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企业有了“智囊团”技术难题不再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院士专家为我们攻克技术难题只是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院士专家的到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近日,在位于宝塔区枣园路的延安双丰集团有限公司,提及高德利院士团队到来之后给予他们的帮助,该公司董事长袁彦峰如是说。

企业有了“智囊团”技术难题不再愁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之雄略,千军受益。”2018年12月,延安双丰集团有限公司与延安大学联合引入高德利院士团队,并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主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开采技术难题,开展对定向钻井、储层保护、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

院士是某一产业或领域技术发展的领航者,而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灵活的经营机制,院士工作站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瞄准产业前沿、发掘和开拓市场提供了保证,成为指引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航向标”,为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自主创新,让企业华丽转身

延安双丰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是延安市首批十家诚信“红名单”企业之一,主营石化工程服务和油气技术服务。自从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团队后,长期困扰延安双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在其指导下,解决了集团在油井增产及注水井增注关键技术方面的难题,企业研制开发完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强电流放电开关及充/放电控制技术,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高德利院士现任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长期从事油气、天然气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攻油气井工程,在井下管具力学与控制工程、定向钻井、深水钻完井、井筒完整性及工程作业极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院士专家工作站团队现有18人,其中15人拥有博士学历。

作为一家科技型油服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是阻碍企业发展的第一道坎儿。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以低渗透、低压、低丰度著称,根据双丰集团的业务范围,必须要在这个特性的“磨刀石”上提产,利用二氧化碳压裂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但该技术中二氧化碳摩阻高、粘度低、携砂能力弱等难题,一直没有有效的科学技术予以支撑。

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后,高德利院士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二氧化碳减阻增稠剂”具有高效增粘性和高效降阻性,与双丰集团的自有技术配合使用形成了一项新的压裂技术“二氧化碳常压混砂准干法压裂”,具有造缝好、伤害低、能量高等优势,完美解决了双丰集团遭遇的技术困境。

“我们企业有了院士团队做‘智囊团’,不仅发愁的技术难题在一项项攻克,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能少走弯路,步伐更快。”延安双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景建坤说,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延长油田和冀东油田进行了20多口井的矿场实验,效果非常好,并已与延长石油采气一厂签订合同,下一步将推广应用。

此外,双丰集团自主研发的SFOR增油技术,曾在川口采油厂进行了矿场实验,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但双丰集团没有技术能力测试出反应放热量和放气量,在药剂量的加入比例和总量上无法确定,难以形成具体的安全施工措施,目前,高德利院士团队正在着手帮助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助力高校,让科研少走弯路

高德利院士工作站的另一位“受益者”,是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该学院一直努力推动‘校—企—院士工作站’多方合作,并和延安市双丰集团、高德利院士及其研发团队签订了合作建站协议,共同致力于完善延安油气工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有了院士这位‘高参’,可以让我们的科研方向少走弯路,通过与院士团队合作,推动学院实验室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师资引进等方面都有高端引领作用,为我们后期的独立自主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吕磊表示。

“延安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能源资源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希望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帮助下,市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让延安市相关能源企业可以高效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绿色、健康的发展。”高德利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