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AI】AI賦能產業不能只靠算法 深度融合將成未來發展方向

【AI】AI賦能產業不能只靠算法 深度融合將成未來發展方向

“現在基於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從應用層面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天花板,未來應把貝葉斯統計、可泛化的遷移學習、基於知識的自上至下的方法等真正地融合起來,融合發展將成為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近日舉行的海南自貿區(港)“陸海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國際合作交流大會上,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漢堡大學多模態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建偉教授表示。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經濟社會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未來技術與顛覆性創新將為人工智能在各種場景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張建偉表示,計算機、腦科學、心理學、語言學的交叉發展以及與國際先進科研組織的合作,為當下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雲技術、物聯網、光網、寬帶、5G的發展為人工智能提供充足的大數據樣本,新材料、新計算、新的能源供應,使得全系統的創新有了新的動能。

張建偉說,在全球的知識共享和多學科交叉背景下,我國各產業鏈實現了深度互動,使得我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未來的少人化工廠、老人的服務護理、虛擬社區的交互、私人定製的服務等都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發展的方向。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除了在製造、交通方面的應用,在醫療、農業、智能建造和教育方面都有巨大的潛力。

人工智能發展雖然已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距離真正解決民生方面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張建偉表示,AI賦能產業光靠算法是不夠的,人工智能需要一個深度融合、“核聚變”的過程。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機器人、可穿戴設備、5G通訊、腦科學、新材料、新能源等,每一個領域的新突破,都將給現在的互聯網生態等帶來新的挑戰。

張建偉說,今天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經變得非常強大,為基於數據的智能化運算提供了非常強大的計算引擎。與此同時,通過大數據、雲、物聯網以及5G技術的發展,可以讓數據的應用更加充分。

“計算引擎和大數據相結合將是接下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張建偉說,未來人工智能和下一代機器人的發展,還有很多挑戰要面對,這將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張建偉認為,下一步的挑戰是如何讓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結合變得更加透明,如何運用多模態的交互,使機器和人進一步融合,使得我們真正進入人類的2.0的時代。機器人未來和人工智能交互的未來,不是單模態的,而是一個多模態共享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