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旅順東雞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旅順東雞冠山堡壘是俄軍東部防線最堅固的堡壘,日軍採用正面衝鋒、重炮轟擊、坑道作業、多次爆破等戰術,攻擊119天,陣亡近千人才將北堡壘攻克。

旅順東雞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戰時的東雞冠山北堡壘(源自網絡)

戰後,附近的居民到山上撿拾炮彈皮等金屬賣廢品。60年代,旅順城裡的6個小夥伴在東雞冠山下溝裡的發現曾驚動當地派出所。,

60年代,旅順城裡的男孩經常到東雞冠山一帶刨鉛彈,有時小半天的收穫能賣幾角錢。不過,那時的錢真當錢,5分錢就能買一串大糖葫蘆那是又香又甜。

一天,於元春等6個小夥伴又上了東雞冠山,他們在溝裡刨出一個鐵盒子,以為是地雷誰也不敢動。其中一個膽大的叫大家把帶來的繩子接到一起,把一端拴到鐵盒子的手柄上,大家躲得遠遠的全部臥倒捂著耳子看拉動繩子。鐵盒子拉動了,沒有爆炸。那個膽大的跑過去看看,拉開的盒子裡面是一塊白布裹著的東西,不知道里面是什麼東西。白布開了一角,他小心翼翼地將繩子和白布一角系在一起。拉動時,大家再次臥倒,捂著耳朵,張著嘴,閉著眼睛,等待一聲巨響。結果是繩子拉了半米遠也沒有爆炸。這時大家膽子大了起來,跑過去一看,白布被完全扯開了,黃油裹著6把明明晃晃的刺刀。6個孩子樂瘋了,經過研究6把刺刀一人一把,鐵盒子歸第一個發現人,那塊沾滿油的白布歸拉繩子的人所有。

6個孩子揮舞著刺刀直奔望臺炮臺兩杆炮而去,幹什麼呢?用刺刀去撬大炮轉盤上的銅。那時大炮底座轉盤上的銅已被大人鑿去一些,有的地方已經有裂紋了。第一個上去的把刺刀橫插進裂紋裡,雙手抱住炮筒,向上起跳,兩腳一起用力跺向刺刀。只聽嘎巴一聲,銅沒有撬下來,刀斷兩截了。大家一看撬不動,便帶著刺刀下山了。

有人看見孩子手裡拿著明晃晃鋒利的刺刀,趕緊跑到登封派出所報案。一個叫大老韓的警察找到那6個孩子,讓他們把刀都交出來,結果拿走了5把,那把半截子的沒要。多年後,大老韓去玻璃廠工作,退休後,於元春問他,當年收我們的刺刀弄哪去了?大老韓說,扔進派出所胡洞裡都鏽了,賣給收廢品的了。

那把沒有收走的半截子刀,後來被磨製成殺豬刀,據說日本刀的鋼口就是好,嗖嗖的。主人還在,估計刀還在。那塊沾滿黃油的白布,叫孩子的媽媽漂洗乾淨,給孩子做了一件汗衫穿,那日本的布料質量真不錯,那件汗衫穿了很多年。至於裝刺刀的鐵盒子早就爛沒有了,當時就鏽蝕了,這又過了50多年了。

旅順東雞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此事當年的親歷者,講述人——於元春(本文作者拍照)

聽了老於給我講的這件事,想起小時候,我們家裡有一把三稜刺刀,不知在哪裡撿的。我經常拿著耍擺,有時還用它挖野菜。可能是我老爹怕我窮耍擺捅著別人家的孩子就賣給收破爛的了。那時,家裡還有一個大鐵帽子,我經常扣在腦袋上,端著個木棍子當槍裝鬼子。後來叫我老爹安了個木把做糞勺了,沒過幾年就鏽漏了。這兩樣東西,如果保留到今天也可以作為文物收藏了。

回過頭來再說旅順東雞冠山一帶,就是現在下大雨,周邊的土地裡照樣可以撿到鉛蛋,有時還可以挖到炮彈。90年代末,5間房村有一個姓吳的五保戶在山上挖了一個炮彈,上面帶銅箍砸不下來,就把炮蛋放進鍋底用火燒。結果轟隆一聲,把土炕掀翻,山牆推倒。村幹部趕到時,只見那五保戶滿臉黢黑仰面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趕緊送往醫院救治。

旅順東雞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近日,旅順又挖出一枚280毫米榴彈炮炮彈(姜廣祥拍照)

現在如果發現炮彈之類,應該馬上報警,集中銷燬,切不可自行處理,以免發生危險。

旅順東雞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駐軍某部協助旅順警方銷燬日俄戰爭遺留的炮彈(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