“其他应付款”科目余额过大,尽管税务部门采纳了企业的解释,并没有要求其补税,但这个指标异常是确实存在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还需收集与该项转贷业务相关的所有资料,并由相关人员说明原因后作账务调整,重新进行纳税申报表的填报。

提醒:

重视风险日常管理

「税局提醒」税补缴了,税务风险就随之消失了吗?


将补税的结果体现到会计账表、纳税申报表以及金税三期系统中,并不是简单地记录已补缴的税款,而是需要还原经济业务实质,按照业务实质重新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并调整纳税申报。值得企业注意的是,尽管一些业务不涉及补税,但对风险指标影响较大。针对这部分业务,企业也必须还原经济业务实质,调整相关账务处理。

企业还需要注意,纳税评估后的账务调整,要与现行会计准则一致,要与税法的有关会计核算相协调。企业在纳税评估后,发现自己确实存在错账的,需要进行新的账务处理来纠正错误。新的账务处理,必须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反映错账的来龙去脉,清晰表达调账的思路;要做到核算准确,数字可靠,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并使会计期间上下期保持连续性和整体性;还要坚持平行调整,在调整总账的同时,调整相应的明细账户。

账务调整的同时,企业还要关注纳税评估后的申报调整。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结束后,企业有可能还需要对原申报内容进行补充申报。只有账务调整和补充申报都完成了,金税三期系统的指标才能在以后各期计算时趋于正常。如果重新出现异常,说明存在新问题,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找出根源加以解决。

在纳税评估后,企业除了要积极举证、补税、调账以外,还要结合评估结果,就下一步如何保证账务和税务规范作出制度安排,减少企业未来的税务风险。特别是在日常操作中,还应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注重按照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其结算方式、发货、开具发票时间等应与税法相适应,确保合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