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黃膘豬肉"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其肉真不能食用嗎?

【導讀】:隨著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的價格一飛沖天,居高不下。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豬肉是什麼味道,正式因為這樣,某些屠宰場不會再對豬隻進行檢測是否合格,屠宰完畢拉到菜市場進行銷售,如果有些貪便宜的消費者很有可能買到“黃膘豬肉”。那麼這樣的豬肉能不能食用呢?

“黃膘豬肉

什麼是“黃膘豬肉”?

所謂的“黃膘豬肉”就是豬隻機體內的脂肪或者脂肪與其他的組織器官產生黃染的現象。從生理以及病理上分析,可以將“黃膘豬肉”分為黃脂肉和黃疸。也就是說遇見的這樣的豬肉,有的可以吃,有的不可以吃,但最終是否可以食用必須需要肉質檢測才能確定是不是能吃。

“黃膘豬肉

黃脂肉。黃脂肉,顧名思義,就是指機體的脂肪黃染,稍微有點腥味,豬隻經過屠宰後可以發現其他的組織器官沒有發生脂肪黃染或者說不是很明顯。隨著放置時間越長,脂肪的顏色也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淡,甚至是消失。上大學那幾年,因為學習的是畜牧獸醫專業,學校的解剖資源比較少,所以逢年過節的時候就會跑到別人家去看殺豬,以能更詳細地瞭解豬的生理解剖結構,期間就遇見過一次發生“黃脂肉”的豬,只有脂肪比較黃一些之外,其他的器官都沒有很明顯的變化。藉此機會,給老家的鄉親們上了一課,滿滿的知足感。

黃疸。與黃脂肉不同的是,黃疸就比較嚴重了,就像剛出生的小孩產生黃疸一樣,不但脂肪會發生黃染,還會與皮膚、可視粘膜(黏膜、結膜、鞏膜),甚至是實質器官也會被黃染,比如肝臟黃染、腫大、質脆易碎。並且不會隨著放置的時間延長而褪色。

“黃膘豬肉

黃膘豬形成的原因?

經過上面的分析,很清楚的瞭解到引起“黃膘豬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黃脂,二是黃疸,那麼豬機體是怎麼形成黃脂肉和黃疸的呢?

1、引起黃紙的原因主要是遺傳和飼料因素。飼料中含有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引起機體代謝障礙;另外長期飼餵含有天然色素的飼料、比如黃玉米、胡蘿蔔、南瓜等飼料,可以是機體的脂肪快速沉積,使機體變黃,這也正是散養土雞為了使雞皮黃油黃,在散養雞的日糧中添加大量的南瓜、黃玉米以及胡蘿蔔等,但是成本較高。

2、而黃染是一種看可以傳染的疾病,主要原理是機體內的血細胞產生溶血,或者機體代謝障礙、膽汁發生障礙,致使大量的血紅素進入血液,經過肝腸循環等將全身的組織器官染成黃色,比如一些膽道炎症、鉤端螺旋體病等都可以引起黃疸。就像是小孩剛出生一樣,機體的各器官功能不完善,很容易出現黃疸的現象發生,但是隨著機體完善功能或者藥物治療,這種黃疸會慢慢消失。

“黃膘豬肉

不合格豬肉進行流通,直接銷燬

總結:那麼“黃膘豬肉”到底能不能食用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置一段時間後(天氣較冷的季節),看看豬肉是否根據時間的推移而減退或者消失,但是這種方法有個弊端,就是天氣比較熱的季節很容易放壞。而最科學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使用化學方法進行檢測,但是一般都沒有這樣的檢測條件,所以遇見這樣的豬肉最好不要食用,也最好不要購買。雖然專家稱這樣的豬肉不影響食用,但是還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購買時選擇具有合格、通過衛生部門安全監測的豬肉,這樣的肉豬吃著才是最放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