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会被赐死?

文史砖家


答:入宫探望女儿,后来被赐死的人是明初开国功臣临川侯胡美。

胡美原名为胡庭瑞,沔阳人,曾为陈友谅陈汉集团的江西行省丞相,手下兵多将广,负责守卫龙兴。

朱元璋攻下江州后,忌惮胡庭瑞兵强,派人前往招降。

胡庭瑞也感觉到陈友谅不如朱元璋有前途,同意投降,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不能解散自己部队。

不解散部队,就意味着继续保持着原有的独立局面,这是朱元璋难于接受的。

但是,不接受也得接受。

本来嘛,朱元璋就是忌惮他的势力大太,担心啃不下来,这才好言劝降的。

可以说,胡庭瑞这么一搞让朱元璋非常不爽。虽然朱元璋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嫌隙已在构成了。

说到这,有点替胡庭瑞感到可惜,您既然已经答应投降人家了,那您的命运就相当于已经交到人家的手上了,您现在就算挺得一时,日后又岂能逃得脱人家的拿捏?

不过,话说回来,胡庭瑞应该也是心存害怕,害怕朱元璋是假意招降,害怕朱元璋会突然翻脸要自己的小命,所以才会要求保留部队以防不测。

也许也正是胡庭瑞有兵在手的缘故,在他投降之初,朱元璋对他客客气气,即使胡庭瑞的外甥康泰等人降后复叛,朱元璋对胡庭瑞仍是和颜悦色。

胡庭瑞也因此死心塌地跟随朱元璋——不但将自己美貌如花的女儿献给朱元璋,还因为朱元璋字为国瑞,赶紧改掉自己名字以避讳,取新名字为“胡美”。

胡美这么会来事,朱元璋也渐渐消减了先前的不快,翁婿相处甚得。

胡美也的确立下了许多战功:攻武昌,与徐达等人并兵攻淮东,取湖州、平江、无锡等地。 后又为征南将军,攻下杉关、光泽、邵武、建阳、建宁、福州、延平、兴化等地,留守福建。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胡美为豫章侯,年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诰词中将之比拟为东汉光武朝归汉的窦融。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美又被改封为临川侯,在长沙监督建造潭府,风光无限。

但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胡美悲剧了,《明史》称其“坐法死”。

胡美是受了什么牵连获罪下狱的呢?

洪武二十三年(1392年),李善长事发,朱元璋亲自下诏列举奸党,胡美名在奸党之列。《明史》载:胡美仗着自己的女儿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他的儿子、女婿受刑而死,胡美本人则被赐自尽。

明朝开国功臣中,获与胡美相同罪名被赐死的,还有周德兴。

周德兴是朱元璋的儿时玩伴,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只能说,明朝开国的官一代、官二代,太过嚣张跋扈、太过无法无天了,竟敢入宫中作乱,最终招致灭亡。


覃仕勇说史


朱元璋的岳父叫胡美,女里女气的名字,不过胡美原来可不叫这个名字,他原来的名字相当高端大气上档次,叫作胡廷瑞,因为朱元璋字国瑞,所以胡美为了避讳,不得已改了名字。

胡美是开国功臣之一,当年他跟随陈友谅,位高权重,最高做到了江西行省丞相,后来被朱元璋策反了,又反过来攻打陈友谅,屡立战功,陈友谅被灭之后,胡美又开始打张士诚,不久之后,朱元璋娶了胡美的女儿。


朱元璋之所以娶胡美的女儿,更多是政治上的考量,因为胡美成了朱元璋的岳父之后,就是一家人了,他就不再是为别人打仗,而是为女婿打仗,所以打仗打的格外卖力。

明朝建立之后,胡美因功被封为豫章侯,当时中原局势刚刚稳定,元朝残余势力尚在,胡美再次披挂上阵,替小婿扫除了余孽。

至此,胡梅名利双丰收,不仅是功臣,还是国丈,还获得了免死铁卷,可谓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

然而,世事无常,乐极生悲,谁能想到几年之后,“人生赢家”胡美被朱元璋处死了,一同处死的还有胡美的儿子以及另外一个女婿。


对于处死胡美的原因,朱元璋讳莫如深,一直不愿公布缘由,搞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战战兢兢。

直到6年之后,李善长案发,朱元璋才公布了胡美犯下的罪过:

偕其子婿入乱宫禁。

有人说“入乱宫禁”是淫乱后宫之义,实则不然,后宫又不是妓院,不是谁都能进入的,胡美就算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淫乱后宫。退一步讲,你见过老爹带着儿子还有女婿一起淫乱后宫的吗,那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原来,朱元璋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意思是如果没有皇帝召见,任何人不得入后宫探视。


然而,作为父亲的胡美想念女儿了,进宫看一看女儿以解相思之苦,到底能有多大罪过啊,至于把他处死吗?朱元璋杀掉胡美真的只是因为“入乱后宫”吗?

非也!

朱元璋其实一直忌惮胡美,当年朱元璋招降胡美之时,胡美提出一个有些“过分”的条件,即不能把他的部队拆散,而且必须由他指挥。

朱元璋当即勃然大怒,但一旁的刘伯温极力劝阻,并讲了刘邦当年安抚韩信的故事,朱元璋这才消了气,同意了胡美的无礼条件,朱元璋后来娶胡美的女儿估计也是刘伯温出的高招。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对胡美仍然心有余悸。



还有一点,朱元璋读过历史,了解外戚专权,祸乱朝纲的危害,所以他强力压制外戚势力,不让外戚干政,他之所以作出“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估计也是基于此。

然而,胡美却枉顾规定,擅自出入后宫,无疑犯了大忌讳,朱元璋杀了老丈人,也是基于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之目的。

朱元璋确实开了个好头,终明朝一朝,连一例外戚专权现象都没发生。


一半秋色


有一种人不撞南墙不回头,有一种人不知道天高地厚,还有一种人没有自知之明,其实这三种人是一类人,活的太自我,不分场合,给人一种特立独行的感觉,习惯于不把自己当外人。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路走来,收了不少义子,纳了许多姑娘,自然也得到了一堆岳父。而在他的众岳父中,恰好就有一位符合上述个性的人,这个人名叫胡美


这个世界上,向来都是一物降一物,如果把胡美比作是一根刺儿,那么朱元璋恰好是那个酷爱拔刺儿的人。谁敢露锋芒,第一个灭谁。狼遇到羊,是羊的悲哀,狐狸遇到猎人,悲催的是狐狸,朱元璋碰到胡美,是胡美的不幸。羊知道狼的凶残,狐狸知道猎人的厉害,而胡美看不透朱元璋。所以,死到临头,叫苦不迭。

那么,朱元璋收拾胡美的理由是什么呢?单是因为他入宫看望了女儿了吗?当然不是,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胡美,人如其名,胡作非为,感觉挺美。胡美做事很高调,做人亦如此,招摇过市,显山露水。这样,不免让我们想起了那个坑了干爹的某美,事后想想,两个美还真有同病相怜之处。只不过,胡美误了卿卿性命,某美生活照样滋润。



胡美原名胡延瑞,汉王陈友谅的擎天一柱,曾任江西行省丞相。朱元璋灭掉陈友谅后,胡延瑞望风而降,为此朱元璋赞叹其为:“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者”的智者,识时务的俊杰。胡延瑞表示死心塌地追随朱元璋,特意改名为胡美,以避朱国瑞(朱元璋,字国瑞)的讳。

归顺朱元璋后,胡美犹如三百年后的吴三桂,勇猛无敌、所向披靡。所不同的是,吴三桂为满清横扫西南,胡美则纵横东南,同徐达一道灭掉了张士诚,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因此,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将胡美列为开国元勋,封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同年,朱元璋赐胡美豫章侯爵位,食禄一千五百石,而且还当众表彰胡美如归汉的窦融,特赐丹书铁券一块,可免死二次。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既然老朱这么慷慨,胡美也不吝啬,于是将如花似玉的女儿胡顺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见到胡顺心花怒放,心说:如果大臣们都这么懂事儿,只怕身体吃不消啊!胡顺是一个难得的尤物,一夜过后,竟让故意压制欲望的朱元璋爱不释手。不久,朱元璋便晋升胡顺为嫔妃,夜夜召幸,巫山云雨。

女儿受宠,胡美脸上有光,回首自己多半辈子的成就,很有飘飘欲仙的必要。记得朱元璋曾把自己比作是助刘秀一统天下的窦融,而窦氏家族最终又成为了东汉最显赫的名门世家,而我胡家徒有其表,无有其实。到头来,不过是被朱元璋扣了一顶高帽子。想到此,胡美的心又凉了半截,谁让自己碰到了一个把外戚防成贼的皇帝呢!


人一旦怀有不满的情绪,多数不会憋在心里,必然会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胡美为了给心里找平衡,竟然想到了私自出入朱元璋后宫的方法,既新鲜又刺激。当然,理由是看望女儿。可是他不明白,自古皇帝的后宫是禁区,到处是雷,只要越入,就会被炸的粉身碎骨。而朱元璋规定,只有命妇、而且是在规定的时间段,才能入后宫探视,男人是绝对禁止入内的。

开始,胡美是一个人进进出出,犹如在探雷,当发现“安全”后,干脆把女婿和儿子也叫上,来了一个“风流三侠”的组合,大有替朱元璋分担劳累的意思。正当“三贱客”得意忘形之际,危险悄然而至,原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锦衣卫画成图像,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朱元璋看到这三个“裸奔”的小丑之后,迅速出击,全部抓入大牢。最终,胡美的儿子与女婿被大刑伺候至死,胡美自尽而亡。当年正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胡惟庸案仅过去四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况朱元璋是一个热衷刨根究底的皇帝,所以朝廷百官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更没有人敢去探听胡美的死因。

洪武二十三,老黄牛李善长案发被诛,朱元璋下诏列举奸党启示,将胡美归为胡惟庸余党,并公布了胡美的罪行——携众扰乱宫禁。


其实,朱元璋想收拾胡美,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如果给他按一个谋反罪名,御赐的“免死铁券”也就作废。不过,朱元璋并没有那样做,而是把“家丑”扬了出来。敢在皇帝的后院点火,同样罪孽深重、十恶不赦。群臣知道真相后,交头接耳,拍手称快,都觉得胡美罪有应得,太活该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国史春秋


朱元璋的后宫佳丽很多,因此老朱的岳父也很多。胡贵妃就是老朱其中的一位宠妃,据说长得很漂亮:“要盘有盘,要条有条,增一两太肥,减一分太瘦。”老朱视其为心肝宝贝。(如图)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胡贵妃的父亲去宫中探望女儿,却被女婿朱元璋砍了,老丈人因何得罪了朱元璋?

这事还得从老朱称帝前两年说起:胡贵妃的老爸叫胡廷瑞,原是元末群雄之汉王陈友谅的得力干将,官至江西行省丞相,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可谓一方封疆大吏。

老朱在攻打江州时,派特使招降胡,胡廷瑞是个明白人,眼看陈友谅大厦将倾,他也想找个退路,于是提出:“我投降可以,但要保留我的军队番号。”

胡廷瑞深知,有兵权才能有话语权,才能投降后被重用,否则成了光杆司令,谁拿你当回事呢?老朱起初不同意,当着老胡的特使要发脾气,此时军师刘伯温用脚踢了老朱一下,冲他挤了挤眼。老朱马上领会了老刘的意思:“分明告诉自己先答应稳住胡,以后再慢慢消弱他的势力”。

老朱答应了胡廷瑞的要求,胡投降了老朱,官职照旧。



在随后的战斗中,胡用自己的威信招降了许多老部下,不费一枪一弹为老朱贡献了数座城池,老朱很高兴,不久加封其为荣禄大夫。

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史称明太祖。之后大封功勋,胡廷瑞因功封中书平章(相当于宰相)。

老胡也会来事,既然老朱称帝了,他的名字要避讳,因为老朱字国瑞,他叫胡廷瑞不合适,“瑞”字犯忌。于是改名为胡美,美好的美。同时把自己漂亮女儿送给老朱充入了后宫,这就是胡贵妃。

老胡虽然和老朱年纪相当,却成了老朱的岳父老泰山。

刚开始翁婿关系很铁,老朱常说老丈人是汉之窦融。说他弃暗投明堪比窦融归汉一事。

然而二人融洽的关系没有超过16年。



洪武17年(1384年),朱元璋突然把老丈人和老胡的女婿(老朱的连襟)及全家处死,当时也没有公布罪状,谁也不知道他老丈人一家犯了什么法?

时隔8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1392年),朱元璋突然宣布,说老丈人胡美仗着女儿受宠,带着女婿借进宫看女儿之机,和女婿一起淫乱后宫。

也就是说,后宫佳丽很多,老丈人和女婿经常进宫和宫女、妃子们胡搞。这属于道德败坏范畴,这罪名最容易打倒一个权臣。

胡美真的“大头没管住小头”吗?我看不见得!胡美位高权重,大明朝美女又不少,他完全犯不着染指女婿的女人。

从胡美被杀这个时间点来看,正是朱元璋清算新锐宰相胡惟庸势力时期。

胡惟庸是老朱一把提起来的丞相,目的就是打压江浙和淮西两派,当这两派势微后,老朱以谋反罪大肆屠杀胡惟庸势力。

老朱扩大打击面,“瓜蔓抄”诛连上万人,胡美被牵连其中,老朱迅速以“疑罪从有”杀了胡美。



然而经过多年的调查,好像老丈人没有罪,老朱不肯认错,于是宣布老丈人淫乱后宫。

这罪行恐怕只有老朱一个人才能知道,没人敢质疑,如果有人质疑,那就说明你也曾去过后宫,同样有罪,谁敢惹这样的麻烦呢?

我们可以反推一下结论,民间老百姓尚知家丑不可外扬,老朱并不傻,他为什么要以淫乱后宫之名定老丈人的罪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惜一切也要把胡惟庸案件定为铁案,无罪强按一个罪名,反正在那段时间杀的人不许翻案。

文/秉烛读春秋


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虽然是穷苦出身,但是当了皇帝后,他也纳了不少妃子,其中有一位姓胡的妃子,她的父亲就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大将胡美。

胡美原本是陈友谅手下行省丞相,公元1361年,朱元璋招降胡美。可是胡美要求不解散自己的部队,才肯投降,朱元璋起初大怒,后来还是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朱元璋才同意了。

胡美投降朱元璋后,也是尽心尽力,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深受朱元璋重视。朱元璋娶了胡美的女儿后,胡美地位更是尊崇。

后来胡美因为想念女儿,进宫去看了一次女儿,结果被朱元璋赐死。朱元璋也不是个糊涂皇帝,那么朱元璋究竟为何要赐死功臣岳父胡美呢?

朱元璋给胡美的罪名,让人哭笑不得。

胡美作为大将,作为国丈,又立下不少战功,朱元璋杀他,总要找到合适的理由,否则恐怕很难服众,还有可能引起兵变。

《明史》记载:“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这句话的意思是,朱元璋给胡美的罪名是,他仗着自己的女儿是贵妃,就不经皇帝允许,带着儿子和其他的女婿进入后宫。

在我国古代,后宫之中,除了皇帝其他男人是不可以随便进入的。就是一些王爷和皇子,有时也要经过皇帝的允许。所以朱元璋给胡美罗列的这个罪名,杀他也算是名正言顺。

当然,这虽然是犯了律法,但是和胡美的身份比较起来,这似乎并不能让他一死。那么朱元璋究竟为何,非要因此小事,杀了胡美呢?

朱元璋忌惮胡美,怀疑胡美卷入党争。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曾大开杀戒,当然这些人中,有些是因为功劳太大,被冤杀。也有一些人是自己要往刀口上撞,比如胡惟庸和李善长。

胡惟庸事发后,李善长的事情也暴露了,李善长借官府士兵,建造私宅,放纵部下,还为亲属求情,这些都犯了朱元璋的大忌。最终朱元璋杀了李善长,并且决心清除党派。

当时朱元璋觉得老丈人胡美也是李善长一党,但是他又找不出证据,最终就因为老丈人没经允许进入皇宫,将他赐死。

朱元璋能从普通人,成为皇帝,对他来说,心狠手辣是必须学会的,所以但凡是他不放心的人,他都要除掉。


斯幽说历史


这位倒霉的“岳父”并不是马皇后的家人。

他是朱元璋的胡顺妃之父,也就是开国功臣豫章侯胡美。胡氏家族因为这件事被朱元璋灭门。

作为朱元璋的妃嫔,其实是一项高危职业。

不仅要给朱元璋这个糟老头子殉葬,而且老朱的脾气也不好,有几个妃嫔都因为触怒他而下场凄惨。


其中,鲁王母郭宁妃、唐王母李贤妃、伊王母葛丽妃,不知何故就被朱元璋处死,她们的尸首被宫人用筐扔到了太平门外。

楚王母胡充妃,因宫中有人堕胎被发现,内侍说是胡充妃的锅,朱元璋就杀了胡充妃,并且抛尸城外。


由此可见,这位胡顺妃的下场其实也在正常范围内,谁叫朱元璋就是一个残暴的丈夫呢。

关于这位倒霉的岳父,根据《明史· 胡美传》记载:

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


胡美的原名是胡廷瑞。

此人曾经是陈友谅的宰相,暗中勾结朱元璋,帮助他消灭了陈友谅。因此在事后,胡美的女儿入宫为妃,算是朱元璋对他的嘉奖。

但是,朱元璋是个喜怒无常的人。终于,他指责胡美因为女儿是贵妃,就敢带着女婿入宫行走,秽乱宫闱,将胡氏家族灭门。

至于胡美为何被杀,朱元璋是说他为胡惟庸之奸党。

但是,你别把朱元璋的话都当真。朱元璋,是最喜欢罗织罪名的皇帝,所以未必是勾结了胡惟庸。



HuiNanHistory


狡兔死,走狗烹,何况朱元璋的这位岳父胡美原来还不是一条船上的。

朱元璋这位倒霉岳父胡美原来叫胡庭瑞,但为了避讳女婿洪武皇帝的字才改成胡美。胡美原来也不是跟朱元璋一条船上的,他是陈友谅手下的一名将领,后来朱元璋派人来劝降,又保证胡美手下的将士不解散仍然跟着胡美。虽然胡美在跟随朱元璋接下来打江山的时候多立功劳,女儿还嫁给了朱元璋。甚至在明朝建立时论功行赏,被封为豫章侯,独掌一方的大员,还有免死的丹书铁券在身。封侯之后,胡美这种武将已经失去作用,应该功成身就急流勇退,辞去官职做一方富家翁候,而不是继续身居高位。

何况朱元璋已经立了太子朱标,胡美的女儿是皇妃虽然只有一个女儿,保不齐将来会生一个儿子,当然已经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后来胡美有犯下大错带另一女婿进宫看望身为女儿的皇妃,这更是惹了大祸,入后宫见女儿为什么要女婿进来,想图谋不轨吗?朱元璋之前颁布一条命令不准后宫乱入,种种条件下,胡美早已经死路一条,缺的只是一个条件。

在胡惟庸案逃过一劫的李善长,因为为亲戚求情被列为奸党,胡美也被列为奸党,李善长一家70余人被杀,胡美被赐自尽,女婿也被杀。


陆弃


这个人名叫胡美,原来是陈友谅的部下,后来投靠朱元璋,为朱元璋统一天下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受到朱元璋的嘉奖,封侯拜相。不但如此,胡美的女儿也被朱元璋封为贵妃,还为朱元璋生下了一个儿子,名为朱柏。


胡美带着女婿入宫看望贵妃,被朱元璋知道后,胡美以及他的女婿二人都被赐死,赐死的表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胡美以及他的女婿违反了宫规。朱元璋这个皇位得来不易,他为了防止外戚与后宫联合干政,所以下过禁令,严令禁止外戚男子入后宫看望妃子。这胡美无视朱元璋的禁令,直接敢堂而皇之的进入与贵妃见面,那不是自找死路吗?

要说胡美一个人来见面也就罢了,偏偏还带着个女婿,胡美见女儿,为什么还要特意带着女婿,这其中是不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朱元璋疑心如此重,自然不可能不起疑。并且胡美拥兵自重,早就受到朱元璋的猜忌,胡美在归顺朱元璋之时便有个请求,要求朱元璋不能遣散他的军队,否则就不归顺朱元璋。朱元璋迫于当时情况,不得不答应了胡美的请求,如今朱元璋已经当上了皇帝,而胡美却养着私人军队,只听命于胡美,这就相当于在大明安了一个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加上胡美又在朝堂上拉帮结派,为朱柏暗中陪养势力,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拉帮结派,胡美屡屡犯朱元璋的忌讳,估计朱元璋早想除掉胡美,胡美这时候偏偏不顾宫规见贵妃,让朱元璋可以名正言顺的赐死胡美。


传奇历史观


一句老话说的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老丈人虽然不比丈母娘,但是作为女婿,无论如何还是要给岳父岳母多一点薄面,但是朱元璋却不是如此,甚至还给自己的岳父一家给咔嚓了,这又是为何呢?

朱元璋杀岳父胡美

明朝初期,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朱元璋将自己的岳父胡美以及自己的小舅子,还有胡美的女婿一起给咔嚓了,朱元璋杀了自己的亲岳父一家,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这样,因为起初朱元璋就定下了一个规律,自己的妃子的男性家属不得私自入宫与朱元璋妃的子见面。而胡美则犯了大错,不仅仅自己入宫见了自己的女儿,还带了自己的儿子以及女婿,所以惹怒了朱元璋,而朱元璋便将其全部杀害。

朱元璋到底为何杀害自己的岳父?

胡美无论如何也是朱元璋的岳父,甚至还有其女婿,以及朱元璋自己的小舅子,胡美虽然犯了错,但是也罪不至死啊,而且还是死了一家,那么朱元璋为何非要杀死胡美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治因素,胡美不是错在了站队,而是错在了选择站队,在朱元璋眼中,只要是你选择了站队,选择了拉帮结伙,便是犯了大错。

胡美为了在朝廷中更有地位,选择了结党营私,尤其是和朝廷中权贵又的非常的近,比如胡惟庸、李善长等人,而朱元璋最恨的便是朝廷中所谓的权贵。因此,也对自己的老丈人越来越烦,到起了杀心,又到行动起来。

朱元璋杀老丈人,表面上是因为胡美犯了错,实际上是朱元璋因为政治原因,早已经对胡美起了杀心,所以最后找了个理由,杀之而后快。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按照《明史》的记载,朱元璋的岳父之中,因为入宫探望女儿而被赐死的,只有胡美一人。

胡美,原名胡廷瑞。因为朱元璋,字国瑞,胡美为了避讳,就改了名字。最初,他是陈友谅的部下,任江西行省丞相之职。朱元璋攻打江西时,派人招降胡美。经过谈判之后,胡美率众投降,朱元璋命胡美仍任原职。

胡美投降之后,先是跟随徐达,进攻张士诚,连下湖州等三城,并招降了张士诚部将莫天祐。之后,又被任命为征南将军,率师攻取福建,大败元军,连下八城,平定了福建全境。胡美在开国将领中,也算功勋卓著的一个了。

因此,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时,胡美受封豫章侯,位居开国三十四功臣之列。同年,朱元璋还将胡美的长女纳入后宫,封为顺妃。第二年,胡顺妃生皇十二子湘王朱柏。自此,胡美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朱元璋的“老丈人”,换个说法就是“外戚”。

“外戚”在其他朝代,绝对是权势、富贵双丰收的身份,但在明朝,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朱元璋马上就要亲自示范打压外戚,以防外戚乱政,或篡位。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胡惟庸及其党羽多被处死。但是,并没有牵连到胡美。胡美被改封临川侯,并被列入了勋臣榜。朱元璋说胡美是“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七人”中的一人,因此“帝遇之尤厚”。

朱元璋宠爱胡顺妃,又厚待胡美,不免让胡美开始飘飘然。

根据《明史》的记载,洪武十七年,胡美突然“坐法死”,胡美的儿子、女婿也被朱元璋处死了。但是,朱元璋在当时却没有丝毫的解释,包括胡美等人的罪名也不公布。大臣们一个个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却又不敢多问。

等到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卷入胡惟庸案被赐死,朱元璋才下诏,列举胡惟庸、李善长奸党罪状,并将胡美归入了“奸党”之列。朱元璋列举胡美的罪状是:“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

“入乱宫禁”,不要误会,绝对不是秽乱后宫,胡美应该也没那个胆量。

朱元璋为了维护朱氏的大明皇权,用尽了浑身解数,特别是重点防范六类人,权臣、宦寺、后宫、外戚、方镇和诸侯。他先是废了丞相制,六部直接向天子负责,分散大臣的权力,防止权臣出现;又在宫门口立铁碑禁止宦官干政;还让人编修《女诫》,防止后妃干政,甚至是恢复了后妃的殉葬制度,不留前朝后妃;同时,还不惜制造明初四大案,来除掉外戚及方镇重臣。朱元璋只是犯了一个糊涂,封皇子为诸侯王,还让诸侯王有兵权。

了解了朱元璋的行为准则之后,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朱元璋非要杀死胡美,及其子婿了。

所谓的“入乱宫禁”,其实是不遵律令,未经请旨私自入宫“探望女儿”。朱元璋开始并不知道胡美带着儿子和女婿入宫探望过胡顺妃,等到“事觉”,朱元璋会怎么想呢?

胡惟庸虽然在洪武十三年就被处死了,但胡惟庸案并未结束,不然也不会在洪武十八年,牵连出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又牵连出了李善长。朱元璋在胡惟庸死后,还在派锦衣卫四处查访,寻找所有可能参与胡惟庸谋反,或者有谋反可能的大臣。

结果,胡美突然带着儿子、女婿一起入宫探望了自己的女儿。这让原本就多疑,神经紧绷的朱元璋,不能不怀疑这是外戚勾结后宫,要谋害自己呀。特别是胡顺妃还有一个已经十三岁的儿子朱柏。胡美联合胡顺妃害死朱元璋,趁机拥立朱柏,不是没可能。之后,胡美再学王莽、杨坚的故事,也不是没有可能。朱元璋可是爱读书的,他对王莽、杨坚的事情,是很熟悉的。甚至是,朱元璋读书读到对孟子都很有意见,要把孟子的神位扔出孔庙,还删减了诸如“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八十多条孟子名言。

朱元璋自己是贫民造反夺得皇位,他内心恐惧呀,而且他杀大臣也是不分文武,一律杀,甚至包括宦官和后宫。而当年的赵匡胤是以武夺位,黄袍加身,赵匡胤就提倡“扬文抑武”。其实,这都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先要提防类似自己的人,这种恐惧是很难克服的。

因此,朱元璋恐惧了,愤怒了,直接借“入乱宫禁”之名处死了胡美的儿子和女婿,又赐胡美自尽。至于胡美及其子婿有没有真正要谋害朱元璋,没有相关记录。但是,胡美带着儿子和女婿,不经请旨,一起入宫看望女儿,的确有点不正常呀。父亲想念女儿了,带着妻子一起去倒是正常,你带着儿子跟女婿去,不要说是朱元璋了,不论是谁坐在朱元璋那个位置都会产生怀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