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不要輕視脂肪肝

最近,筆者和一位朋友出去吃飯。由於這位朋友身體肥胖,不愛運動,點菜的時候我就多點了幾個清淡的菜品。朋友看出了我的“用心”,調侃我和醫生一樣愛操心。這位朋友告訴我,他前幾天去醫院檢查的時候,意外查出了脂肪肝。醫生給他開了藥,並建議他清淡飲食。他認為,自己身體肥胖,有點脂肪肝並不是什麼大事。我告訴他,患有脂肪肝要引起重視。因為脂肪肝有可能發展為肝硬化。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人類肝臟含有少量的脂肪(每100克含4~5克)是正常的,但超過肝臟溼重的5%或顯微鏡下每單位面積30%以上的肝細胞有脂滴存在時就成為脂肪肝。過多脂肪對肝臟的損害也早已被醫學證實,主要表現為各種類型的脂肪變性。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

不要輕視脂肪肝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病因一:嗜酒

酗酒是損害肝臟的第一殺手。酒精進入人體後,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有一定毒性,使肝細胞對脂肪酸的氧化利用減少,合成甘油三酯增多。因此,飲酒越多,肝內脂肪酸和甘油三脂越容易堆積,越容易導致酒精性脂肪肝。飲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嚴重,還可誘發肝纖維化,進而引起脂肪肝。

病因二: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過量攝食、喜甜食和葷食、常吃宵夜以及不吃早飯等飲食習慣可擾亂代謝動態,為肥胖和脂肪肝提供“溫床”。人體對於多餘熱量的利用,除了轉化為脂肪儲存外,主要通過體力活動消耗。研究表明,絕大多數脂肪肝患者習慣於久坐或不善於活動。長期不運動會導致體內過剩的營養轉化為脂肪,這些脂肪沉積於皮下時,表現為肥胖,積存於肝臟時,表現為脂肪肝。

病因三:營養不良

一般情況下,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是,臨床發現身材消瘦者也會患脂肪肝。長期飢餓狀態下,因低血糖刺激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加劇脂肪分解,過量脂肪酸進入血液,使血中游離脂肪酸增多而造成肝內脂肪蓄積。因熱量不足,缺乏營養而消瘦,常常需運用組織中脂肪,血液遊離脂肪酸入肝合成脂肪增多,但又不能在肝臟內正常轉化成脂蛋白運送出肝,故發生堆積導致脂肪肝。

病因四:糖尿病、甲亢等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脂肪變性的主要異常表現為胰島素抵抗,從而導致脂肪的分解,使循環中游離脂肪酸增加,這些遊離脂肪酸隨後又被肝臟攝取,作為能源儲存。脂肪酸使得肝臟現粒體氧化系統超負荷工作,從而導致脂肪酸在肝臟堆積。

不要輕視脂肪肝

輕度脂肪肝並不等於肝的損害輕

在體檢的B超報告上描述的脂肪肝,更多可能指的是單純性脂肪肝。單純性脂肪肝是肝細胞裡由於脂肪堆積而發生脂肪變性,我們可以理解為肝細胞“變胖了”。如果這些“變胖”的肝細胞“胖”到承受極限而破裂壞死,就會發生肝損害,出現肝功能異常。值得注意的是,肝細胞“變胖”的程度,和肝細胞是否破裂損害從而造成肝功能異常,並不一定平行存在。也就是說,輕度脂肪肝完全可能發生肝損害變成脂肪性肝炎,而重度脂肪肝也完全可能不發生肝損害依舊是單純性脂肪肝。所以,不管脂肪肝是輕度還是重度,都應該重視。所以,除了關注B超結果,還要看一看血液化驗單中肝功能轉氨酶是否升高。脂肪肝是否發生了肝損害的重要指標為: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谷酰胺轉氨酶(GGT)。前兩者升高說明已經發生了肝損害,而GGT經常伴隨前兩者一起升高。如果只有GGT升高,危險程度不如前兩者,但一樣值得重視。一旦這三者升高,就是提起警覺到專業的醫院就診。

脂肪肝患者的飲食原則

低熱量

脂肪肝患者要控制熱量的攝入,一般來說每公斤體重的每天的熱量供給保持在529-617千卡,防止由於熱量攝入過多造成肥胖,導致脂肪肝更加嚴重。肥胖患者要減重,目標可以從每週減重0.5千克開始,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量力而為。

低脂肪

脂肪肝患者全日食物和烹調油所供給脂肪總量不超過40g,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應該應該適當的加以控制。

高蛋白

脂肪肝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比如牛奶、魚肉等,優質蛋白有利於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並且可以糾正低蛋白血癥,避免肝細胞進一步受到損害。

高纖維

脂肪肝患者可以補充對於肝病有幫助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食物纖維,特別是富含葉酸、膽鹼、肌醇、尼克酸、維生素C、維生素B12、鉀、鋅、鎂等的食物和產品以促進和維持正常代謝。

不要輕視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注意事項

慎用藥物

目前為止,沒有詢證醫學認可的用於脂肪肝治療的藥物,一些保肝藥品和保健品的作用也仍有爭議,並不推薦患者使用。生活方式改變對於試圖逆轉脂肪肝的過程非常重要。患有脂肪肝或存在脂肪肝危險因素的患者首先應該進行飲食和運動治療。

定期檢查

無論是輕度脂肪肝還是重度脂肪肝我們都應該重視,所以就算患者沒有發生肝損傷,細心地調整生活方式,我們也要定期複查來觀察干預的效果和監測病情的發展。

一般來說,每半年複查一次B超和肝功能,以及像血常規、血脂、血糖等檢查,並配合醫生的囑咐繼續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