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面對創業,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具備三個重要的心態

“所謂成功,其實很多時候,就是極強的學習能力以及做事的態度。心無旁騖地做事,第一時間去做事,做事的時候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這是陶然初始做事時的心態。”

二十多年前,在北京中關村大街行色匆匆的身影裡,有那麼一群今日在各個領域響噹噹的人物:楊元慶、雷軍、王志東、蔡文勝、路彬彬、劉九如、汪雲志、陳宏、趙文權、孫陶然、方興東、王文京、蘇啟強、馮鑫、梁寧、李國慶、陳丹青、王峰、王緝志、李開復、徐少春……他們的故事鐫刻在了中國的IT行業史上。其中,作為全球第八、亞太第一營銷服務集團——藍色光標的聯合創始人、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的創辦人,孫陶然舉重若輕。

作為孫陶然的好友,鄧蕾在近百個小時面對面採訪後,在《創業者:不一樣的孫陶然》一書裡,詳細地向我們描述了孫陶然28年、5個品類的創業故事。

鄧蕾是這麼形容她眼中的孫陶然的:“出身平凡,卻以吉林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績考入北大;畢業分配不公,錯失聯想青睞,卻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脫穎而出;職業早期,理念不容於僵化體制,自立門戶而屢創新輝煌。”在書中,鄧蕾尤其注重描述孫陶然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看待是非,以及想如何度過今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觀”問題。她認為,正是因為孫陶然早早就明晰了自己的三觀,才能一往無前,成就自己輝煌的人生。因此,與其說這是一本描述孫陶然創業史的書,不如說是在講述他如何在創業過程中踐行自己的理念。

面對創業,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具備三個重要的心態

說起“創業”二字,我們一點都不陌生,但真正成功的可能鳳毛麟角。 對於創業,孫陶然強調,創業者一定要有創業心態,這就包括了:主人公心態、執著的態度、永遠要有B計劃。

01 創業要有主人公心態。

網綜節目《奇葩說》上有這麼一道辯題:沒有上進心,我有錯嗎?當時,辯手胡漸彪說,上進心並不是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而是自己有喜歡的事,喜歡的事可以升級,做事帶來的快樂會上漲,這就是上進心。對於創業者來說,上進心更多的是指一種主人公心態:這一份事業不是為了別人的期待而努力,而是因為在創業中,踐行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而得到巨大的喜悅。

在孫陶然眼中,“絕知此事要躬行”是做事的第一步,這也是他眼中的“主人公心態”。更確切來說,“這個主人感,包括對公司的主人翁意識和對工作的自主意識。只有真正意識到所有工作在本質上都是自己的事情,你才算具備基礎的創業心態。”

將所有的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聽起來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在創業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如始終地堅持這個理念的。

創業之初,朋友小林與合夥人商量好了:一個主管業務拓展,一個主管技術開發。短短三年時間裡,公司業務做到了東南亞地區;但是,在一次股東會議上,合夥人卻被小林勸退。小林告訴我,公司越做越大,事業越做越好,但是合夥人卻越來越沒把公司的事兒放在心上,他錯誤地將自己當成了一位再普通不過的員工在完成工作。幹事業卻沒有主人公心態,認為自己只要將每一個指令執行好就夠了,這並不是一位合格的合夥人。

在孫陶然看來,大多數人的智商實際上差別並不大,但是成就卻相去甚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成功的人有主人公心態,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來做,不推脫也不給自己找藉口。


面對創業,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具備三個重要的心態




02 創業要有執著的態度。

前段時間,有這麼一篇文章刷爆了我的朋友圈《90%門店倒閉,奶茶行業還有哪些“坑”》。看到這篇文的人都說,這個數據肯定造假——奶茶店的利潤肯定很高,不然怎麼可能一家接一家地開,說不定是賺夠了不開了;況且,就算真有倒閉的,也不可能比例這麼高。

事實上,文中提及的:“奶茶行業最新的熱門話題不是‘又冒出一個新網紅’,而是‘你的奶茶店倒閉了沒’,”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在3年時間裡,小區門口的飲品店由0增加到15家,佔了約95%的店面。但是,僅僅在這兩個月,就有7家店面轉讓——當然,我所能瞭解到的是明確掛出了“轉讓”字樣的店面,其餘店面有沒有存在經營權轉讓的情況就無從得知了。

這些奶茶店的店主,大多是“斜槓”青年——奶茶店只是一個副業,他們還有其他的正職,他們對營業額目標總是一降再降:從三個月實現盈利,到半年實現盈利,再到賺點小錢,直至能正常運轉就行。對於事業,這樣的老闆既沒有明確的目標,更沒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態度。那麼,什麼是創業者應該有的“執著的態度”呢?

在《創業者:不一樣的孫陶然》一書中,鄧蕾是這麼描述孫陶然的執著態度的:“即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當你具備了最基礎的創業心態,當你產生了主人感,對於你所從事的事情,你就自然有了想把它做成的動力。”“陶然說,所有的成功都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是用頭把南牆撞出一條路的結果。”也正是有這樣的態度,孫陶然才能在一次次的經濟浪潮中不斷髮展、壯大自己的事業。




03 永遠要有B計劃。

大四畢業遊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位剛剛“裸辭”的職場人青姐。當時我們還不懂什麼叫做“裸辭”,也不太能理解為什麼要“裸辭”。青姐告訴我們:工作做得不開心,我炒老闆魷魚了,先旅遊散散心。

同學小A說,我覺得這樣的態度很瀟灑,如果做得不開心,就不要乾了。於是,畢業五年的時間裡,她換了十三份工作,最短的兩個月,最長的不超過半年。小A辭職的理由五花八門:我不喜歡辦公室文化;我們領導給我小鞋穿;跟我預期的工作內容不符合;工作看不到前景……她總是把“這不是我想要的,找工作一定要找做得開心的”掛在嘴邊。但事實上,每個月臨近還房租的日子裡,她總是焦躁不安。

辭職不一定是壞事,但是沒有其他後退之路難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普通職場人尚且如此,創業者要有B計劃就更為重要了。在孫陶然看來,“有創業心態的人,不僅要做一往無前的勇士,更要做善於運籌帷幄的謀士——永遠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在與《北京青年報》簽約承包電腦週刊後,孫陶然帶領團隊將《北京青年報·電腦時代》的版面經營到一寸難求,並在三年時間裡,將其經營到淨利潤超過了1000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這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在孫陶然看來,越是巨大的成就越需要警惕,況且,與《北京青年報》的簽約時間也僅為三年。因此,孫陶然早早著手準備他的B計劃——他將三年合約期間,帶來的大量大牌客戶的價值挖掘到最大化,用以孵化幾個未來的利潤增長點,並藉此機會實現了“擁有自己的媒體平臺”的目標。

也正是這個B計劃,才讓孫陶然在三年合約期滿後,面對《北京青年報》的加價行為,有了說“不”的底氣。


面對創業,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具備三個重要的心態




鄧蕾將孫陶然的這三個創業心態如此總結:“選擇,就要承擔後果,並且可能承擔最壞後果。做事,就要思慮周詳、給出多個解決方案。往前走,就要做好應付變數的準備。”


結語

2015年,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畢業典禮上,孫陶然講了這麼一段話:同一起跑線的畢業生在三年十年後為什麼會有很大的差別?一是志向:一心做事業的在天上,鼠目寸光、追逐眼前收入的在地下;第二是態度:把工作當自己的事兒,把工作當作品竭盡全力的在天上,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在地下;第三是學習:善於學習的在天上,不虛心學習的在地下。

如果說,在《創業者:不一樣的孫陶然》一書中,有什麼是我們能夠特別快就學習到的,我想,應該就是作者鄧蕾所想要傳達的,關於孫陶然為人處世的準則,而這恰恰是貫穿了他的整個創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