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河南日報》報道鶴壁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經驗和亮點:讓深沉古老的歷史記憶“活”起來

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生產生活智慧、文化藝術結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維繫著中華文明的根,寄託著中華兒女的鄉愁。

作為中原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鶴壁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村落數量眾多。近年來,該市高度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和開發,採取發展鄉村旅遊、完善村落基礎設施、建設精品民宿、修繕古民居等方式,做到產業有支撐、文化有傳承、傳統有風貌、基礎配套設施完善。

截至目前,鶴壁市已成功申報省級以上傳統村落58個,其中22個獲批國家級傳統村落。這些鮮活的文化載體已成為鶴壁市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新亮點、建設美麗鄉村的新名片。

整體保護留住原汁原味

進入11月,鶴山區姬家山鄉周邊的山上開始變得絢爛起來,大片的黃櫨、黃楝樹、五角楓紛紛變色,吸引著眾多遊客組團前來遊覽。

“這個季節非常適合進山採風,大自然的獨特美景再搭配上週邊鱗次櫛比的老房子,隨手一拍就是大片兒。尤其是王家辿、西頂這幾個傳統村落,到處都是石路石巷石頭牆、石樓石院石板房,進入村子彷彿穿越到古代一般。”鶴壁市攝影愛好者管俊卿表示。

姬家山鄉位於太行山南麓。長期以來,受地質條件、交通運輸等因素制約,這裡的村落還保留著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前的環境風貌和生產生活方式。生活條件差、基礎設施滯後、掙錢門路狹窄,致使越來越多年輕人移居城市生活,這些村落逐步變為只有老人居住的空心村。

“我市西部山區保留了大量傳統村落。這些村落融自然山水、傳統道德、鄉風民俗、建築理念於一體,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和稀缺資源。近年來,受保護主體缺失和保護理念落後等因素影響,一些具有重要價值的傳統村落正逐漸消失或正遭到破壞,保護利用好傳統村落迫在眉睫。”鶴壁市政協主席李軍表示。

為了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工作,2015年,鶴壁市住建局聯合市規劃局、市文化和旅遊局等單位制定了《鶴壁市傳統村落保護整體實施方案》,明確保護文化遺產、改善基礎設施、保持村落完整性等工作重點,深度挖掘古村落的內涵和底蘊,劃定重點保護區域,對村落環境風貌、村民新建房屋進行約束性規範,進一步強化村落環境整治、毀損建築修繕以及村落風貌恢復。

作為傳統村落的典型代表,王家辿村現存逾百座明清及民國時期的石屋,石碾、石磨等傳統生產器物更是隨處可見。為了有效保護古民居等特色文化資源,改善古村落人居環境,推動旅遊扶貧產業發展,鶴山區政府於2015年正式啟動了整體規劃保護。

“我區整合了古民居保護、美麗鄉村帶建設、傳統村落保護等資金共計1700餘萬元,先後實施了石板路修復、村落排汙系統、外部交通道路、旅遊公廁、大型停車場等幾十項民生工程。”鶴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任科員張璐表示。

為了保留古村落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在完善硬件基礎設施的同時,鶴山區政府還以村落自然風貌、農家石屋院落、村民生產生活為載體,建設了王家辿村農耕文化博物館,全面挖掘和展示建村歷史、家居生活、傳統生產、宗親民俗等風土人情。

經過修繕和改造,目前王家辿村的石板路得以修復,部分具有較高價值的古民居、古廟宇得到修繕,古樹名木得到保護,村落風貌更加美觀,建築格局更加完整,作為傳統村落的基本原始性始終未有改變。

“古村落保護要做到能保即保、應保盡保,整體保護、全面保護,絕不能為了迎合城市發展需要、迎合企業投資需要、迎合旅遊開發需要,而對其盲目改造,一定要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劃定保護紅線,做到科學保護、有效傳承、永續利用。”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表示。

產業發展帶動活態傳承

淇縣靈山街道涼水泉村地處古靈山山谷,房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曾入選首批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然而,這裡交通閉塞、乾旱缺水、土地貧瘠,群眾的日子並不好過。

長期以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持續推進,各地傳統村落文化資源保護普遍面臨著人口流失嚴重,缺乏保護主體;產業支撐不力,缺乏發展動力;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鉅等突出問題。

有專家指出,真正的傳統村落保護應當使傳統村落處於“活態”當中,使其發展成為有活力、有希望、有生機、有生命力的美好家園。

據悉,“活態”保護傳統村落,就是要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實現傳統村落的振興,做到有產業支撐、有文化傳承、有傳統風貌、有基礎配套設施等,讓各方面在相互融合中實現互惠共生。這其中,關鍵是產業發展,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保住原有的風俗文化和生活方式,才能留住古村落的“根”。

2016年,涼水泉村實施易地搬遷項目,搬遷後的房屋統一收歸村集體所有,從此,這個落後的貧困山村開始了華麗變身——

“我們在對涼水泉村進行高端民宿化改造的過程中,全部保留當地原生態建築,將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尊重歷史風貌。同時,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對該村採取‘資產託管+旅遊產業+扶貧’的模式,通過整體租賃民宅、流轉土地林地、‘三員三小’就業、群眾投勞務工、農特產品銷售五種方式,築牢貧困戶的增收保障。”淇縣靈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顯表示。

記者走進涼水泉村,只見石光院子、花田木屋、星空木屋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還有牛棚咖啡、豬舍茶吧、羊圈西餐廳、山裡人家特色中餐廳……如今,這裡已被打造為集高端民宿、旅遊集散、文化體驗、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高端民宿休閒度假區,一幅古樸自然的山水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鶴壁市以鄉村旅遊為抓手,運用市場機制,統籌推進村落保護、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有力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傳統村落已成為周邊群眾重要的休閒旅遊目的地和全市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桑園、王家辿、紂王殿、石老公等26個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淇縣靈山街道趙莊村被評為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淇縣靈泉妙境石光院子被文化和旅遊部評審為五星民宿;山城區大胡村李家大院、冷泉村張家大院,鶴山區施家溝村李家大院等一批傳統民居得到有效保護和修復。一批正在被世人所遺忘的傳統村落,重新煥發出希望和生機。

“把這些傳統村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發展好,對於實現鄉村振興、打造文化強市、建設高質量富美鶴城意義重大。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積極主動承擔起搶救、保護傳統村落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提升全市傳統村落保護質量,真正讓鶴城大地的傳統村落留住‘形’、守住‘魂’,讓深沉古老的歷史記憶‘活’起來。”馬富國表示。(轉載自12月3日《河南日報》河南日報記者 郭戈 秦川 通訊員 臧建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