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旅顺东鸡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旅顺东鸡冠山堡垒是俄军东部防线最坚固的堡垒,日军采用正面冲锋、重炮轰击、坑道作业、多次爆破等战术,攻击119天,阵亡近千人才将北堡垒攻克。

旅顺东鸡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战时的东鸡冠山北堡垒(源自网络)

战后,附近的居民到山上捡拾炮弹皮等金属卖废品。60年代,旅顺城里的6个小伙伴在东鸡冠山下沟里的发现曾惊动当地派出所。,

60年代,旅顺城里的男孩经常到东鸡冠山一带刨铅弹,有时小半天的收获能卖几角钱。不过,那时的钱真当钱,5分钱就能买一串大糖葫芦那是又香又甜。

一天,于元春等6个小伙伴又上了东鸡冠山,他们在沟里刨出一个铁盒子,以为是地雷谁也不敢动。其中一个胆大的叫大家把带来的绳子接到一起,把一端拴到铁盒子的手柄上,大家躲得远远的全部卧倒捂着耳子看拉动绳子。铁盒子拉动了,没有爆炸。那个胆大的跑过去看看,拉开的盒子里面是一块白布裹着的东西,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白布开了一角,他小心翼翼地将绳子和白布一角系在一起。拉动时,大家再次卧倒,捂着耳朵,张着嘴,闭着眼睛,等待一声巨响。结果是绳子拉了半米远也没有爆炸。这时大家胆子大了起来,跑过去一看,白布被完全扯开了,黄油裹着6把明明晃晃的刺刀。6个孩子乐疯了,经过研究6把刺刀一人一把,铁盒子归第一个发现人,那块沾满油的白布归拉绳子的人所有。

6个孩子挥舞着刺刀直奔望台炮台两杆炮而去,干什么呢?用刺刀去撬大炮转盘上的铜。那时大炮底座转盘上的铜已被大人凿去一些,有的地方已经有裂纹了。第一个上去的把刺刀横插进裂纹里,双手抱住炮筒,向上起跳,两脚一起用力跺向刺刀。只听嘎巴一声,铜没有撬下来,刀断两截了。大家一看撬不动,便带着刺刀下山了。

有人看见孩子手里拿着明晃晃锋利的刺刀,赶紧跑到登封派出所报案。一个叫大老韩的警察找到那6个孩子,让他们把刀都交出来,结果拿走了5把,那把半截子的没要。多年后,大老韩去玻璃厂工作,退休后,于元春问他,当年收我们的刺刀弄哪去了?大老韩说,扔进派出所胡洞里都锈了,卖给收废品的了。

那把没有收走的半截子刀,后来被磨制成杀猪刀,据说日本刀的钢口就是好,嗖嗖的。主人还在,估计刀还在。那块沾满黄油的白布,叫孩子的妈妈漂洗干净,给孩子做了一件汗衫穿,那日本的布料质量真不错,那件汗衫穿了很多年。至于装刺刀的铁盒子早就烂没有了,当时就锈蚀了,这又过了50多年了。

旅顺东鸡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此事当年的亲历者,讲述人——于元春(本文作者拍照)

听了老于给我讲的这件事,想起小时候,我们家里有一把三棱刺刀,不知在哪里捡的。我经常拿着耍摆,有时还用它挖野菜。可能是我老爹怕我穷耍摆捅着别人家的孩子就卖给收破烂的了。那时,家里还有一个大铁帽子,我经常扣在脑袋上,端着个木棍子当枪装鬼子。后来叫我老爹安了个木把做粪勺了,没过几年就锈漏了。这两样东西,如果保留到今天也可以作为文物收藏了。

回过头来再说旅顺东鸡冠山一带,就是现在下大雨,周边的土地里照样可以捡到铅蛋,有时还可以挖到炮弹。90年代末,5间房村有一个姓吴的五保户在山上挖了一个炮弹,上面带铜箍砸不下来,就把炮蛋放进锅底用火烧。结果轰隆一声,把土炕掀翻,山墙推倒。村干部赶到时,只见那五保户满脸黢黑仰面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赶紧送往医院救治。

旅顺东鸡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近日,旅顺又挖出一枚280毫米榴弹炮炮弹(姜广祥拍照)

现在如果发现炮弹之类,应该马上报警,集中销毁,切不可自行处理,以免发生危险。

旅顺东鸡冠山下那6把明晃晃的刺刀

驻军某部协助旅顺警方销毁日俄战争遗留的炮弹(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