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01

楔子

這兩天,一家百億房企“三盛宏業”被曝出現資金鍊斷裂跡象。

01. 2019年9月11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據北京市長安公證處做出的(2019)京長安執字第228號強制執行公證,將三盛宏業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執行標的超過3.98億元。

02. 在三盛宏業近270多億的有息負債中,員工集資資金有近8億元無法兌付,涉及上千個家庭。目前,員工在集團討債維權中。

03. 三盛宏業在廣東、上海、浙江、瀋陽四個區域,至少有16個項目均出現了“受資金影響而停工/半停工/未開工/工程滯後”的情況,截至 8 月 25 日統計的已批未付工程款達到11.66 億。


本來,一家百億規模房企的“生與死”並不能引起我太大的興趣,我也一直秉承不消費“人血饅頭”的原則。

但是,近日因為這家公司“爆雷”,我收到了前(在職)同事要求刪帖的留言,其實我就是看到了朋友圈有人點贊,順便放在了自己朋友圈,文章還不是我寫的;還收到前離職同事和前領導的問候;更收到了一些對我有些瞭解朋友的詢問。其實,我對三盛宏業現在的情況也是一臉茫然的,我也不願意去打聽這些令人不快的”消息“。


三盛宏業是我的前僱主,我在2015年已經從那家公司的下屬設計院總經理位置上“下課了"。因為是被迫下崗的,所以我也不太願意提及這段往事。

今天這篇文章,一是想表達:我最近安好,請朋友們勿念,也祝福前東家好運。二是從前東家的”遭遇“聯想到的一些”小思考“。

純屬一家之言!老東家也不用來公關我,沒必要。我針對的是一類企業,並不是針對某某個體。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02

家族企業


”三盛宏業“和大多數的百億規模,百強房地產一樣,都是家族企業,都習慣用家族的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最”安全“的操作,也可以說是標準操作

對於家族企業模式是否”先進“,我不做評價,也無從評價。

也許有人會說家族企業任人唯親,家族企業剛愎自用,家族企業不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精神,也許是對的。但是我瞭解的一個現象(統計數據未找到)也許能從側面反映家族企業的另一個特點。

在大的經濟環境好的時候,職業經理人帶領的公司表現優於家族企業;在經濟環境下行的時候,家族企業的表現優於職業經理人帶領的公司。


原因很簡單,行情好的時候,職業經理人願意激進發展;而行情不好的時候,選擇收縮。但家族企業,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反而會激進,認為逆勢是趕超的好機會,並且帶頭人也沒有退路可以選擇,總不能跳槽吧。

家族企業有一個特點:喜歡“青年近衛軍”,覺得忠誠可靠,有可塑性。

但凡發展好的房企,都能平衡好“校招”和“社招”的比例。雖然“天子門生”享有一些特權,但是不能過度,不然會讓職業經理人(社招)有失落感。

我在三盛宏業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老闆任用“自己人”,即使這個人的能力不能勝任那個崗位,但就不把崗位留給“社招”的有能力的人。

所以很多職業經理人,來了又走了,如走馬燈般頻繁。其實對“門生”是拔苗助長,更耽誤了企業的發展。

家族企業還有一個特點:喜歡任用退下來的官員,發揮餘熱。


房地產企業與當地政府打交道頗多,與政府官員過從甚密,也是難免的。但是將“退役”官員引入企業還是要慎重,先不說有多少“餘熱“可以發揮,更要避免官員的”節操“問題是否會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三盛宏業的蔡總也好,潘總也罷,都有從政的經歷,但是也沒能使得企業起死回生。也從側面反映了:企業還是要靠運營和管理,才能發展的好。靠資源發展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03

執行力


但凡是個企業,都會有”企業文化“,有些甚至梳理的非常系統。三盛宏業就是總結比較到位的一家,我至今還記得”社會盛、企業盛、員工盛“。

但是”商場如戰場“,執行力直接決定了”成敗“。文化是”魂“,可以讓企業歷久彌新;而執行力是”軀體“,是讓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根本。

在三盛宏業,我記憶深刻的是兩件事情。

第一,是向老闆彙報工作,需要提前準備彙報材料,由辦公室呈報,然後預約時間,等待召見。我記得為數不多的幾次彙報都是日期一改再改,在門外一等再等。我甚至在門外想出了一個APP等位的點子(類似課程表,老闆哪天有空,我再來)。這樣的效率,企業怎麼能有執行力呢。

第二,是我帶領的下屬設計院的“走向”問題。老闆有保留設計院的意願,而集團內部元老們有很大的反對聲音,老闆一直在猶豫。


我“在位”的一年中,既無法得到老闆的首肯,把企業內化成一個機構;又無法得到各區域大員的支持,將企業發展成為一個“獨立造血,自負盈虧”的企業。就這樣拖著,迎來了多次的裁員和我的“被裁下崗”。

所以,我一直覺得執行力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企業文化”,它是體現在每天的工作中的,而不是裱起來,貼在牆上的。大多數的“雙百”房企,就是執行力不足導致無法跨越“千億”。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04

“困境”的外因

房地產進入增速放緩階段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據統計數據,中國人均擁有房子1.1套,上海人均居住面積36平方,住房短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房地產開發區域發展不均衡也是不爭的事實。既有鄂爾多斯,鶴崗等鬼城無人問津,也有“一線城市”通過搖號,審查資格才能買房,一房難求的情況。

今年,國家又收緊了融資的渠道,向房地產輸血的途徑基本都已經鎖死了,我群裡融資的朋友都周遊列國去了。這既是國家向“實體經濟”政策傾斜的結果,更是國際競爭硬實力實現的需要。(大家都還記得中興事件吧)

如果房企沒有穩定的,便宜的融資渠道,那麼資金鍊斷裂是遲早的事情。我今天看了一家研究機構做了一個壓力測試,下面是結論。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銷售不順暢會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今年的“金九銀十”總體表現還是低迷的。所以頭部企業拿出了15年以來最大的“打折力度”來促銷。看看他們有多拼:

恆大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融創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我相信後續還會有一波企業跟進的,連淘寶和京東“雙11”都有賣房的版塊了,可見形勢不容樂觀。“搶收”決定的是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而不是“活的好不好”的問題了。

我瞭解的三盛宏業項目就是因為施工款無法到位,施工企業墊資能力有限,導致項目無法面市,連搶收的機會都失去了。另外還有併購“臨港地塊”出現了動遷問題,遲遲無法推進,本來就是個資金高週轉的遊戲,你變成了“商業地產”般持有,還沒有雄厚的資金,怎麼能資金鍊不斷呢。

開源和節流是保證活下去的必要動作,如果一頭出問題還可能有得救,而兩頭都出狀況,當然就“爆雷”了。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05

房企的“出路”

上面億翰智庫對現金流進行的壓力測試中,對房企進行了分類,我覺得非常中肯。我也借用這個分類來闡述。

我覺得第一梯隊的房企,基本是頭部企業,沒有太多的生存風險。而他們的策略可能是兩個。

一是“大魚吃小魚”,對於有優質“土地儲備”的小魚進行兼併。

二是“多元化發展”,嘗試商業地產、文旅地產、養老地產等產業地產的發展。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對一些企業的分析。

《那些年,喊“轉型”的房企都怎麼樣了?》

《碧桂園轉型:“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企業!》

《恆大轉型:以“民生為基礎,文旅、健康為兩翼,高科技為龍頭”企業》

《綠城轉型: “理想生活綜合服務商!”》

第二梯隊的企業,基本是在1000億,或者衝“千億”的企業,倒是比較高風險的。

這些企業,瘋狂的追求規模,資本的槓桿用到了極致,只要稍有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帶來連鎖反應。

而解決問題最終是要靠人才的,所以老闆要“捨得”才能引來“金鳳凰”。我知道福晟就拿出20%的乾股與事業合夥人分享,驗證了福建老闆“愛拼才會贏”的性格特徵。其他的一些企業也都紛紛從頭部企業挖人,擴充自己的隊伍,厲兵秣馬。

但是現在的“風”已經變了,“豬”是否還飛得起來真的不一定。過往成功的經驗也未必能用得上。還得是“摸著石頭過河”,主心骨還得是老闆你自己。

第三梯隊的企業,基本是在1-200億的企業,一般都願意稱自己為“百強企業”。這些企業就是那些大魚嘴裡的“小魚”。

如果有優質的土地,或者品牌有些影響力的,還有可能被“大魚”相中。

如果“一無是處”,那不如早點轉行,證大的戴志康就前兩年把企業賣了,但是沒能逃脫“P2P”的魔咒。

最差的結果就是資金鍊斷裂,等著社會來承擔“惡果”!

第三梯隊裡還有一些企業,本身是區域深耕的。這些企業倒是有一定的機會。他們因為槓桿用的不是太激進,所以手裡有充足的“彈藥”。在現在很多企業放緩拿地節奏的時候,他們倒是可以“大顯身手”。我知道一家叫龍信的企業,今年已經拿了4塊地了,還從江蘇拿到了上海。

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特點,所處的發展階段也不盡相同,所以必須量力而行。出路是留給有“準備”的企業的,首先要未雨綢繆。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06

共克時艱

房地產進入緩慢增長的階段,很多企業內部也開始了“反腐”,後續的動作會更多。對於行業裡的每個人來說,日子都不會太好過。既有失業的風險,也有“屈就”的委屈,都不容易,需要一起度過難關。

三盛宏業的“民間集資”也許有人會說,是這1000多人太貪婪,哪有那麼好的事情啊。人家看中你的本錢,你卻貪圖他的高利息。

集資可以說是人性的貪婪,但很多企業還有跟投制度,房企自己都“微利”了,動則年薪幾倍的跟投真的是要讓從業人員傾家蕩產了。還有更奇葩的是作為設計人員,也得迫於公司壓力,參與全員營銷。

不,說錯了,是自己營銷自己。有圖有真相。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還有些對員工來說是“無妄之災”

比如新城控股的“醜聞事件”。雖然是老闆的個人違法行為,但是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幾乎葬送了企業,也連累了一批在這個企業的員工。以前我還能看到“歐陽總”的更新,現在估計他也無暇寫文章了。

週轉越來越慢,回款就跟著越來越慢。

很多的下游企業已經開始收到“房抵工程款”、“房抵設計費”、“房抵XXX”了。

大家都做好過冬的準備吧,也許這個冬天還比較長!

最後為還留在前東家維權的前同事們打個廣告。

希望圈裡的HR,可以根據他們的“客觀能力”做一些推薦,畢竟每個人後面都是一個家庭,還涉及到社會安定團結的問題。

老闆的無能也好,失德也罷,不能等同於員工。也許這些前同事在一個新的環境裡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呢!


我服務過的一家百億房企“爆雷”了


最後祝前東家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